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游戲即學習
《超級馬里奧》是游戲史上的經典之作,我們都記得第一次踩到敵人,第一次頂碎磚塊時的快樂,也記得為了通過某個關卡而付出的努力和艱辛。當我們掌握了規律和技巧之后,這些難題就不再是難題,因為我們習得了這種情境下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種典型的試誤學習,相比傳統教育觀念強調的女里學習,用心記憶,這種學習方式并不強調學習者的主觀意愿,而是將學習行為變得更加系統和隱蔽,游戲化的學習借由我們自己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的種種努力和思考,都可以為我們帶來更深刻的記憶和思考。
第一節 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主義的歷史背景
科學心理學誕生之后,一直把意識作為研究對象。但圍繞著意識所展開的各心理學流派之間的紛爭對解決但是的社會問題完全束手無措,對意識心理學不滿的心理學家開始對此進行深刻的反思。
1905年 威廉·麥獨孤把心理學定義位一種生物行為的實證科學。在意識心理學的危機之下,行動主義在1913年遍布全球,成為西方心理學的第一勢力。
行為主義心理學創立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1.心理學是純粹的自然科學
2.心理學研究對象是行為,可以從外部公開觀察
3.人類行為和動物行為都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一)習慣化
華生認為:人格是我們習慣系統的最終產物。
習慣化是基于經驗的學習方式,是通過經驗改變思維方式的方法。習慣化是最簡單的學習形式,即由于重復暴露在刺激環境中,而造成對該刺激反應傾向的降低。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
(二)一打嬰兒
華生還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給我一打健康的小孩和合適的條件,我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人,醫生,律師、藝術家、企業家,甚至乞丐和小偷,而無須考慮其天分.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
我承認這超出了事實,但是持相反主張的人已經夸張了數千年。華生的最后一何話在引用時總被忽略,這讓他看起來比事實上更加激進。實際上華生早年并不否認本能,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又完全否認了本能。在他看來,造傳的只是身體結構面非心理特質,所謂能力、才能、氣質、性格等,都是后天訓練的結果。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行為主義的觀點其實極端卻又有趣: (1)強調學習的作用:一切都是經驗的產物,人具有無限可塑性 (2)反心理主義,沉迷在科學里,認為內在的東西都是不可見的、不科學的。
(3)生物種群不存在太大差異,由此得到一個研究方法:如果人與動物并無差異,就能通過研究非人類動物的學習過程來研究人類的學習過程
行為主義擴大了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卻又縮小了心理學的研究范圍,它強調“刺激——反應”的行為公式雖矯枉過正否認人性,但最終目的卻是在于使心理學成為一門能預測和控制人類行為的“真正的自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