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域網特點:
主要提供面向通信的服務,支持用戶使用計算機進行遠距離的信息交換。
覆蓋范圍廣,通信的距離遠,需要考慮的因素增多, 線路的冗余、媒體帶寬的利用和差錯處理問題。
由電信部門或公司負責組建、管理和維護,并向全社會提供面向通信的有償服務,流量統計和計費問題。
1.三代數字傳送網
1.1第一代: T1/E1系統
設計目標:支持話音業務,非按需帶寬分配(BOD),靜態分配
復用交換:TDM/E/E/E,(接收電信號(E)/處理電信號(E)/發送電信號(E))
傳輸媒體:銅纜(20世紀60年代)
傳輸容量:Mbit/s 載荷特征:固定長度 網絡協議:無
使用時分多路復用技術來支持語音信號的傳輸
T1系統(北美) :24路 、8bit/路 、 ? ?
一個周期 :24×8=192bit + 1(同步位), ?125微秒/周期, ? ?
傳輸速率:193/125微秒=1.544Mbps
1.2第二代: SONET/SDH(同步光纖網絡/同步數字系列)
設計目標:支持話音業務,非按需帶寬分配(BOD),靜態分配
復用交換:TDM/O/E/O( 接收光信號(O)/將光信號變成電信號以便處理(E)/將電信號變成光信號發送出去(O))
傳輸媒體:銅纜、光纖(20世紀80年代)
傳輸容量:Gbit/s 載荷特征:固定長度
網絡協議:部分協議,如PPP,IP,ATM
1.3第三代: OTN(光傳送網)
設計目標:支持話音、圖像和數據業務、支持可剪裁的QOS、按需帶寬分配(BOD),動態分配 復用交換:WDM/O/O/O,全光通信方式,無需進行光電轉換)
傳輸媒體:光纖(20世紀90年代末—本世紀初)
傳輸容量:Tbit/s 載荷特征:固定和可變長度
網絡協議:眾多協議,如PPP,IP,ATM,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等
TDM技術可以使得更多路信號復用到速率更高的信道上
?E1系統(歐洲):32路/幀、8bit/路、125微秒/幀 ? ?
傳輸速率: ?32×8/125微秒=2.048Mbps ? ? 0路和16路用于同步和控制信號。 ? ?
E1系統可支持30路語音信息的傳輸。
2.SONET/SD(同步光纖網/同步數字體系)
光纖通信系統是數字系統,脈碼調制(PCM)技術用于在數字傳輸系統中支持模擬的電話信號傳輸。 為了充分利用光纖的大帶寬,采用多路復用技術
T1系列:支持24路PCM載波信號為基準 ?北美地區,
E1系列:支持32路PCM載波信號為基準 ? ?歐洲
準同步數字體系(PDH)
目的:將一“群”用戶的信息復用到一條線路上傳輸,
基群(基本的群)速率:最基本的復用速率
逐級復用的技術:
PDH沒有國際統一的標準接口,互不兼容, 接口無法在光路上互通,只能通過光/電轉換成標準的電接口,增加成本,效率低下。
逐級復用:缺乏靈活性,也增加了復用/解復用設施的復雜性
同步光纖網(SONET)
光纖傳輸網的標準 同步光纖網(SONET)
標準: (美國88年制定) 以51.84Mbps為基準進行遞增, 可支持銅纜和光纖 基于銅纜的電信號傳輸稱為第一級同步傳送信號(STS-1) 基于光纖的光信號傳輸稱為第一級光載波(OC-1)
同步數字體系(SDH)
?CCITT制定國際標準 基本的SDH速率為155.520Mbps,稱為第1級同步傳送模塊(STM-1) SDH標準的制定,使得歐洲、北美和日本的三種不同的數字傳輸體系在STM-1級別上得到了統一 ?
SDH的原理
SDH是一個基于時分多路復用技術的數字傳輸網絡,由多路復用器和中繼器組成,并通過光纖進行連接。
多路復用器:將多個較低級別的信道復用為一個較高級別的信道,
中繼器:實現更長距離傳輸時的信號再生和轉發
段:設備之間的連接
線:復用器之間(可能經過一個或者多個中繼器)的連接
路徑:源和宿之間的連接。
雙環結構:支持雙向的數據傳輸,提高網絡的效率,提高網絡的可靠性,無論是線路或者設備的故障,雙環仍然可以通過旁路故障設備或者線路來保證數據的傳輸. SDH雙環自愈合網絡
SONET 的體系結構
光子層(Photonic Layer) 處理跨越光纜的比特傳送。
段層(Section Layer) 在光纜上傳送 STS-N 幀。
線路層(Line Layer) 負責路徑層的同步和復用。
路徑層(Path Layer) 處理路徑端接設備 PTE (Path Terminating Element)之間的業務的傳輸。 ?
SDH幀結構
采用同步多路復用技術,被復用的信號組成一個數據塊(稱為幀)進行傳輸. ? ?
STM-1幀(155M)結構:2430個字節(每個字節占8位), 排列為9行270列
前9行9列用于存放控制信息: 包括段首SH、線首LH和路徑首部PH以及段、線和路徑設施處理的各種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時鐘信息、校驗信息等。 。
后9行261列用于存放被傳輸的信息 傳輸是按行按字節進行的。 第1行第1列的字節最先上線路, 第2行第1列的字節緊隨著第1行第270列的字節之后。
多個STM-1信道復用到更高的SDH信道 每個子信道的信息按字節逐個插入到較高級別的信道中
SDH網絡僅是數字信號傳輸網絡,是目前一些廣域網的基礎網絡。提供一條高速的物理信道。 PDH和SDH主要是定義了高次群的傳輸速率, 用于構造基于光纖的長途傳輸干線
JSERNET的拓撲結構
3.數字數據網(DDN)
DDN是電信部門向用戶提供的一種高速通信業務,利用數字通道提供半永久性的連接電路,提供中高速、高質量的點-點、點-多點的數字專用電路。
特點: 將多路復用技術應用于數字傳輸信道,來支持多個用戶“共享”通信資源 DDN是面向用戶的數字傳輸技術,速度較SDH低。 DDN采用時分多路復用技術將支持數字信息高速傳輸的光纖通道劃
分為一系列的子信道(例如:2.048Mbps的光纖信道劃分為32路64Kbps的子信道,可以分配給32個用戶使用)
DDN僅是一條支持用戶數據點到點高速傳輸的通道
用戶可以向電信部門定時的租用子信道(獨占) DDN的基本速率為64Kbps,用戶租用的信道速率應為64Kbps的整數倍。 DDN本身并不提供任何通信協議的支持,在DDN信道上使用何種通信協議由用戶自行決定 DDN信道的最大不足是DDN僅提供點到點通信的專用信道(也稱專線),因此當一個用戶希望和多個其它的用戶使用DDN通信時,必須租用多個DDN端口 速率高、物理時延小,最高速率為150Mbps
支持數據、圖像、聲音等多種業務。 網絡運行管理簡便,沒有任何檢錯、糾錯功能 DDN適用于傳輸數據量大的業務。 CHINADDN(公用數字數據網)94年10月開通,覆蓋全國21個省會城市,并通過省內DDN網絡延伸到地市縣 。 傳輸速率2.048Mb/s。已達2300多個城市,用戶12.2 萬以上。
分組交換數據網絡(X.25網絡)
CHINAPAC(國家公共數據網)1989年開通,94年二期工程,覆蓋全國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通過省網輻射全國,主干網速率可達2Mb/s。
X.25網絡組成 X.25網絡采用分布式的網狀拓撲結構。網狀結構的網絡具有如下特點: 1) 網絡擴充和主機入網比較簡單,可以很方便地增加結點,或者接納主機入網; 2) 網絡完整性和可靠性較高,任何一對結點之間都可以具有一條以上的路徑,不會因為某些鏈路或者結點的故障造成全網的癱瘓。
特點 ? ?遵循OSI下三層標準,提供永久/交換虛電路(PVC/SVC);
結點具有存儲-轉發功能,不同速率的終端可以相互通信;
采用動態復用技術,提高信道利用率,簡化物理接口;
采用虛電路或數據報的方式進行分組傳輸。支持多用戶。
缺點:模擬信道,端口速率低(<=64Kbps),規程復雜,差錯處理,數據傳輸時延較大。
現在逐漸被替代, 有時被推薦為應用系統的備用方案。
4.? ?幀中繼網絡(Frame Relay)
(1) 幀中繼的提出 依據:高質量傳輸媒體應用,傳輸差錯率下降,簡化差錯處理; ? ? ? LAN應用促使LAN-WAN-LAN連通,幀通過WAN進行中繼。
幀中繼網絡與X25網絡相似,簡化X25協議,不提供差錯處理的過程,提供交換功能。速率可達2~155Mb/s。
FR的特點:
????????FR支持OSI下二層服務并提供部分的網絡層功能
????????FR采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傳輸誤碼率低;
????????將分組重發、流量控制、糾正錯誤、防止擁塞(正向擁塞通知,反向擁塞通知,丟失指示等)等處理過程由端系統去實現;
????????簡化了結點的處理過程,縮短了處理時間,降低了網絡時延;
????????具有靈活可靠的組網方式,可采用永久虛電路(或交換虛電路)的方式,一條物理連接能夠提供多個邏輯連接,用戶所需的進網端口數減少; ?
????????FR具有按需分配帶寬的特點,用戶支付了一定的費用購買“承諾信息速率”,當突發性數據發生時,在網絡允許的范圍內,可以使用更高的速率 ?使用FR,用戶接入費用相應減少。
FR和DDN的比較:
DDN:采用復用技術的邏輯數字專線,多端口接入;
FR:具有路由交換功能的數字網絡,單端口接入。
幀中繼一般在DDN網上配置端口實現,方便用戶接入,并降低端口數,減少成本(租金約為DDN線路的1/4)。 ? ?
如果大多數業務在2Mbps之內,是FR業務的最經濟有效的范疇。
5.? ?ISDN(綜合業務數據網絡)
(1) ISDN的目標 ? ?
集電話、電報、傳真、數據通信為一體,以數字化技術統一處理各種公用網的業務,為用戶提供“一線通”服務; ? ? 用戶線保持雙絞線,數字化客戶端,使用T或者E載波系統;
(2)ISDN的組成
在ISDN中,用戶和綜合業務數字網之間的連線相當于一個數字比特管道,管道中的比特流可以來自數字電話機,數字傳真機或其它終端。
ISDN的用戶類型: 一個家庭或小單位: 在用戶家中或辦公室中安裝一個用戶端接設備(NT1) ,用戶的電話、傳真、計算機等等通過NT1與ISDN交換局相連,用戶設備可多達8個。只需要一根線。 ? ? ? ? ?(一線通)
一個較大單位:擁有較多的電話和終端,用戶設施較多,需要較大的接入帶寬。 NT1不夠用,需要一個ISDN的專用小交換局(PBX),稱為第二類網絡端接設備(NT2)。類似于電話交換機。
(3)ISDN網絡的接入速率
基本速率接口(BRI): 兩個B通路和一個D通路(2B+D),通常速率為144 Kbps。 兩條64 Kbps 的B通路,支持話音和數據傳輸, 一條D通道,用于傳輸控制信號和數據,16Kbps全雙工數據通道。 ? ?
適用于家庭或小單位,可以通過BRI接口傳送語音、數據、傳真及一般質量的圖像,可傳輸可視電話、電視會議。至少可使三個一般的終端同時在2B+D的信道上傳輸數據。
一次群速率接口(PRI): T1系統(1.544Mbps): 美國、日本等國采用23個64 Kbps的B通路和1個64 Kbps的D通路的速率接口(23B+D)。
E1系統(2.048Mbps):歐洲國家采用的是30個64 Kbps的B通路和1個64 Kbps的D通路的速率接口(30B+D)。
B 通道:透明地傳輸用戶信息(數字化語音和數據),用戶可以采用任意的通信協議;
D 通道:主要用于用戶和網絡之間的控制信息交換,包括建立和拆除連接等,也可支持較低速率要求的數據傳輸;
較大單位可使用租用 T1線路。
6.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
應用需求: ?64Kbps的基準速率無法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 ?新的數字化編碼,語音傳輸無需64Kbps的帶寬; ?更多的應用期待更高的帶寬,如視頻點播、現場轉播、局域網互連、高速數據傳輸等。 引入寬帶ISDN(B-ISDN):支持實時的應用,也可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業務。
N-ISDN和B-ISDN的比較:
B-ISDN采用另一種傳輸技術異步傳輸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TM:為滿足多媒體傳輸的要求而出現的一種通信技術。?
數據傳輸的特點:允許延時,但不能有差錯,數據的差錯將導致數據含義的不同,引起錯誤的結果;
語音傳輸的特點: 具有固定速率的實時性要求,且允許少量差錯,差錯只能影響當時的語音質量;
圖象傳輸的特點: 信息量大,實時性高,允許少量差錯,差錯只能影響當時的圖象質量。
一般的高速網技術在支持多媒體應用存在不足:高速以太網(100Mbps)在高負載時的實時傳輸能力和傳輸距離有限(LAN); ? FDDI(100Mbps),具有定時傳輸的優點,但令牌處理和傳遞占用了寶貴的時間,統計延時為10~200ms。
異步傳輸模式(ATM):以異步時分復用概念為基礎,每個時間片沒有固定的占有者,各子信道的信息按照優先級和排隊規則按需分配時間片。 每個分組占53字節,稱為信元(cell),對應的報頭稱為信元頭。 ATM交換機根據輸入端口的各個信元的信元頭中的信息將信元“交換”到指定的輸出端口。 按需分配時間片的策略,信道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使用優先級機制,使得具有實時性要求的信息可以盡快傳輸。
ATM的特征
基于信元的分組交換技術
信元具有固定的長度和格式: ? ?信元頭(5字節):存放信元穿越ATM網絡時所用的路由控制信息等; ? ?
數據域(48字節),稱為有效負載(payload),存放各種高層數據。
快速交換技術: ?電路交換、分組交換相結合 ?
(1)類似于電路交換,端用戶之間的信息傳輸之前必須事先分配邏輯信道,建立虛擬連接, ? (2)ATM交換機的內部實現輸入端口的信元直接交換到輸出端口。交換機本身不執行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減少結點處理延時 ; ?
(3)分組交換的機制,固定長度的分組(信元:53字節)交換機處理簡單。 ?
(4)信元交換的過程,采用硬件支持,快速交換,減少了交換延時,信元在ATM交換機中“逗留”的時間不超過100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