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Jmeter的界面介紹和功能
組件(元件)
- 1、測試計劃:Jmeter的起點和容器
- 2、線程組:代表一定的虛擬用戶(一個用戶一個線程)
- 3、取樣器:發送請求的最小單元
- 4、邏輯控制器:控制組件的執行順序
- 5、前置處理器:在請求之前的操作
- 6、后置處理器:在請求之后的操作
- 7、斷言:判斷請求是否成功
- 8、定時器:是否延遲或間隔發送請求(同步定時器:可以做并發;高斯定時器:隨機;固定定時器:定時)
- 9、配置元件:請求期的配置信息
- 10、監聽器:負責收集測試結果
執行順序:
測試計劃》線程組》配置元件》前置處理器》定時器》邏輯控制器 》取樣器》后置處理器》斷言》監聽器
作用域:
組件會作用于它的父級組件,同級組件以及同級組件的子組件。
2、接口測試流程
- 1、拿到接口文檔(抓包,錄制),熟悉接口業務,接口地址,鑒權,入參,出參,錯誤碼,兼容。
- 2、接口測試用例的設計和評審
- 正例:
- 反例:
- 鑒權反例(必填,錯誤,鑒權碼過期......)
- 參數反倒(必填,參數類型異常,參數長度異常)
- 其他場景(黑名單,調用次數限制,分頁場景)
- 兼容性(一個接口對應多個版本APP)
- 執行接口測試
- 團隊協作,持續集成并生成報告發送郵件等
3、Jmeter接口測試
cookie鑒權的原理:
客戶端第一次訪問服務器,服務器就會生成cookie,然后通過響應頭里的set-cookie傳輸到客戶端,然后保存到客戶端, 第2--N次訪問服務器,那么在請求頭里面通過cookie把我們保存在本地的cookie信息傳輸到服務器以實現鑒權。
注意:如果一個請求,即要上傳參數,又需要上傳消息體數據。因為在jmeter中,“參數”與“消息體數據”只能一個生效,不能同時生效,所以將參數根在地址后面。如上圖。
4、錯碼處理
sampleresult.default.encoding=UT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