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定參評因子
- 高程
- 坡度
- 河流
- 道路
- 土地利用
確定因子分析標準
以下僅參數僅做展示,并非合理的數值
高程
- 0-100m:100 分,此高程范圍通常地勢較為平坦,建設成本相對較低,適宜建設。
- 100-200m:70 分,該區域地勢稍高,但仍具有一定的建設可行性,建設難度和成本略有增加。
- 300-400m:50 分,高程進一步升高,建設時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如土方平整等,建設成本較高。
- 400m 以上:0 分,此高程范圍地勢過高,建設難度大,且可能存在地質不穩定等問題,不適宜大規模建設。
坡度
- 0%-5%:100 分,坡度平緩,非常有利于城市建設,施工難度小,基礎設施建設成本低。
- 5%-15%:60 分,坡度較為適中,經過一定的工程處理后可進行建設,如適當的土方開挖和填方等。
- 15%-25%:40 分,坡度較大,建設時需要采取較多的工程措施來確保地基穩定和場地平整,建設成本顯著增加。
- 25% 以上:0 分,坡度太陡,建設難度極大,容易引發滑坡等地質災害,一般不適合作為建設用地。
河流
- 距離河流 0-250 米,或距離溪流 0-100 米:100 分,靠近河流或溪流,水資源豐富,環境優美,但需考慮防洪等問題,若處理得當,是非常好的建設用地。
- 距離河流 250-500 米,或距離溪流 100-200 米:60 分,距離適中,既能享受一定的水景資源,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洪水等風險。
- 距離河流 500 米以上,或距離溪流 200 米以上:20 分,距離河流較遠,水資源利用相對不便,景觀價值也相對較低。
道路
- 距離省道 0-500 米,距離縣道 0-250 米:100 分,交通十分便捷,有利于人員和物資的流動,便于與外界聯系,對建設用地的開發非常有利。
- 距離省道 500-1000 米,或距離縣道 250-500 米:60 分,交通便利性稍差,但仍能滿足基本的交通需求。
- 距離省道 1000-1500 米,或距離縣道 500-1000 米:40 分,交通條件一般,可能需要通過修建一些支路來改善交通狀況。
- 距離省道 1500 米以上,或距離縣道 1000 米以上:20 分,交通不便,會增加建設和運營成本,對建設用地的吸引力較小。
土地利用
- 草地:100分,建設難度相對較小,只需進行簡單的場地整理等工作即可進行建設。
- 人工地表:70分,本身就是已開發的建設用地,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可直接進行建設或進一步開發利用。
- 耕地:40分,需要辦理相關的用地轉換手續,且可能需要進行土壤改良等工作,建設成本和難度相對較高。
- 水體、濕地、林地:0 分,涉及生態保護等問題,建設時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批和生態補償等工作,建設難度大。
確定因子權重
暫定為專家權重
高程:0.3
坡度:0.3
河流:0.1
道路:0.1
土地利用:0.2
確定評價標準
得分 | 等級 |
0-50 | 不適宜 |
50-75 | 一般適宜 |
75-100 | 很適宜 |
原理
分析地圖上每個像元對應的因子的數據,給出打分,然后得出加權和,最后得出每個像元的評分,再劃分等級
下載數據
高程數據
進入地理空間數據云
數據需要覆蓋整塊區域
河流道路數據
在全國地理信息資源目錄服務系統
數據下載
點擊包含荊州的圖塊,加入成果車
同樣的,還需要下載全球地表覆蓋數據-覆蓋荊州的圖塊
以上全部下載好后,各自解壓到文件夾中
添加行政區劃地理數據
添加行政區域數據
行政區域數據在H49.gdb/BOUA中
如果你的省份處于兩個不同的文件中,則可以使用融合
但融合的前提是,重命名一下BOUA要素,使得兩個要素名稱不同,才能被融合工具識別
查看地圖的block的信息,選擇識別工具,再單擊地圖上的一塊區域,就可以顯示其信息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PAC是郵政編碼,前4位相同,代表隸屬于同一地級市
例如421002和421003, 4210就對應荊州市,那么我們需要查詢所有PAC字段4210開頭的記錄
注意原來是長整型,
我們需要新建字段PAC_str,再使用字段計算
得到
在地圖上就是這樣的區域
我們在高亮目標區域時導出數據
新建一個gdb數據庫,然后在該gdb下保存
得到
融合縣級區域,將縣級區域融合為一整個市
添加dem數據
由于dem坐標系和行政區域要素坐標系不一致,我們需要變換坐標系
在工具中選擇鑲嵌至新柵格
得到完整的dem,似乎有點問題,但是放大看又沒有問題
接下來對dem做一個剪裁
得到
添加河流和道路數據
如果涉及多個圖塊,要分別加載并進行圖片的融合
然后根據行政區的形狀剪裁
至此道路河流和行政區域以及DEM都弄好了
添加土地利用數據
需要添加的數據是這兩個文件夾下的tif文件
添加方式見ArcGIS答疑-如何消除兩張柵格圖片中間的黑縫-CSDN博客
同樣的,我們對其進行裁剪
對裁剪后的土地利用類型數據,修改
圖層屬性,以唯一值顯示色塊
在官網文檔里介紹了各個值對應的土地利用類型
全球地表覆蓋數據
至此所有圖層都做好了
基礎柵格分析
高程打分
可以看到取值分布從0~255所以原先的規則需要做調整
- 0-50m:100 分,此高程范圍通常地勢較為平坦,建設成本相對較低,適宜建設。
- 50-100m:70 分,該區域地勢稍高,但仍具有一定的建設可行性,建設難度和成本略有增加。
- 100-150m:50 分,高程進一步升高,建設時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如土方平整等,建設成本較高。
- 150-200m:20 分,此高程范圍地勢略高,建設難度大。
- 200m以上:0 分,此高程范圍地勢過高,建設難度大,且可能存在地質不穩定等問題,不適宜大規模建設。
設置完成
得到
坡度打分
首先確認坐標系
現在需要對其進行投影
得到
繼續對其使用重分類
得到
道路、河流打分
首先對他們進行投影,和之前一樣
由于是CGCS2000的源坐標系
所以使用要素投影
同樣的對河流投影
對道路做緩沖區
同樣的對河流做緩沖區
由于計算得分是基于像元,所以需要將緩沖區的要素數據轉為柵格數據
有了柵格數據,我們再利用重分類對其打分
同時在點擊右下角 環境 處理范圍
命名為“荊州市道路打分”
同樣的處理河流
土地利用現狀打分
綜合分析
移除不必要的數據,重命名需要打分的柵格數據,我們得到
根據打分公式
但是目前是連續的數據樣式
我們對其分類
得到
現實情況比這個復雜,我們目前打分方式沒有經過研究,賦分還存在問題,但是總的流程基本就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