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軟件開發流程中,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的工作通常是相互獨立的。開發人員負責編寫代碼,測試人員負責找出代碼中的問題。然而,這種方法可能導致溝通不足,而且會浪費時間和資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出現了一種新的開發方法:行為驅動開發(BDD)。
1. 什么是BDD(行為驅動開發)
BDD是一種敏捷軟件開發的實踐,它鼓勵軟件項目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開發人員、測試人員和業務人員——一起參與到軟件的行為的定義和驗證中來。BDD強調通過使用一種稱為“用戶故事”的技術來理解軟件的行為,用戶故事描述了軟件的某個功能對用戶的價值。
例如,一個電子商務網站的用戶故事可能是這樣的:“作為一名顧客,我希望能夠通過電子郵件接收訂單確認,這樣我就能知道我的訂單已經被處理了。”
2. BDD的優點
BDD具有很多優點,下面是一些主要的:
-
提升了理解和溝通:BDD鼓勵使用非技術性的語言來描述軟件的行為,這樣可以讓非技術的團隊成員(如產品經理和業務分析師)也能理解軟件的功能。
-
減少了返工:因為BDD從一開始就清楚地定義了軟件的行為,所以可以減少因為需求不清或誤解需求而造成的返工。
-
更好的業務價值:通過明確地定義每個功能的業務價值,BDD確保了團隊的工作始終與業務目標保持一致。
3. 如何實施BDD
實施BDD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步驟:
-
定義用戶故事:首先,團隊需要定義用戶故事。用戶故事通常由業務人員來寫,它描述了用戶想要的功能以及這個功能的業務價值。
-
編寫驗收測試:然后,團隊需要編寫驗收測試,這些測試描述了用戶故事的接受標準。驗收測試通常由測試人員來編寫,他們使用的是一種簡潔的、非技術性的語言,這樣業務人員也能理解。
-
開發功能:一旦驗收測試被編寫完成,開發人員就可以開始編寫代碼來實現功能了。開發人員的工作是確保所有的驗收測試都能通過。
-
回顧和重構:最后,團隊需要回顧他們的工作,看看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代碼或者測試可以被改善,那么就進行重構。
這個過程是一個迭代的過程,每完成一個用戶故事就重復一次。
4.示例:購物車功能的用戶故事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假設我們正在開發一個電子商務網站,其中一個用戶故事是“作為一名用戶,我希望能把商品添加到購物車,以便我稍后購買。”
以下是可能的驗收測試:
-
Scenario: 添加商品到購物車
-
Given 我是一名已注冊用戶
-
And 我已經登錄到系統
-
And 我正在查看一個商品的詳情頁
-
When 我點擊“添加到購物車”按鈕
-
Then 我應該看到一個消息,確認商品已經被添加到購物車
在上述情境中,我們描述了一個用戶嘗試將商品添加到購物車的典型場景,并指出了期望的結果。當開發人員開始實現這個功能時,他們需要確保他們的代碼能讓這個驗收測試通過。
5. 使用工具支持BDD
BDD的實施通常需要一些工具的支持。例如,Cucumber是一種非常流行的BDD工具,它支持用簡潔的自然語言來編寫驗收測試,這種語言叫做Gherkin。JBehave是另一種BDD工具,它專為Java設計。
6. 結論
BDD是一種強大的軟件開發實踐,它有助于改進團隊的溝通,減少返工,并確保軟件的開發始終與業務價值保持一致。雖然BDD需要一些時間和努力來實施,但是它的好處使得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
行動吧,在路上總比一直觀望的要好,未來的你肯定會感 謝現在拼搏的自己!如果想學習提升找不到資料,沒人答疑解惑時,請及時加入扣群: 320231853,里面有各種軟件測試+開發資料和技術可以一起交流學習哦。
最后感謝每一個認真閱讀我文章的人,禮尚往來總是要有的,雖然不是什么很值錢的東西,如果你用得到的話可以直接拿走:
?
這些資料,對于【軟件測試】的朋友來說應該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備戰倉庫,這個倉庫也陪伴上萬個測試工程師們走過最艱難的路程,希望也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