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在嵌入式工程實現中,多多少少我們都使用過總線,各種各樣的總線應用于不同場合,不同場景有不同的優勢,但是我們在作為工程師過程中在如何選擇項目合適的總線,根據什么來選?需要我們對項目全局和總線特征有所了解,本文目的就是對比多種總線的關鍵特征
我們在聊到總線時,應該怎么對比?
OSI參考模型 ?OSI用于標準化不同系統間的通信協議,將復雜的網絡通信過程劃分為七層,每一層負責特定的功能,并通過接口與相鄰層交互;硬件接口和協議也可以借鑒該分類方式,將通用的接口和協議按照分層梳理;
1.硬件通信接口和協議的分類方法
按照硬件通信接口和協議的知識體系,需要區分物理層(硬件接口)、鏈路層(協議)
– 物理層:
定義: 負責電氣特性,機械連接和信號傳輸的物理介質;
– 數據鏈路層(協議):
定義: 規定數據幀格式、尋址、錯誤檢測、時序控制等邏輯規則。
– 分類表
技術 | 物理層(硬件接口) | 數據鏈路層(協議) | 典型應用場景 |
---|---|---|---|
UART | TTL電平、RS-232/RS-485轉換 | 異步串行幀格式(無尋址) | 調試日志、設備間簡單通信 |
RS-232 | ±3V~±15V電平、DB9接口 | 無獨立協議(依賴上層如Modbus) | 工業設備、老式計算機 |
RS-485 | 差分信號、多點通信 | 無獨立協議(需上層協議) | 工業自動化(Modbus RTU) |
I2C | 雙線(SDA+SCL)、開漏輸出 | 設備地址+ACK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