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在由M.A.D公司協辦的“智藝相融,共赴價值巔峰”(Academic and Artistic Fusion Tribute to the Summit of Value)主題發布會上,音樂教育與科技融合領域的代表人物高一鑫,因其在數字音樂教育與中美文化交流方面的杰出貢獻,榮獲了圣蓋博市議員Jorge Herrera和爾灣市議員Melinda Liu聯合頒發的榮譽證書。此次表彰肯定了她在“PitchPad”系統開發中的創新應用,推動了人工智能在民族音樂教學中的突破。
在頒獎典禮上,圣蓋博市議員Jorge Herrera在致辭中高度贊揚了她:“高一鑫將科技與民族音樂教育深度結合,為傳統藝術注入了時代動能,‘PitchPad’不僅讓音樂教育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為藝術教育領域注入了新活力。”爾灣市議員Melinda Liu也表示:“高一鑫的工作為本地藝術教育帶來了新的視角,特別是在推動文化多樣性和跨文化理解方面,‘PitchPad’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教育工具。”
發布會現場,來自全球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對“PitchPad”的創新價值給予高度評價。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在了解后表示:“這套系統的即時反饋機制,能精準捕捉演奏中的細微偏差,幫助學生突破傳統教學中‘當局者迷’的瓶頸。尤其是虛擬現實模塊,打破了排練廳的物理限制,讓學習者能在數字音樂廳中反復打磨舞臺表現力,這種‘無成本試錯’的設計直擊藝術教育的核心痛點。”多位藝術家特別指出,其虛實融合的訓練場景,為器樂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解決方案。
高一鑫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她的“PitchPad”平臺:“‘PitchPad’不僅是一個音樂教學平臺,它是我對傳統藝術教學未來的一種設想。通過結合AI與虛擬現實技術,‘PitchPad’能夠實時分析學生的音準、節奏和力度等維度,提供即時反饋,幫助學生獲得個性化指導。” 高一鑫強調,這一平臺打破了傳統教學中依賴教師主觀判斷的局限性,為學生提供了科學、系統的學習路徑。同時,平臺的虛擬現實模塊模擬真實的演出場景,讓學生可以在仿真環境中進行演練,增強實際表演能力。
“Pitchpad”平臺通過先進的AI算法與虛擬現實技術,為全球音樂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與實時反饋。這一平臺不僅推動了傳統教育模式的革新,還注入了智能化與互動化的新活力。學生可以通過虛擬環境進行演奏練習,提升表演技能,甚至參與全球線上音樂節的演出,從而打破了地域和資源的限制,為全球音樂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對于高一鑫而言,開發“PitchPad”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全球傳播的又一重要步驟。她認為,數字平臺的全球化應用將使傳統民族音樂教育不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我們將看到更多學生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通過這個平臺獲得相同質量的教育和音樂體驗。”
琵琶演奏家高一鑫女士
除了“Pitchpad”之外,高一鑫還持續拓展其在數字音樂教育領域的產品布局,推出多款具備實際應用價值的系統工具。其中,“音樂數字化教學一站式服務系統”打破了傳統教務管理的分散模式,集教學內容規劃、教師排課安排與學生學習過程追蹤于一體,幫助音樂教育機構實現高效、可視化的運營管理。而“數字音樂教學交互式學習演奏平臺”則注重學習體驗的互動性與個性化發展,圍繞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面臨的反饋滯后、練習效率低等問題,構建了即時響應的技術支持體系。特別是在遠程教學場景下,該平臺憑借其出色的穩定性與智能功能,不僅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也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與持續學習動力,成為疫情期間線上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回顧高一鑫的藝術歷程,她的藝術之路可以追溯到2008年。當時,她作為中國音樂學院的代表,參加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百人琵琶三角方陣中,她擔任領奏角色,憑借精湛的演奏技藝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將中國傳統音樂以最具震撼力的方式展示給全球觀眾。這場演出不僅成為奧運開幕式的亮點,也讓琵琶這一中國傳統樂器在世界舞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8北京奧運會現場
此后,隨著高一鑫不斷拓展藝術表現的邊界,她不僅在傳統音樂演奏上取得卓越成績,還通過將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進一步拓展了她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影響力。2021年,她受邀在中關村論壇開幕式上演出,通過將琵琶藝術與現代電子音效、數字處理技術相結合,完成了一場富有突破性的表演。她與技術團隊的深度合作,使琵琶藝術與當代科技舞臺無縫融合,打破了傳統藝術與科技之間的隔閡。而這一融合模式也已逐步發展為她在藝術領域的重要戰略路徑。
隨著高一鑫技藝的日益精進及其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她的藝術足跡逐漸走向更廣闊的國際舞臺。2022年,作為中國國樂代表團唯一的琵琶演奏家,她受邀參加了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在這場全球環保議題聚焦的大會上,她通過音符講述人與自然的共生哲學,琵琶的清音與自然主題的高度契合,打破了文化與環保之間的界限,為國際環保文化的傳播貢獻了重要的藝術力量。正是在這一類文化外交場合中,她的藝術表現不僅承載著個人的榮耀,更成為了中國文化軟實力與價值主張的象征性輸出。
高一鑫的跨界之路展現了一位中國音樂家對藝術未來發展的全新理解。她不僅僅是一個演奏者,更是一個教育理念的設計者、技術工具的研發者和文化戰略的先行者。她將原本孤立、依賴線下的傳統藝術教學,轉變為可以全球同步、高效傳播的互動體驗,使得民族音樂首次具備了真正進入全球在線教育體系的可能性。憑借深厚的文化自覺與國際視野,她正在重新定義“傳統”的邊界和“未來”的形態。
高一鑫的音樂成就,是傳統與科技的共生成果,也是個體藝術追求與世界發展方向的契合。她讓琵琶在聯合國大會奏響,也讓琵琶在服務器里成長,在代碼中進化。在這個以速度與數據為衡量標尺的時代,她用最緩慢、最精致的音色告訴世界,中華文化可以穿越語言、技術與時間的邊界,在世界舞臺上被聽見、被理解、被尊重。她的努力,不只是推動了一種藝術形態的演進,更是一種文化文明自信的有力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