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 博文內容為一次博物館靜物拍攝筆記的簡單總結
- 內容涉及:弱光環境拍攝靜物如何選擇,以及等效曝光的認知
- 理解不足小伙伴幫忙指正 😃,生活加油
我看遠山,遠山悲憫
持續分享技術干貨,感興趣小伙伴可以關注下 _
采用快門優先的方式拍攝
一般情況下,如果使用半自動曝光
,弱光靜物拍攝更多的建議是用光圈優先
的模式,同時控制景深和光量,所謂光圈優先
,即光圈值固定, 快門速度
和 ISO
根據等效曝光自動計算。
但是我周末在博物館拍攝鐘表是發現,在弱光情況下, 如果使用光圈優先
的模式(一般拍攝靜物選擇大光圈,淺景深,虛化背景),光圈值恒定,為了獲得正確的曝光,往往是光量不夠,只能降低快門速度或者提高ISO,往往為了更少的噪點(習慣性必須盡可能地使用最低的ISO),降低快門速度的話,就需要長時間的曝光,如果快門被長時間打開,曝光過程中拍攝對象或相機的任何移動都可能導致圖像模糊
所以在畫面中,離相機近物體在低速快門下會顯得更模糊
,因為它們在單位時間內覆蓋的像素更多,顯示的動作幅度也更大。同時物體的運動方向會影響模糊的效果。橫向移動的物體會產生明顯的水平模糊,而接近或遠離相機的物體會產生徑向模糊
。
即便是通過等效曝光計算的安全快門速度
,因為離拍攝物體太近了,還是會有抖動的情況
所以對于弱光環境的下靜物拍攝,我覺得還是使用快門優先
的方式合適一點,或者使用手動曝光
,如果希望光圈優先,那么可以大膽的提高 ISO。
下面是在 呼和浩特博物館拍的同一個鐘表的
第一次使用 光圈優先拍攝: 28毫米 f/4 1/8秒 ISO 200 曝光偏差0 無閃光
,雖然在 ISO 200 的情況下得到了正確的曝光,但是可以看存在很明顯的徑向模糊,這樣模糊的照片是無法容忍的,給人一種沒有對焦的感覺,快門速度 1/8秒,這個時候的快門速度是 慢于 安全快門速度
的 1/28
下面是使用快門優先拍攝: 26毫米 f/4 1/320秒 ISO 6400 曝光偏差 0.6 無閃光
, 可以看到,明顯的噪點, ISO 6400 屬于高感光范圍,雖然能提升暗光環境拍攝成功率,但會顯著增加噪點并降低動態范圍,但是快門速度 1/320秒
解決了上面徑向模糊的問題,受相機鏡頭的影響,當前焦距下這里的光圈值是無法調整的。在實際拍攝中考慮,手動調整曝光補償-0.6檔,適當的給更多的曝光,降低 ISO。
快門速度如何調整?
一般來說,使用1/焦距
的快門速度可以作為起點(如果你有一支200mm
的鏡頭,應該用1/200
秒的快門速度。用一支500mm
的鏡頭需要1/500秒
的快門速度,一支15mm
的鏡頭只需要1/15秒
的快門速度)。
所以通常,快門速度應該至少與焦距的倒數一樣快(例如,使用50mm鏡頭時,快門速度至少應為1/50秒)。這被稱為我們上面講的安全快門速度
。
這個規則基于一個簡單的物理原理:當使用較長的焦距時,相機和拍攝對象之間的距離增加,因此任何微小的相機移動都會導致圖像中的較大位移
。
當拍攝靜物時,一般希望淺景深,已靜物為主體,畫面構圖相對單調簡單,如果離靜物比較遠,需要增大焦距。
不管怎么調整,靜物拍攝單位時間內會覆蓋更多的像素,尤其弱光條件下,所以對快門速度比較苛刻,在加上手持相機本身的因素,比如你還背著雙肩包,周圍全是人等等,所以快門速度往往需要低于 安全快門速度
,才可以得到一個清晰的畫面
20毫米 f/3.5 1/30秒 IS0 400 曝光偏差 -0.3 無閃光
光圈優先的模式下,即使使用1/30秒
的快門速度(低于安全快門速度),但是還是出現了明顯的徑向模糊
50毫米 f/5.6 1/125秒 IS0 3200 曝光偏差 -1.3 無閃光
改用快門優先,使用1/125秒
的快門速度,可以明顯看到畫面清晰度提升,同時在構圖上,更突出靜物主體,畫面更干凈。
測光模式的選擇
在弱光環境下手持拍攝靜物時,使用點測光
能顯著提升曝光精準度與畫面表現力
弱光環境下,相機自動測光易受暗部或復雜背景干擾,導致主體過曝或欠曝。點測光僅對畫面 ??1%-4%
的極小區域??(如靜物的高光或細節部位)進行測光,確保主體關鍵部分曝光準確。
例如,拍攝燭光下的擺件時,對燭光照射的局部紋理測光,可避免背景過暗或主體過亮的問題。例如,對靜物受光面測光,保留高光細節的同時讓陰影自然過渡,避免“死黑”或“過曝”
弱光場景常伴隨明暗反差(如靜物一側受窗光、另一側處于陰影),點測光可忽略背景干擾
,專注于主體與光源的平衡
等效曝光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 快門速度、光圈和ISO 曝光鐵三角
,等效曝光定律(倒易律)
允許攝影師在保持整體曝光量
不變的前提下,通過調整快門速度、光圈、ISO的任意組合
實現不同的視覺效果。
上面的照片,ISO 一致,利用等效曝光,可以得到不同的景深效果,我們來看看這是為什么?
描述到達傳感器的光量
的測量單位叫作光圈系數(f-stop)
:
- 當將
光圈的大小增加一倍
并讓兩倍的光射入時,你就增加了1擋光圈系數
,反之一樣 - 當你
提高1檔快門速度
,將到達傳感器的光量減半時,就減少了1擋光圈系數
。 - 當你將
ISO從400降低至200時(1檔)
,減少了1擋光圈系數
,你便需要兩倍的光量或者增加1擋光圈系數
。
在調節快門速度時1擋光圈系數所產生的差異,與調節光圈或ISO時1擋光圈系數所產生的差異相同。也就是說整體曝光相同,而具體設置存在差異就能夠打造等效曝光。
假如使用了ISO 6400、f/2.8 的光圈和1/15秒的快門速度
:
- 為了得到了準確曝光的照片,我把ISO從1600降低至200,兩者之間相差了
3 擋
光圈系數(1600-800-400-200-100)
。 - 為了
增加景深
,我把光圈從f/2.8縮小至 f/5.6
,相當于2擋光圈系數(f/2.8-f/4.0-f/5.6)
。
這意味著我必須將快門速度總共調整5擋光圈系數
才能恢復到準確的曝光。所以,我將快門速度調整了5擋光圈系數
,將快門速度從1/15秒增加至2秒(中間跳過了1/8秒、1/4秒、1/2秒、1秒)
在實際的拍攝中,合理的等效曝光,可以讓我們獲得更精準的曝光,不必因光線條件限制而犧牲創作意圖,獲得更豐富的畫面表現力:
- 使用大光圈(f/2.8)配合高速快門(1/800秒)可凝固運動瞬間并虛化背景;
- 小光圈(f/16)結合慢門(1/15秒)則能呈現全景深和動態模糊。
在復雜光照環境中(如逆光、夜景),等效曝光提供多種技術路徑:
- 強光場景??:通過降低ISO(100)和小光圈(f/11)避免過曝,同時保證快門速度(1/250秒)防止手抖;
- 弱光場景??:提高ISO(3200)配合大光圈(f/1.8),即使快門速度降至1/30秒仍可手持拍攝
博文部分內容參考
? 文中涉及參考鏈接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 😃
《攝影曝光:拍出好照片的49個關鍵技法》
https://mp.weixin.qq.com/s/RexQZ_BRHlp7D6arEM5ozA
? 2018-至今 liruilonger@gmail.com, 保持署名-非商用-相同方式共享(CC BY-NC-SA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