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三維CFD仿真經典軟件很多,我接觸過的有Ansys和STAR-CCM+兩種。因為一些機緣,我使用STAR-CCM+更多,今天就來回顧一下STAR-CCM+中K-epsilon湍流模型的基本定義。
【2】學習地址介紹
點擊鏈接User Guide可以到達網頁版本的STAR-CCM+ 2406介紹頁面。
實際上這里的介紹還是比較粗糙,不妨自己認真梳理一下吧,先看一下中英文對照。
中文名 | 英文名 | 英文簡稱 |
---|---|---|
標準K-epsilon | Standard K-Epsilon | SKE |
標準K-epsilon兩層模型 | Standard K-Epsilon Two-Layer | SKE 2L |
標準K-epsilon低雷諾數 | Standard K-Epsilon Low-Re | SKE LRe |
可實現K-epsilon | Realizable K-Epsilon | RKE |
可實現的K-epsilon兩層模型 | Realizable K-Epsilon Two-layer | RKE 2L |
【3】基本概念
K-epsilon實際上就是兩部分概念的直接組合,K代表湍動能,寫在公示里面一般用小寫字母kkk,epsilon代表湍流耗散率,寫在公式里面一般用希臘字母ε\varepsilonε。
【3.1】湍流動能kkk
湍流動能kkk的計算式為:
k=12ui′ui′ ̄=12(u′2 ̄+v′2 ̄+w′2 ̄)k=\frac{1}{2}\overline{u_{i}'u_{i}'}=\frac{1}{2}(\overline{u^{'2}}+\overline{v^{'2}}+\overline{w^{'2}})k=21?ui′?ui′??=21?(u′2+v′2+w′2)
這里的ui′ ̄\overline{u_{i}^{'}}ui′??是速度的脈動分量,在雷諾平均的方法里,速度包括時均量和脈動量兩個部分,這里的湍流動能就是速度三個方向上脈動分量平方和的一半,代表了單位質量流體脈動的強度。
【3.2】湍流耗散率ε\varepsilonε
湍流耗散率ε\varepsilonε用于描述湍流動能kkk被耗散(轉化為內能)的速率,衡量了小尺度渦旋將動能轉化為熱量的速度。
【3.3】湍流粘度μt\mu_{t}μt?
湍流粘度μt\mu_{t}μt?的計算通過湍流動能kkk和湍流耗散率ε\varepsilonε獲得:
μt=ρCμk2ε\mu_{t}=\rho C_{\mu}\frac{k^2}{\varepsilon}μt?=ρCμ?εk2?
上式中,
ρ\rhoρ——流體密度
CμC_{\mu}Cμ?——經驗常數
由公式可見,kkk越大,ε\varepsilonε越小,獲得的湍流粘度μt\mu_{t}μt?越大。
K-epsilon模型的核心作用就是通過湍流動能kkk和湍流耗散率ε\varepsilonε獲得湍流粘度μt\mu_{t}μt?,湍流粘度μt\mu_{t}μt?直接表征了對流體耗散的強弱。
【4】補充
K-epsilon模型的引出來源于布辛涅斯克近似:它假設湍流應力類似于粘性應力,與平均流場的應變率成正比。比例系數就是湍流粘度μt\mu_{t}μt?。
【5】總結
了解了K-epsilon湍流模型的來源和一些基礎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