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基礎知識
1.光譜(專業理解):光能量在不同頻率上的分布。
2.可見光的波段在380mm—700mm之間。紅光波長最長,為700mm左右,紫光波長最短,在380mm左右。
3.色溫(以白色為界):光源的顏色與黑體在某一溫度下輻射光的顏色相同(或最相近)時,黑體的溫度就稱為該光源的色溫。一般色溫高的光源,光源亮度大,長期照射對人體傷害大,其顏色偏藍,色溫低的光源對顏色的光源還原性好,對人的損傷低,其顏色偏紅。
4.光的色散:復色光分解為單色光而形成光譜的現象就叫做光的色散。
5.光譜:一束白光照射在棱鏡上,經過折射在另一側的白紙屏上會形成一條彩色光帶,最上方是紅色,最底端是藍色,總體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紅光呈現最上方的原因是紅光波長最長,則頻率最小(單位時間內走的路程更長,所以速度也越大),速度也最快,在介質相同及光入射角度一致的條件下,折射率最低,因此最先看到紅光。
- 光的折射:
7.關于光的公式:1)C=tf,其中C代表光速,t代表波長,f代表頻率,所以光的波長越長,則頻率越短。2)E=hv,E表示能量,h為普朗克常數,v表示頻率,所以紅光的頻率最小,其能量也是最少的,其穿透力也是最弱的。
8.不同顏色的光對物體照射所呈現的效果:1)不同物體,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