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隨著deepseek引起的AI大模型技術的深度革命,帶來了很多機會和挑戰,前端程序員作為互聯網里一個普通但必不可少的崗位,在當前形勢下,需要主動變革才能走的更穩。本文簡單介紹三個方向,Web3前端、全棧、AI Agent。
在AI大模型成本大幅降低但質量依然頂級的前提下,一定會加速AI應用的全面落地,所以25年理論上,崗位會變多,因為不管是什么蝦兵蟹將都想在AI應用里分一杯羹。會有新錢,會有新公司,會有新崗位。
但是如果依然按照傳統的前端思維繼續走,可能路會比較難了。經常了解前沿新聞的都知道,也都體驗過,AI大模型帶來的編程方面的巨大變革。不管你的前端技術多好還是多差,在AI技術的輔助下,水平差距都不會特別大,尤其是初級和中級之間。
這樣就很有必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了。
我最近了解了一下市場,基本上市場表明,現在前端需要朝三個方向分叉。
永遠跟著市場走,因為你最終是要進入市場的,別人說什么都不重要,他不招你去他那里工作,他說了不算。
公眾號:Code程序人生,個人網站:https://creatorblog.cn
Web3前端方向
應該很多人都了解過Web3和區塊鏈,我也玩Crypto
有幾年的,但是一直都沒詳細了解過相關的技術崗位。
最近研究了一下,發現主流崗位其實可以大致分為兩個,Web3前端開發和智能合約開發。當然還有很多衍生的崗位,密碼學和底層鏈開發之類的,崗位數量就比較少了,而且大部分都在國外。
Web3前端開發和智能合約開發是在國內有充分就業崗位的。
Web3目前的核心概念其實都是圍繞智能合約的,你可以簡單理解智能合約就是傳統Web2的接口。
所以Web2的前端可能大部分工作都是和接口交互完成增刪改查的,Web3的前端本質上來說,就是和智能合約交互來完成增刪改查。
因為前端這個角色的職責是比較固定的,在任何時期,前端的職責都是在提供一個友好的UI界面的前提下,讓用戶完成他們的主觀行為,這個主觀行為本質上都離不開增刪改查。
所以,區別只是前端交互的對象不同。
技術棧上也幾乎沒有轉型的門檻。
我也是跟相關從業人士深度交流后知道,在國內想從Web2前端轉Web3前端,其實在了解完一些基本概念之后,多學習兩個庫的使用ethers.js
和wagmi
。
-
ethers.js
是比較原生的和以太坊鏈交互的庫。 -
wagmi
其實就是封裝了很多更加友好的Hooks
。
既然學習的對象是一些庫,本質上就是學習API的過程,沒什么難度。
全棧方向
我聽很多程序員都說過,大公司里是沒有全棧這種崗位的,需要你專精一個崗位的技術棧。這話說的沒什么問題。
但是,全棧方向,并不是要你進了公司里,上午寫前端,下午寫后端,晚上自己和自己聯調。
而是要了解后端的工作流,這樣會極大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和競爭力。當然,在必要的時候,如果后端人手不夠,但是你當前又沒有工作要做,給你分配一些后端部分的工作,你能夠勝任是最好的。
我很贊同deepseek在招聘的JD里寫的一句話:
“我們相信技術是互通的,對系統設計美感的追求最終也能收束統一”。
deepseek在招聘的崗位里就有很多全棧。人家只是想,在需要你寫前端的時候,你能寫,需要你寫后端的時候,你也能夠勝任,而不是上午前端下午后端,一個人同時當兩個用。
在完全了解過后端的工作流之后,再作為一個前端進行和后端的聯調時,就會順暢特別多,因為我懂你…
作為一個前端出身的人,在進行全棧方面的努力時,還是優先選擇Nodejs
和Python
這些語言比較容易。語言其實不是很重要,語言只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會很多語言并不厲害。
AI Agent方向
AI Agent是一種以大型語言模型(LLM)為核心驅動的智能系統,具備自主感知、規劃、記憶和工具使用能力,能夠獨立完成復雜任務的自動化執行。它不同于傳統AI或單一的大模型,其核心在于通過"大腦(LLM)+ 四肢(工具)"的協作模式實現目標導向的主動決策。
簡單點說,就是讓AI擁有自己解決連續問題的能力,比如用戶說"幫我策劃一下周末的旅行",AI Agent會自己完成查機票、訂酒店、規劃路線,甚至根據天氣調整計劃的情況。
現階段很多AI Agent框架都是基于JavaScript
和Python
完成的。
和一些相關從業人士深度交流后知道,想轉型這個方向的話,優先學習和理解LangChain
框架,這個框架是支持JavaScript
和Python
,也是業內很主流的。
總結
從轉型成本上來說,AI Agent > 全棧 > Web3。作為前端開發,在不同時期想辦法提前自己的競爭力是關鍵。并不是說傳統前端的技術路線沒飯吃了,只是初級、中級、高級的差距在現階段AI技術的輔助下在逐漸縮小,差距縮小就等于有更多的競爭對手,并且會有更低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