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數碼圈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了。
整個圈子近些年各家新品邏輯給我的一種感覺是普遍主打循規循距,用高情商話來說那叫穩扎穩打不易出錯,而低情商嘛,說白了叫創新精神嚴重缺失。
「科技最后以換皮為準」這句話的含金量仍在攀升……
不過說出來可能不信,在當下大家都默契擺爛的大環境下,啃老界扛把子蘋果卻再度掏出一波王炸。
去年 WWDC2023 大會上,蘋果發布了旗下首款頭戴式顯示設備——Apple Vision Pro。
且一上來便宣稱這是一款創新性融合 AR 與 VR 的混合現實頭戴設備。
為了彰顯高級感,蘋果甚至給它打上了頭戴式「空間計算機」的標簽。
雖然蘋果最近這些年在創新性方面一直給人一種不太靠譜的感覺,但不可否認,他每一次在全新領域的重拳出擊似乎都能被附上引領世界的魔力。
那么全新 Vision Pro 無疑會是一個吸引無數人眼球的存在,這其中自然包括小憶和身邊的同事……
提到頭顯領域,其實并非沒人探索,早在蘋果之前像微軟、谷歌、HTC、Pico 等國際大牌以及 XREAL、雷鳥等國內廠商都曾推出過自家 AR/VR 頭顯設備。
甚至咱們到電商平臺搜索,也能輕松能找到下至 9.9 包郵上至數千上萬元五花八門的號稱 VR/AR 頭顯產品。
這里有必要給大伙兒做一個簡單科普:
VR(虛擬現實)旨在通過頭戴設備創造一個完全沉浸式的虛擬世界;
而?AR(增強現實)則進一步將虛擬內容與現實世界相融合,帶來更真實的體驗,后者有些類似于電影《失控玩家》中的畫面。
不論 VR 還是 AR,都是人類工程師在很早之前就開始深入研究的方向。
同時,他們也被稱為我們的下一個人機交互時代,在未來游戲、教育、虛擬旅游甚至醫療、航空等領域都有著非常深遠的應用前景。
但目前啥情況大家也都知道,由于技術限制,各家 VR/AR 頭顯設備在效果與體驗上跟想象中的還有著很大差距。
大伙兒想要的沉浸式虛擬與現實交互體驗不咋地,反倒是問題一茬接著一茬兒。
這也是現階段整個頭顯市場表現一直不溫不火的主要原因。
畢竟 Apple Vision Pro 從 2016 年立項到第一代產品面世,連蘋果都憋了蘋果整整 7 年時間,可見這玩意兒沒那么簡單。
不過好在難產歸難產,它至少沒有像蘋果汽車業務一樣腹死胎中!
就在上個月 28 日,Vision Pro 在咱們國內正式開售,售價也是相當蘋果的?29999?元起步。
而同時開放的還有線下 Apple Store 的 Vision Pro 體驗試戴環節。
出于對蘋果技術的尊重,正當我們準備預約線下體驗時,沒想到公司土豪同事直接狠狠將它砸在了我們面前,沒錯全款拿下!
好好好,到店環節直接 PASS!
當然,首先必須聲明的是今天內容無任何廣子性質,這是重點,下面針對? Vision Pro 所有介紹皆來自小憶親身體驗后的個人感受。
畢竟售價 29999 元起步的 Vision Pro,無論它的價格還是這個系列首作標簽。
對于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它怎么看都更像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新鮮小玩意兒,而不是一個真金白銀花錢入手的理想產品。
老規矩,咱們還是先來看看配置部分。
有一說一,Vision Pro 在核心性能上足以吊錘了市面各類 AR/VR 頭戴產品。
看過去年發布會的同學應該知道,它采用了雙芯片設計,包括一顆蘋果自研高性能處理器 M2 和一顆時傳感器處理芯片 R1,與之搭配的是 16G+256G-1TB 存儲組合。
其中 M2 負責數據及圖像處理,例如高負載運算、UI 操作、3D 渲染等。
而 R1 則主要負責各傳感器的信號傳輸和處理。
同時它具備 3D 鏡頭,可拍攝深度照片和 3D 視頻,以及 12 個傳感器、5 個攝像頭、6 個麥克風……
這些硬件基礎是 Vision Pro 實現實時 3D 畫面呈現以及用戶眼球與語音手勢控制的關鍵。
顯示方面,Vision Pro 搭載的?Micro-OLED 3D 顯示屏,畫面總像素高達?2300 萬……清晰度屬于遠超主流 VR 眼鏡那一類。
操作系統方面,蘋果則專門為它開發了一套獨立于 iOS 與 iPadOS 之外的全新 visionOS。
來到包裝、配件部分……
整個包裝和配件我們同樣能看到濃濃的果子風味兒。
簡約的方形外包裝內,除了 Vision Pro 本體外,附帶有前保護罩、遮光罩、遮光墊、單圈編制頭戴、一塊電池、一個 30W USB-C 電源適配器、一根 USB-C 充電線和一張拋光布等配件。
Vision Pro 整體采用了滑雪鏡式設計,頭帶和眼罩部分為編織材質,主體正面覆蓋一整塊塑形玻璃,機身框架及電池外殼則采用的鋁合金材質。
外觀及做工方面挑不出什么毛病,畢竟代表了數碼界天花板級工業設計水平的蘋果,這方面向來不會讓人失望。
再說佩戴方面,個人認為還是比較方便的,頭帶右側有一旋鈕,能讓我們很好地控制松緊程度。
前面遮光罩材質不錯,與肌膚接觸沒啥不適感,同時也能跟面部有不錯的貼合。
整個佩戴流程基本一拿、一套、一扭即可搞定。
Vision Pro 供電方式采用的外置電池,電池容量 35.9Wh,可提供單次 2 小時左右續航。
這塊電池的輸出規格為 13V、6A,通過蘋果定制接口與主機相連,因此大家想直接連接主流充電寶使用暫時是無法實現了。
不過這時候估計已經有小伙伴兒想到了套娃操作……
還需要注意的是遮光罩部分與主體采用的磁吸貼合,拿的姿勢一定得小心,若不慎滑落前面板玻璃觸地分分鐘破你道心!
前面我們說了,Vision Pro 顯示畫面總像素達到了遠超主流產品的 2300 萬,例如熱門 Pico 4 總像素為 930 萬,Quest 3 為 910萬。
因此 Vision Pro 所帶來的畫面清晰度無疑要更為優秀。
從我個人體驗來看,Vision Pro 顯示內容無論畫面、圖標還是字體都非常自然清晰,而這也是這款產品給我第一眼震撼的關鍵。
最關鍵的是其視野范圍之廣,內置場景更是提供了 360° 全覆蓋畫面,轉動頭部,畫面視角也會跟著旋轉,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小憶初次嘗試時正是它給了我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
另外,產品右上方提供了一個場景切換旋鈕,通過旋轉它還可將畫面切換為現實場景。
這是因為 Vision Pro 機身前面的兩個主攝鏡頭能實時將拍攝到的外部畫面展現在我們眼前。
也就是說雖然它是封閉式設計,但依然不妨礙我們看到周圍畫面。
且這個透視畫面的延遲官方表示低至 12 毫秒,實測即便晃動腦袋也沒有出現畫面眩暈感覺。
另外大家也不用擔心交互操作上手難度,Vision Pro 所搭載的 visionOS 可以說結合了 iOS 與 iPadOS 特性。
包含了常規應用桌面和控制中心界面,而 Vision Pro 最核心的交互方式則是眼部追蹤與類似下面這一經典手勢控制。
沒錯,Vision Pro 的四個眼動追蹤攝像頭能精準識別你的視線焦點,配合拇指與食指捏合動作,即可實現點擊、縮放、拖動、旋轉等一系列操作。
例如當我將視線聚集在某一軟件圖標上時,該圖標會產生一個略微放大的動畫響應,此時拇指與食指輕輕捏合一下便能打開該軟件。
現在大屏有了,沉浸體驗有了,那么我們能利用 Vision Pro 干些啥呢?
首先肯定是觀看 3D 電影了,超大的畫面包裹范圍配合空間音頻技術,能給我們如置身現場一般的體驗。
雖然目前支持的片源不太豐富,但潛力無限。
講真小憶已經開始期待未來能在真人互動領域開發到何種程度……
另外除了社交、上網及視頻通話等功能外,Vision Pro 還帶有一定的辦公、剪輯能力。
支持多應用并行運行,還能分別對各應用窗口進行放大縮小,支持拖放固定到空間中任意位置。
當然目前來說,這方面暫時只能算個噱頭,畢竟兼容的工作軟件生態實在太少。
回到最重要的日常使用流暢度體驗方面,得益于 M2 芯片給力的運算性能、圖像處理能力以及 R1 芯片實時處理,加之整個畫面支持 100Hz 刷新率,因此在操作響應與畫面非常的絲滑。
說完這些值得點贊的優秀特性外,Vision Pro 當然也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
其一是其整體重量超過了 600g,對于這個 200g 智能手機都嫌重的時代,頭頂一塊超一斤重數碼產品,說沒壓力是假的,更何況它的重心并不在頭頂。
就小憶體驗來看,連續佩戴超過一個小時,基本就得摘下來給自己的額頭和脖子緩緩。
其二是續航問題,M2 與 R1 芯片性能固然出色,但代價是功耗不低,因此電池單次充電只能提供 2 小時左右的連續使用。
想要長時間不間斷使用就得時刻外接電源,那么使用位置基本就固定了。
其三是我們所看到的透視畫面實則來源于前面的兩顆攝像頭,在暗光環境下顯示效果相對一般,另外觀看手機等設備上的小字體時比較吃力。
其四是盡管 Vision Pro 畫面效果、觀影體驗非常驚艷,但還是那句話,目前兼容生態過于孱弱,實際能干的事很少。
Vision Pro 支持藍牙鍵盤連接輸入,卻并不支持藍牙鼠標,眼球固然靈活,但與指哪兒打哪兒的鼠標相比,準確度無疑低出不少。
看得出來,不論是經過 7、8 年的用心打磨,還是獨立的 visionOS 操作系統。
蘋果無疑是想要將 Vision Pro 打造成與 iPhone、iPad 同級的全球型產品。
但至少以目前來說,想要真正實現智能手機與電腦上的全生態娛樂、工作體驗,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至于真實體驗,大家不妨預約前往蘋果線下 Vision Pro 試戴試試看,近視的同學別忘了帶上驗光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