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模型
- 網絡模型
- 1. OSI七層模型
- 1.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 2.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 3. 網絡層(Network Layer)
- 4.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 5. 會話層(Session Layer)
- 6.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 7.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 2. TCP/IP模型
- 1. 網絡接口層(Network Interface Layer)
- 2. 互聯網層(Internet Layer)
- 3.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 4.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 總結
- OSI七層模型
- TCP/IP模型
- 3. TCP / IP 模型補充
- TCP/IP模型細節
- 1. 網絡接口層(Network Interface Layer)
- 2. 互聯網層(Internet Layer)
- 3.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 4.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 額外注意事項
網絡模型
1. OSI七層模型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開放系統互連)模型是由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一個標準模型,用于描述網絡通信的各個層次。OSI模型將網絡通信分為七層,每一層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1. 物理層(Physical Layer)
- 功能:負責比特流的傳輸,定義物理設備標準,如電纜、插頭、接收器等。
- 設備:網線、光纖、電纜、集線器、調制解調器。
- 協議:不涉及特定協議,而是涉及物理媒體標準,如RS-232。
2.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 功能:提供節點到節點的數據傳輸,負責組幀、MAC地址的尋址和差錯檢測。
- 設備:交換機、網橋。
- 協議:以太網(Ethernet)、PPP(Point-to-Point Protocol)、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3. 網絡層(Network Layer)
- 功能:負責數據包的路由選擇和轉發,提供邏輯地址(如IP地址)。
- 設備:路由器。
- 協議:IP(Internet Protocol)、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4.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 功能: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傳輸,負責流量控制、錯誤校驗和數據分段重組。
- 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5. 會話層(Session Layer)
- 功能:管理會話或連接,負責建立、維護和終止會話。
- 協議:NetBIOS(Network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6.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 功能:處理數據格式的轉換、加密和解密、數據壓縮。
- 協議:JPEG、MPEG、SSL(Secure Sockets Layer)。
7.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 功能:直接為用戶和應用程序提供服務,負責網絡應用程序的接口和協議。
- 協議: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DNS(Domain Name System)。
2. TCP/IP模型
TCP/IP模型是實際應用中廣泛采用的網絡模型,簡化了OSI模型,將網絡通信分為四層:網絡接口層、互聯網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每一層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協議。
1. 網絡接口層(Network Interface Layer)
- 功能:負責物理設備上的數據傳輸,包括網卡、交換機等。
- 設備:網線、交換機、網橋。
- 協議:以太網(Ethernet)、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2. 互聯網層(Internet Layer)
- 功能:負責主機間的數據傳輸和路由選擇,提供邏輯地址(如IP地址)。
- 設備:路由器。
- 協議:IP(Internet Protocol)、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3.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 功能: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傳輸,負責流量控制、錯誤校驗和數據分段重組。
- 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4.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 功能:直接為用戶和應用程序提供服務,負責網絡應用程序的接口和協議。
- 協議: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DNS(Domain Name System)、Telnet、SSH(Secure Shell)。
總結
OSI七層模型
- 物理層:比特流傳輸,物理設備標準。
- 數據鏈路層:節點到節點的數據傳輸,MAC地址尋址。
- 網絡層:數據包路由選擇和轉發,邏輯地址(IP地址)。
- 傳輸層:端到端的可靠傳輸,流量控制和錯誤校驗。
- 會話層:管理會話或連接。
- 表示層:數據格式轉換、加密解密、數據壓縮。
- 應用層:為用戶和應用程序提供服務。
TCP/IP模型
- 網絡接口層:物理設備上的數據傳輸。
- 互聯網層:主機間的數據傳輸和路由選擇。
- 傳輸層:端到端的可靠傳輸。
- 應用層:為用戶和應用程序提供服務。
理解這兩個模型及其各層的功能和協議,是掌握網絡通信的基礎。它們幫助我們分清網絡通信的不同層次,明確每一層的職責,便于排查網絡問題和設計網絡應用。
3. TCP / IP 模型補充
TCP/IP模型細節
1. 網絡接口層(Network Interface Layer)
功能
- 負責物理設備上的數據傳輸。
- 處理比特流的傳輸,包括物理連接的建立、維護和斷開。
細節
- 鏈路層協議:以太網(Ethernet)、Wi-Fi、PPP等協議在這一層運行。
- MAC地址:每個網絡接口都有一個唯一的物理地址(MAC地址),用于局域網內設備的標識和通信。
- 幀封裝:這一層將數據封裝成幀進行傳輸,幀包括目的地址、源地址和數據校驗等信息。
2. 互聯網層(Internet Layer)
功能
- 負責主機間的數據傳輸和路由選擇。
- 提供邏輯地址(IP地址),用于標識網絡上的設備。
細節
- IP協議:
- IPv4:使用32位地址,表示形式如192.168.1.1。
- IPv6:使用128位地址,表示形式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 路由選擇:互聯網層負責選擇數據包的傳輸路徑,路由器在這一層工作。
- 子網劃分:通過子網掩碼將IP地址空間劃分成多個子網,提高網絡管理的靈活性。
- 協議:
-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用于發送控制消息,如ping和traceroute工具。
-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用于將IP地址解析為MAC地址。
-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用于將MAC地址解析為IP地址。
3.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功能
- 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傳輸,確保數據完整到達目的地。
- 負責流量控制、錯誤校驗和數據分段重組。
細節
- TCP協議:
- 連接管理:TCP是面向連接的協議,通過三次握手建立連接,通過四次揮手斷開連接。
- 可靠傳輸:TCP提供可靠的傳輸,確保數據包按序到達,并通過確認機制檢測和重傳丟失的數據包。
- 流量控制:TCP通過窗口機制實現流量控制,防止網絡擁塞。
- UDP協議:
- 無連接:UDP是無連接的協議,數據包獨立傳輸,不保證順序和可靠性。
- 低延遲:UDP傳輸速度快,適用于對實時性要求高的應用,如視頻流和在線游戲。
4.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功能
- 直接為用戶和應用程序提供服務,負責網絡應用程序的接口和協議。
細節
- HTTP/HTTPS:用于Web數據傳輸,HTTPS通過SSL/TLS協議提供安全性。
- FTP:用于文件傳輸,支持文件上傳和下載。
- SMTP:用于電子郵件的發送,配合POP3和IMAP用于接收郵件。
- DNS:將域名解析為IP地址,支持互聯網的名稱解析。
- Telnet和SSH:用于遠程登錄和命令執行,SSH提供安全的加密通信。
額外注意事項
- 端口號:傳輸層使用端口號來標識應用程序和服務,常見的有HTTP的80端口、HTTPS的443端口、FTP的21端口等。
- 防火墻:在互聯網層和傳輸層之間,防火墻可以過濾和控制進出網絡的數據包,提供網絡安全。
-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用于將私有IP地址轉換為公共IP地址,通常用于路由器以允許多個設備共享一個公共IP地址。
理解這些細節有助于更全面地掌握TCP/IP模型的各層功能及其在實際網絡通信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