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當天學習筆記整理
4信控交叉口交通安全分析?
結束語?
前言
#隨著上一輪SPSS學習完成之后,本人又開始了新教材《交通安全分析》的學習
#整理過程不易,喜歡UP就點個免費的關注趴
#本期內容接上一期11筆記
當天學習筆記整理
4信控交叉口交通安全分析?
- 機動車-行人沖突嚴重程度的判別標準:當行人快速通過,步行速度在1.6m/s以上,或者行人被阻于路中間等候車輛經過,行人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體現在行人腳步混亂,甚至不得不往后退回人行道或者車道邊緣時,視為嚴重沖突;如果行人步行速度小于1.6m/s,或者僅有輕微的避險行為,則認為是非嚴重沖突。--路段行人-機動車沖突觀測方法及沖突特性2008[J],《交通安全分析》P102
- 對基于沖突的安全評價方法中判別指標而言,中國大多數研究都采用混合交通當量(Mixed Passenger Car Unit,MPCU)的概念,以量化各類道路使用者的影響程度,引入事故率(即事故數/混合交通當量)作為評價交叉口交通安全水平的指標,利于排除交通量對安全的潛在影響。--《交通安全分析》P102
- 交通沖突數是一個絕對指標,受交叉口規模的影響,沖突數較多的交叉口不一定是危險交叉口。因此,引入交通沖突率(即沖突數/交通量)指標來表征交叉口的安全水平。--《交通安全分析》P102
- 考慮交通沖突的發生對象,一般為進入交叉口的某兩個或者多個方向的車流或人流,并不是所有參與者。因此,基數交通量采用的是參與沖突的交通流。--《交通安全分析》P102
- 一般認為,條件指數大于15時可能存在共線性問題,當條件指數大于30時,存在著嚴重的共線性問題。--《交通安全分析》P104
- 相對基于事故數據的安全分析模型,基于沖突數據的安全評價方程更加簡便、快速,適用于新建或事故數據不齊全的交叉口安全分析。--《交通安全分析》P104
- 在判別出危險交叉口后,可以基于沖突技術進行致因分析,尋找交叉口安全隱患,并提出改善意見。基于沖突技術對交叉口進行安全改善的兩條基本思路為:一是要減少各類沖突數量【機-機、機-非、機-人】;二是要降低沖突的嚴重程度【降低沖突速度,改善沖突角度等】。--《交通安全分析》P104
- 七種常用的交叉口安全改善措施:1、環形交叉口設置【可以減少機-機沖突,降低直行車流速度,避免直接交叉從而改善沖突角,在交通量和非機動車流較小,但左轉彎車輛比例較大的交叉口,設置環形交叉口是一種有效方式】;2、機非分隔【采用物理隔離方式,降低機-非、機-人沖突】;3、改善視距【可以減少三類沖突,在交叉口視距三角形內的視線障礙物需要清除,保證駕駛人在沖突發生前有足夠的感知反應時間(Perception Reaction Time,PRT)】;4、渠化交通流【可以減少三類沖突數和改善沖突角度,渠化是指通過交通島或人行道將沖突的交通流分離或規定道路路徑,以保障車輛和行人有序通過,既要進行適當渠化,也要避免過度渠化】;5、優化信號控制【信號控制可從時間上將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進行分離,以減少不同道路使用者通行的相互干擾】;6、非機動車管理【考慮非機動車啟動和騎車人行駛特點,可將非機動車停止線設置在機動車停車線前,以便非機動車在機動車啟動前先通過交叉口】;7、減速措施【采用減速措施來降低車輛通過交叉口的速度,從而達到降低沖突嚴重程度的效果】。--《交通安全分析》P105-106
- 常見的渠化是分離左轉車輛和直行車輛,如十字路口的左轉車道減少了追尾碰撞,便于車輛進行轉向操作。--A policy on geometric design of highways and streets 2018[S],《交通安全分析》P105
- 右轉彎半徑較大,機動車輛通行速度較快,且無機非隔離設施,容易發生與行人和非機動車的碰撞事故。--《交通安全分析》P107-108
- 交叉口人行橫道較寬導致行人通行距離過長,暴露在沖突區域的時間較長。--《交通安全分析》P108
- 交叉口內部施畫左轉導流線,引導進口道左轉車流有序通過交叉口。--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GB 51038—20152015[S],《交通安全分析》P109
結束語?
#好啦~,以上就是我《交通安全分析》第十二期學習筆記的學習情況啦~,希望能與大家交流學習經驗,共同進步吖~
#也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一路陪伴,寶子們的關注、支持和打賞就是up兒不斷更新滴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