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研究人員向期刊或者會議投稿,交注冊費和相應的審稿費等相關費用[1];
2、會議組織者和期刊聯系出版社,交出版費用;
3、出版社將論文更新到自己的數據庫中,然后將數據庫賣給全世界各大高校或企業;
4、其他開源數據庫抓取出版社數據庫的論文題目、摘要、參考文獻等信息。
1、會議組織者:一般由某個學校、組織,為了學術/利益舉辦會議,負責征集科研工作者的論文并決定是否錄用,然后聯系出版社進行出版發表,因此要征收科研工作者相應的費用,同時需要向出版社交相應的出版費用。
2、期刊:期刊論文是科研工作者針對某學術期刊投稿,審稿專家審稿并返回修改意見,最終由期刊編輯部決定是否錄用。
3、出版社:一般具有一定聲望,像IEEE、Springer、ACM,它們旗下有一些會議、期刊,向會議期刊收取出版費,拿取版權,擴充自己的數據庫,向其他企業、高校出售來盈利。其實有的出版社即組織學術會議,也出版學術期刊,比如IEEE。
四大出版社(publisher):
- Springer nature:nature及其子刊
- Elsevier(愛思唯爾):Cell,柳葉刀期刊
- Wiley:Advanced Materials
- Taylor & Francis
學術協會團體: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ACS(美國化學會)、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AIP(美國物理協會)、AAAS(美國科學促進會:Science屬于它)、NAS(美國國家科學院:PANS屬于它)、AMA(美國醫學會)[2]
- 4、出版社數據庫:出版社通常維護自己的數據庫,比如IEEE的IEEE Xplore就是查詢該出版社數據庫的入口,這些數據庫都是可以下載到原文章的。
IEEE:https://ieeexplore.ieee.org/
Springer:https://link.springer.com/
Elsevier:https://www.elsevier.com/solutions/sciencedirect
Taylor & Francis:https://www.tandfonline.com/。
- 5、索引數據庫:像SCI、EI、CPCI-S等這些數據庫其實沒有論文的版權,與其說數據庫不如說是一個檢索工具,類似google/google scholar,可以綜合檢索到各大出版社的數據庫中的文獻,但只能在這上面檢索到論文的題目,摘要,參考文獻等,和它們自己可以會有一個分類,添加一些附加信息,比如影響因子等。比如SCI只收錄一些高質量的文章,而EI可能就收錄的會多一些。
SCI科學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http://webofknowledge.com
EI工程索引:https://www.engineeringvillage.com
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http://webofknowledge.com


參考文章
-
會議期刊、出版社、索引工具之間的關系 ?
-
全球重要的學術期刊出版社和學術協會介紹 ?

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贊、收藏、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