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矢量剎車
基本概念
逆變器通常采用三相橋式結構,包含六個功率開關元件(如IGBT或MOSFET),分為上橋臂和下橋臂。每個橋臂由兩個反并聯的開關元件組成,上橋臂和下橋臂對應于電機三相繞組的正負端。正常工作時,逆變器通過交替開關上下橋臂的開關元件,向電機提供三相交流電。
“三個下橋打開”狀態(零矢量,三個上橋打開亦然): 意味著逆變器的三個下橋開關元件全部處于開通狀態(即“ON”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電機三相繞組的負端直接連接到直流電源的負極(通常為地),相當于電機各相繞組的低端被短路。
制動剎車過程: 在這種開關狀態下,由于電機繞組的低端短路,電機內部的感應電動勢(由旋轉的轉子切割定子磁場產生)無法形成回路,無法產生正常的電磁轉矩。相反,電機轉子會受到以下作用力:
-
反電動勢制動(也稱為再生制動或回饋制動):電機轉子繼續旋轉時,其感應電動勢會在短路的繞組中產生電流。根據楞次定律,此電流產生的磁場會阻礙原磁場的變化,即阻礙轉子的旋轉,從而對電機產生制動作用。
-
渦流制動(也稱為磁滯制動):在電機繞組被短路的情況下,轉子磁場與定子繞組間的相對運動會產生渦流,這些渦流在繞組及鐵芯中產生熱量,消耗機械能,起到制動效果。
-
風阻、摩擦等機械阻力:電機在減速過程中,自然會受到風阻、軸承摩擦、機械部件慣性等固有阻力的影響,這些阻力也會協助減速和停車。
應用場合與特點: “逆變器三個下橋打開進行制動剎車”這種方式主要用于需要快速停車或緊急制動的場合,其特點包括:
(1)快速響應:通過直接改變逆變器開關狀態即可實現制動,響應速度快。
(2)不能實現能量回收。
(3)發熱與散熱問題:由于短路電流可能導致繞組和鐵芯發熱增加,需確保系統的熱設計和散熱措施能夠有效應對,防止過熱或過流。
原理分析
由上圖的公式可知,在brake剎車過程中,剎車電流表達式的第一項為穩態電流項,第二項為瞬態電流項,當反電勢電壓相位為零,電壓和電流相位為接近90度時,則此時瞬態電流最大,最大瞬態幅值為穩態電流項幅值與瞬態電流項幅值之和。
注意常規剎車brake的應用問題:電機被外力拖拽導致發電時,逆變器上的六個反并聯二極管?在六個MOS未開通時?形成一個?三相不控整流橋(或者是單相不控整流橋),此時引起的母線泵升電壓?峰值?為?當前電機反電勢?線電壓峰值,一般電機額定轉速所對應的反電勢峰值設計值在供電電壓附近(對于驅動器而言就是穩態母線電壓值),當外界拖拽力度足夠大,外界拖拽得電機轉速超過其兩倍額定轉速時,這意味著此時的驅動器泵升電壓可能超過兩倍的供電電壓,很可能導致功率開關管?MOS?過壓?損壞,同時由于電機繞組阻抗較小,所形成的整流橋給?母線電容充電的瞬時電流可能會先?導致?MOS的反并聯二極管過流損壞(此事件概率較小)。由于此時供電電壓過高,在此電壓域下的數模電路器件耐壓不夠都有可能發生損壞。
剎車brake本身是否會造成器件損壞?是的,當外界拖拽力度足夠大,外界拖拽得電機轉速高于電機額定轉速時,此時若直接進入brake狀態(即直接將電機繞組短路),由于電機繞組阻抗較小,會導致?已開通的 MOS?過流損壞;若外力持續不斷用力拖拽電機高速旋轉,也會導致?因長期處于brake狀態?已開通的 MOS?發生過熱損壞。剎車brake本身除了可能損壞芯片本身器件,其長時間的大電流也可能導致電機退磁。
實際剎車brake時,方案本身是在電機轉速不高,泵升電壓剛起來的時候就進行brake;且若外力持續不斷用力拖拽電機高速旋轉,brake動作本身為占空比?或者?是滯環開關?或者是?輪換開關,以此減小brake本身帶來的電流沖擊?以及 緩解持續brake導致的MOS過熱問題。
二、Brake應用需求
Brake剎車方法為發零矢量(強制上三管開通或下三管開通)。
涉及Brake的需求有:(系統性考慮為客戶進行定制解決方案)
-
弱磁區發生故障需要母線過壓抑制與Brake配合: 在電機進入弱磁區(高速運行時,通過弱磁控制降低磁鏈以保持電機轉矩)時,若出現故障導致電機發電電流較大,母線電壓可能出現過沖。此時Brake(零矢量剎車)介入,通過短路電機繞組降低電流,有助于抑制母線電壓上升,保護電力電子設備和電池系統。
-
Brake上三管和下三管輪換(零矢量111和000進行輪換控制),以使熱均勻分布在逆變器的六個管子上: 在實施Brake時,不僅可以通過下三管全開(000狀態)進行制動,也可以輪換至上三管全開(111狀態)。這樣,制動過程中產生的熱量會在逆變器的六個開關元件(IGBT/MOSFET)之間更均勻地分布,避免單個元件過熱,延長器件壽命,提高系統可靠性。
-
Brake過程中對地短路檢測: 在執行Brake操作時,實時監測逆變器下三管(或上三管)與地之間的狀態,確保短路狀態正確且穩定。任何異常(如開關元件失效導致的實際短路狀態與預期不符)都將觸發故障報警或保護動作,防止設備損壞或安全事故。
-
Brake過程中電流過大檢測: 即使在Brake模式下,也要監控電機繞組電流,以防因電機參數變化、負載突變等原因導致電流過大。一旦檢測到電流超過設定閾值,應立即采取措施(如減小直流側電壓、調整開關狀態等)限制電流,防止逆變器過載或電機過熱。
-
啟動前強制Brake(初始位置檢測要求轉子靜止狀態): 在電機啟動前,尤其是需要進行精確初始位置檢測(如通過霍爾傳感器、編碼器或者初始位置檢測算法均要求轉子靜止狀態等)時,強制電機進入Brake狀態,確保轉子靜止,便于準確獲取初始位置信息,為后續啟動和控制提供準確參考。
-
逆風啟動強制進Brake: 當電機應用于風力發電等場景,遇到逆風(風向與電機旋轉方向相反)導致電機反向發電時,強制進入Brake狀態,阻止電機反轉并及時消耗反向電能,保護系統免受過電壓沖擊。
-
停機瞬間強制進Brake: 在電機停機瞬間,尤其是需要快速停車或遇到緊急情況時,立即切換至Brake狀態,利用短路制動快速降低電機轉速,實現精準、安全停車。
-
故障發生強制進Brake: 無論何種類型的故障(如過溫、過壓、過流、通訊故障等),一旦檢測到,均應立即啟動Brake操作,將電機置于短路制動狀態,防止故障進一步惡化,保護設備安全,并為故障診斷和恢復爭取時間。
總結起來,零矢量剎車(Brake)功能集成了母線電壓抑制、熱分布優化、故障檢測與保護、啟動與停車控制等多個關鍵功能,體現了在電機控制系統中對Brake策略的全方位應用和精細化管理,旨在確保電機運行的安全、穩定和高效。實際應用中可綜合輸出電流檢測值、母線電壓檢測值來綜合評判Brake使能與關斷,此為不連續的高頻Brake的來源。
三、零矢量的其他妙用
零矢量的定義: 在電機控制領域,特別是在三相交流電機(如永磁同步電機、異步電機)的變頻驅動系統中,零矢量是指電機三相繞組中電流的合成矢量與定子磁鏈方向垂直,或等效為電機繞組中沒有電流流過(即電流為零)的狀態。具體來說:
-
電流矢量:在電機的dq坐標系(直軸-d軸、交軸-q軸)中,零矢量表示d軸電流(Id)和q軸電流(Iq)同時為零,即Id = Iq = 0。此時,電機定子磁場與轉子磁場相互作用為零,電機不產生電磁轉矩。
-
開關狀態:在逆變器層面,零矢量對應于一種特定的開關狀態,通常是逆變器的上橋臂和下橋臂中對應同一相的開關元件同時關斷,或者三相繞組的任意兩相被短路,使得該相繞組電壓為零。例如,在三相橋式逆變器中,零矢量可以對應于所有下橋開關元件全開(000狀態)或所有上橋開關元件全開(111狀態),形成電機三相繞組對地或對電源的短路。
隨機PWM
隨機PWM(Random PWM)是一種脈寬調制(PWM)技術,它改變了傳統PWM信號中開關狀態按固定順序或規則重復出現的方式,轉而采用隨機化的方法確定開關狀態的序列。在電機控制應用中,隨機PWM的主要特點和優勢包括:
-
降低電磁噪聲:由于開關狀態的切換不再遵循周期性規律,減少了電機和電源系統中與開關頻率相關的特定頻段噪聲,有助于符合EMC(電磁兼容性)標準,減輕對周邊敏感設備的干擾。
-
減小轉矩脈動:對于使用SVPWM(空間矢量PWM)的電機驅動系統,隨機PWM通過在基本電壓矢量之間插入隨機選擇的零矢量或小幅度非零矢量,可以更均勻地分散轉矩脈動,改善電機運行的平穩性,降低機械振動和噪聲。
-
改善電機熱分布:通過隨機化開關狀態,可以避免逆變器中個別開關元件長期處于連續導通或關斷狀態,使得電機內部和逆變器的熱分布更加均衡,有助于延長器件壽命。
-
增強抗干擾能力:隨機PWM信號不易受到外部諧波干擾的影響,因為其非周期性特征使得干擾信號難以與PWM信號同步,從而提高了系統的抗干擾性能。
結合零矢量的定義與隨機PWM技術,可以理解為在隨機PWM控制策略中,零矢量的插入不再是按照預定的規則或順序進行,而是根據某種隨機化算法(如馬爾科夫鏈算法、混沌映射等)生成的隨機序列來決定何時、以何種方式插入零矢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保持電機所需平均轉矩輸出的同時,通過隨機化手段改善電機的電磁兼容性、降低噪聲、優化熱管理和增強系統穩定性。
當然工程上還有改變載波頻率或者零序分量的方式來實現隨機PWM。
轉速跟蹤
另外高頻的零矢量的使用可以用于檢測永磁電機的轉速,用于正在高速運行的永磁電機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的估計,待后續詳細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