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產品打磨、市場推廣或戰略定位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面臨一個關鍵任務——競品分析。一份系統的競品分析不僅能幫助我們知己知彼,優化產品策略,更能成為決策層制定方向的重要依據。競品分析到底該怎么做?今天我將結合自己的學習總結導圖筆記,分享一個六步法競品分析框架。(完整的思維導圖在文章最末端!)
????????內容聲明:本文為本人基于早前觀看的一則視頻或閱讀的一份報告內容所作的個人總結筆記和思考補充。由于原始資料的具體出處未能妥善保存,現階段暫無法標明引用來源。對此深感抱歉,后續若查明原始來源,將立即補充引用信息以示尊重。
【競品分析六步驟】:明確目標→競品選擇→分析維度→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總結報告
二、競品分析步驟
① 明確目標
????????在進行競品分析時,首先必須明確自己編寫競品分析報告的核心目的。不同的目的將決定分析的側重點和方法,從而影響報告的深度與價值。一般來說,競品分析的目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決策支持、學習借鑒、市場預警
????????決策支持:企業在面對市場變化和業務發展時,常需要依據數據和洞察做出科學決策。競品分析通過全面梳理競爭對手的產品功能、定價策略、市場表現等信息,幫助企業識別市場機遇與風險,從而制定切實可行的產品規劃、營銷策略或資源投入方案,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學習借鑒:每一家競品背后都有獨特的創新和成功經驗。通過系統地分析競爭對手的優勢與不足,企業能夠總結出可行的運營策略、產品設計理念和市場推廣手法,進而優化自身的業務流程和產品方案,避免走彎路,實現快速迭代和創新升級
????????市場預警: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新的競爭者不斷涌現,產品更新換代加速,政策法規也在不斷調整。競品分析可以充當企業的“雷達”,實時捕捉行業動態和潛在威脅,提前預警可能帶來的沖擊,幫助企業及時調整戰略,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那如何判斷自己的競品分析目標?那就要把握以下三個要點問題去思考來判斷:
????????1.回歸企業戰略與業務痛點:企業戰略是什么?當前業務面臨哪些挑戰?
????????2.明確分析的決策需求與受眾:競品分析報告是為誰準備的?決策者、研發團隊,還是市場部門?是支持戰略決策,還是協助產品優化或營銷策劃?需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比如新品定位、價格調整、渠道布局等。
????????3.結合資源與外部環境,確定分析范圍:需要關注行業大趨勢,還是聚焦核心競爭對手?是否面臨行業變革、新技術沖擊或政策調整,需要重點預警?
? ? ? ? 以下是一些簡單框架的案例:
現狀與需求 | 競品分析目標 | 典型關注點 |
---|---|---|
產品銷售下滑 | 決策支持 | 競品促銷策略、功能差異 |
希望學習優秀經驗 | 學習借鑒 | 競品設計亮點、營銷手法 |
市場快速變化 | 市場預警 | 新競爭者、行業政策與趨勢 |
新品即將發布 | 決策支持+學習借鑒 | 競品賣點、客戶反饋 |
長期戰略規劃 | 宏觀趨勢+市場預警 | 技術趨勢、潛在風險 |
② 競品選擇
????????不同類型的競品反映了市場的不同競爭層面,幫助從多個角度洞察市場格局和潛在威脅。合理選擇競品,能更全面地理解競爭態勢,找到自身優勢和劣勢
????????直接競品:直接競品是與你的產品功能、目標用戶和市場定位高度重疊的產品。它們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通常占據同一細分市場(產品性能、價格策略、渠道覆蓋、用戶體驗)
????????間接競品:間接競品可能不是與你產品完全相同,但滿足用戶類似需求或替代部分功能的產品(產品性能、價格策略、渠道覆蓋、用戶體驗)
????????替代品:替代品是能夠從根本上滿足同一需求,但采用完全不同技術或形式的產品(技術趨勢、用戶偏好變化、行業顛覆風險)
????????參照品:參照品不直接競爭,但在設計理念、商業模式、用戶體驗等方面具有借鑒價值的產品(創新點、運營模式、營銷手法)
分析目標 | 競品類型 |
---|---|
決策支持 | 直接競品、間接競品 |
學習借鑒 | 參照品 |
市場預警 | 代替品、潛在新興競品 |
③ 分析維度
????????選定了競品之后,下一步就是“怎么分析”的問題。維度設計決定了分析的深度與結構完整性。一個科學的競品分析,往往要從兩個互為補充的核心視角切入:產品視角和用戶視角。產品視角是從企業運營與商業模式角度拆解競品;用戶視角:以 $APPEALS 框架洞察用戶真實需求與感受
????????這一步驟意義在于厘清方向、確定重點。通過這一階段的拆解,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確:本次競品分析聚焦的核心維度有哪些,需要獲取哪些類型的數據支持分析。這不僅有助于避免信息收集時“眉毛胡子一把抓”,更能確保后續的研究工作有的放矢、條理清晰。可以說,分析維度的設定,是信息收集前的導航儀,也是競品分析的邏輯起點
產品視角:
產品視角維度 | 分析要點 |
---|---|
功能 | 核心功能點、差異化設計、是否滿足用戶核心需求 |
用戶體驗設計 | UI/UX、交互流程、設計風格、操作流暢度 |
用戶情況 | 用戶群體畫像、活躍度、增長趨勢、地域分布 |
盈利模式 | 收費方式(一次性/訂閱/增值服務等)、收入來源 |
團隊背景 | 創始人經驗、技術團隊實力、過往創業/產品經驗 |
技術實力 | 核心技術壁壘、技術架構、系統穩定性、是否有專利/獨立IP |
市場推廣 | 推廣渠道、用戶獲取策略、社交媒體運營、SEO/SEM策略 |
營銷策略 | 品牌定位、內容策略、合作渠道、促銷活動等 |
戰略定位與布局 | 面向的市場(高端/大眾/細分)、未來發展方向、國際化/本地化策略 |
注意點:
1.功能要清楚其背后的用戶需求
2.用戶體驗是要讓用戶用得爽
3.用戶數據不好拿,但可從行業報告等渠道里推算
4.盈利模式要選擇適當的場景,適合自己的產品調性
5.團隊的組織架構最能反映對手的戰略意圖
6.技術上要采用成熟技術持續觀察對手的技術
用戶視角:
縮寫 | 英文全稱 | 含義說明與競品分析要點 |
---|---|---|
$ | Price(價格) | 是否價格合理?性價比如何?競品價格帶分布在哪? |
A | Availability(可獲得性) | 是否容易購買?線上/線下渠道?交付周期? |
P | Packaging(包裝) | 產品包裝是否專業?是否有吸引力?是否體現品牌調性? |
P | Performance(性能) | 實際使用表現如何?是否滿足核心場景?穩定性、功能是否強? |
E | Ease of use(易用性) | 是否容易上手?是否有教程?界面是否簡潔? |
A | Assurance(保障) | 售后服務、質保、品牌信譽、風險承諾情況如何? |
L | Life-cycle cost(生命周期成本) | 是否省電、易維護、耗材成本低? |
S | Social acceptance(社會接受) | 產品是否有社會認同感?是否“體面”或潮流? |
以下是一些案例模板說明(僅供參考)【來源:北京烹小魚有限公司,電動汽車用戶聯盟出品】
④?信息收集
? ? ? ? 基于第三步驟確定好后競品分析的維度,那就去尋找對應的數據和信息收集。這一步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后續分析的深度和結論的可靠性。可以說,沒有系統的信息收集,所有的競品分析都是“空中樓閣”
來源類型 | 說明 |
---|---|
公開資料 | 公司官網、年報、產品手冊、新聞稿、行業媒體、政府備案信息等 |
用戶反饋 | 電商平臺評論、App Store評分、社交媒體用戶討論、論壇評價等 |
第三方平臺 | 企查查、天眼查、SimilarWeb、Sensor Tower、七麥、ZoomInfo 等 |
實際體驗 | 自己注冊試用、購買體驗、使用后記錄 |
行業內訪談 | 銷售人員、渠道商、服務人員、行業KOL 的訪談與二手訪談資料 |
方法 | 適用內容 | 工具推薦 |
---|---|---|
桌面研究 | 官網、資訊、年報、產品資料 | 谷歌、必應、百度、百度學術 |
數據采集 | 網站信息自動抓取 | Octoparse、Apify、Python爬蟲 |
評論文本分析 | 用戶評論提取情緒與關鍵詞 | SnowNLP、OpenAI、ChatGPT |
可視化工具 | 信息結構化展示,輸出競品地圖 | XMind、ProcessOn、Canva |
產品實測 | 上手體驗、打分、錄屏、記錄操作路徑 | Loom、Notion、Excel記錄表 |
不同渠道交叉驗證,不信單一來源
注意信息時效性(避免過時數據)
用戶評論數據要剔除明顯水軍或非目標客群評價
無法獲取的數據要明確標注,切忌主觀臆測填空
⑤?整理分析
????????信息收集完成后,我們手中往往會擁有大量的原始資料和數據。如果不經過系統性的整理與分析,這些信息就只能是一堆雜亂的素材,無法真正轉化為有價值的商業洞察。因此,信息整理與分析的核心任務,是將前一階段收集到的內容結構化、體系化,然后結合分析目標,采用合適的分析方法對競品進行深入剖析
????????常見的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1. 對比分析法:通過橫向對比多個競品在關鍵維度(如功能、定價、渠道、用戶口碑等)上的表現,快速發現差異化優勢與劣勢
2. SWOT分析法:識別每個競品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
3. 二維矩陣定位法:將競品按兩個關鍵變量(如“技術成熟度”與“用戶接受度”、“價格”與“性能”)繪制到象限圖中,清晰呈現其市場分布格局和潛在空白點
4. 可視化評分雷達圖:構建包含多個維度的評分體系(如功能完整度、使用體驗、性價比、售后服務等),用雷達圖展示各競品的綜合能力分布,輔助做出決策判斷
? ? ? ? 以上只是我在實際競品分析中常用的幾種方法,但分析的方法遠不止于此。具體采用哪種方法,取決于你的分析目標、數據維度以及競品所處的行業環境。下面鏈接是其他博主編寫的更多的分析方法:
👉16種競品分析方法,產品經理必備
👉12種競品分析常用方法
⑥?總結報告
????????完成了前面五個步驟:明確目標、競品選擇、維度設定、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后,最后一步就是將所有分析成果輸出為一份高質量的競品分析報告,用于決策支持、團隊對齊或項目復盤。這一階段看似只是“寫文檔”,但實則是整個分析閉環的關鍵節點。很多競品分析最后“沉沒”在文件夾里,就是因為報告呈現方式不清晰、不聚焦、無法打動
????????在動手寫報告前,請務必思考一個問題:這份報告寫給誰看?要他做什么決策?不同的目標角色(如產品經理、市場團隊、銷售、CEO)對報告關注點不同,因此要根據使用場景和對象調整結構與重點
使用場景 | 報告重點 |
---|---|
產品策略支持 | 功能對比、用戶需求、差異化機會 |
市場進入評估 | 市場容量、價格區間、潛在風險 |
銷售話術提煉 | 用戶痛點、競品短板、價格優勢 |
高層戰略匯報 | 市場格局、趨勢變化、戰略建議 |
? ? ? ? 最后,以下是一份標準競品分析報告的推薦結構,內容可按需刪減擴展(報告結構的建議通用模板,僅供參考)?
三、結束語
📌 六大步驟:明確目標→競品選擇→分析維度→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總結報告
?????????一份完整的競品分析路徑已全部展開——從明確目標到報告輸出,六個步驟環環相扣,形成一個閉環流程。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做好競品分析,是每一個產品人、市場人、決策者的底層功夫。希望這套六步框架,能為你提供思路,也能成為你方法論體系中的一部分,在最后附上一份完整的競品分析六步驟的思維導圖!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 點個贊,是我持續輸出的動力
📌 收藏文章,隨時查閱這套思維框架
🔍 關注我,一起精進數據分析與市場洞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