文章目錄
- 園區網典型組網架構及案例實戰
- 1 園區網定義
- 2 園區網絡典型架構
- 3 各層級協議與技術
- 4 項目生命周期管理
- 5 小型園區網絡設計框架
- 5.1 組網方案設計
- 5.2 IP地址規劃
- 5.3 園區內部的路由設計
- 5.4 NAT設計
- 5.5 WLAN設計
- 5.6 安全設計
- 5.7 運維管理設計
- 6 小型園區的實施方案與運維手段
- 6.1 小型園區網絡調試
- 6.2 小型園區網絡部署與實施流程
- 6.3 小型園區網絡常見的運維手段
- 6.4 小型園區網絡優化的常見方案
園區網典型組網架構及案例實戰
1 園區網定義
園區網:內部運行了園區網協議的主體網絡
2 園區網絡典型架構
3 各層級協議與技術
網絡層級 | 關鍵技術 |
---|---|
接入層 | VLAN、生成樹、鏈路聚合、AAA、DHCP Snooping |
匯聚層 | DHCP、堆疊、鏈路聚合、OSPF、靜態路由 |
核心層 | 堆疊、OSPF、ACL、靜態路由 |
出口層 | NAT、PPPoE、OSPF、靜態路由 |
4 項目生命周期管理
- 規劃與設計
- 設備選型 | 物理/邏輯拓撲設計 | 協議選型
- 部署與實施
- 設備安裝 | 單機/聯機調試 | 割接上線
- 網絡運維
- 日常維護 | 配置備份 | 集中監控 | 軟件升級
- 網絡優化
- 安全加固 | 用戶體驗優化 | 架構調整
5 小型園區網絡設計框架
5.1 組網方案設計
- 某公司(規模為200人左右)因業務發展需要,準備搭建一張全新的園區網絡,對網絡需求如下:
- 能夠滿足公司當前的業務需求
- 網絡拓撲簡單,維護方便
- 提供有線接入供員工辦公使用,提供WiFi服務供訪客使用
- 做到簡單的網絡流量管理
- 保證一定的安全性
5.2 IP地址規劃
5.3 園區內部的路由設計
- 同一網段內:通過DHCP分配IP地址后默認會生成一條缺省路由,以Agg-S1作為三層網關。
- 不同網段之間:由于當前拓撲較為簡單,通過在所有需要轉發三層數據的設備上部署靜態路由即可滿足需求,無需部署復雜的路由協議。
- 園區出口的路由設計:配置靜態默認路由。
5.4 NAT設計
- 端口級別的可靠性:為了增加接入交換機與匯聚交換機之間的可靠性,同時 為了增加鏈路帶寬,采用以太網鏈路聚合技術。
- 問題:當前網段并沒有引入冗余鏈路,如何防止辦公人員誤操作造成的二層網絡環路呢?
- 建議:可在二層網絡采用生成樹技術,防止環路產生。同時建議手工配置Agg-S1為根橋。
5.5 WLAN設計
5.6 安全設計
5.7 運維管理設計
6 小型園區的實施方案與運維手段
6.1 小型園區網絡調試
- 聯通性測試
- 基礎鏈路對接測試
- 二層互通測試
- 三層互通測試
- 高可用性能力測試
- 防環功能測試
- 路徑切換測試
- 雙機熱備測試
- 業務性能測試
- 業務流量測試
- 訪問控制測試
6.2 小型園區網絡部署與實施流程
- 方案制定
- 設備安裝
- 網絡調試
- 割接并網
- 轉維培訓
- 項目驗收等
6.3 小型園區網絡常見的運維手段
- 設備環境檢查
- 設備基本信息檢查
- 設備運行狀態檢查
- 業務檢查
- 告警處理
- 采用管理軟件等手段
6.4 小型園區網絡優化的常見方案
- 設備性能優化
- 升級硬件設備
- 更新設備軟件版本
- 網絡基礎優化
- 網絡架構優化
- 路由協議調整
- 業務質量優化
- 針對語音、視頻業務的優先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