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小伙伴們有沒有注意過,我們常用的電腦鍵盤上,為什么F和J這兩個鍵總是有兩個凸起的橫線的呢?
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位陪伴我們多年的老朋友——鍵盤。從最初的打字機到現在的機械鍵盤、薄膜鍵盤,鍵盤的形態和功能都經歷了巨大的變化。
但不管怎么變,有一個經典的布局始終被沿用下來,那就是QWERTY布局。這種布局是在19世紀70年代由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萊瑟姆·肖爾斯的發明家創造的,至今仍是大部分鍵盤的標準配置。
說到鍵盤,就不得不提一個神奇的技能——盲打。所謂盲打,就是在打字的時候不用看鍵盤,僅憑手指的感覺就能準確地敲擊出每一個鍵。在電腦辦公剛剛興起的時候,有專業的打字員,需要每分鐘120個字以上的速度,盲目對于他們來說非常重要,不僅能大大提高打字速度,還能減少因為頻繁低頭看鍵盤而導致的頸椎問題。
那么,盲打是怎么做到的呢?這就需要我們接下來要說的主角——F和J鍵了。
想象一下,當我們在打字的時候,如果每次都要低頭看鍵盤,那效率得多低啊!而且長時間這樣還會對眼睛和頸椎造成很大的負擔。于是,設計師們就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在F和J這兩個鍵上加上凸起橫線,這樣我們在打字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兩個凸起來快速定位手指的位置了。
具體來說,左手的食指通常會放在F鍵上,而右手的食指則會放在J鍵上。這兩個鍵上的凸起就像是指南針一樣,在盲打的時候,不用看鍵盤,我們就能定位手指的位置。一旦習慣了這種盲打的方式,就可以輕松地在不看鍵盤的情況下打出流暢的文字了。
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設計其實蘊含了設計師們的智慧和用心。希望大家在享受高效打字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份來自設計者的關懷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