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據真正閉環的,L4級自動駕駛仿真工具鏈-杭州千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Sim。
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的要求與規范體系
? ? 自動駕駛技術作為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的核心領域,其測試驗證環節直接關系到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提高,傳統的測試方法已無法滿足需求,測試驗證體系正從單一實車測試向”多支柱”驗證方法轉變,形成仿真測試、硬件在環測試和實際道路測試的綜合驗證框架。我國已牽頭制定多項國際標準,構建了覆蓋基礎、場景構建和場景應用的三層標準體系,為自動駕駛技術的驗證和應用提供了規范化指導。本文將系統梳理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的必要性、方法論和具體規范要求,為相關企業、研究機構和監管部門提供參考。
一、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的必要性與方法論
? ? 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完成上億英里的測試里程才能驗證其安全性,根據行業專家估算,自動駕駛汽車至少需要上億英里的完整測試里程,消耗大約500年的駕駛時間才能證明其故障率低于人類駕駛員。其次,自動駕駛技術復雜度高,涉及感知、決策、控制等多模塊協同工作,任何單一模塊的故障都可能導致系統失效。第三,自動駕駛系統面臨多樣化的交通場景和極端情況,包括惡劣天氣、突發障礙物、復雜交通流等,這些場景難以在實際道路上完全復現。最后,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迅速,測試驗證需要能夠適應技術迭代的高效方法。
? ? 基于上述必要性,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形成了三種主要方法:虛擬仿真測試、硬件在環測試和實際道路測試。這三種方法各有優勢,共同構成完整的測試驗證體系。
? ? 虛擬仿真測試通過構建數字化的交通場景,模擬自動駕駛系統在各種復雜環境下的表現。這種方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好等特點,可以反復測試極端場景,而無需承擔實際道路測試的風險和成本。根據資料,虛擬仿真測試已成為自動駕駛研發的先決條件,是新時代智能網聯汽車研發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一環?。測試場景庫需包含2000+標準化場景,覆蓋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特殊環境等多類場景?。虛擬仿真測試的評價指標包括碰撞相關指標、路徑偏離指標和交通流量指標等,用于全面評估系統性能?。
? ? 硬件在環測試則是在虛擬仿真基礎上進一步接近實車測試的方法。硬件在環測試平臺由車輛仿真層、傳感器仿真層、場景仿真層和硬件電子控制單元層組成??,通過實時機和硬件IO接口對接真實的ECU,在實時環境中進行算法測試。這種方法既保證了測試的真實性,又降低了測試成本,1公里封閉測試等效真實道路300公里數據采集量?。硬件在環測試主要用于驗證車輛控制算法,包括自適應巡航(ACC)、自動緊急制動(AEB)、車道保持(LKA)等功能,支持上層控制算法與底層執行機構的開發與測試?。
? ? ?實際道路測試是最接近真實駕駛環境的測試方法,也是驗證自動駕駛系統最終安全性的關鍵環節。實際道路測試分為封閉場地測試和開放道路測試兩個階段?。封閉場地測試在受控環境中進行,覆蓋各種標準化場景;開放道路測試則在真實交通環境中進行,面對不可預測的交通參與者和復雜路況。實際道路測試成本高、周期長,但能夠發現虛擬仿真和硬件在環測試中無法預見的問題。根據資料,北京已開放京雄高速自動駕駛測試專用道路(截至2024年5月),支持L4級車輛以120km/h速度編隊行駛?。
二、國內外自動駕駛測試標準體系
? ? 自動駕駛測試標準體系是確保測試驗證科學性和一致性的基礎。我國已牽頭制定多項國際標準,并構建了完整的國內標準體系,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 國際標準方面,中國在自動駕駛測試場景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2018年4月,我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道路車輛委員會(ISO/TC22)提出自動駕駛測試場景國際標準提案,獲批組建自動駕駛測試場景工作組(ISO/TC22/SC33/WG9)并擔任工作組召集人??。隨后,我國聯合德國、日本、英國、荷蘭、美國等二十余個國家的專家,共同規劃了一系列國際標準項目,包括ISO?34501場景詞匯、ISO?34502安全評估框架、ISO?34503設計運行范圍、ISO?34504場景分類,以及ISO?34505:2025《道路車輛?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場景評價與測試用例生成》。這些標準共同構成了自動駕駛測試場景的完整標準體系。
? ? ?ISO34505:2025是該系列中最新發布的標準,主要規定了自動駕駛系統測試場景的評價流程與試驗方法,明確測試場景暴露率、復雜度、危險度等評價指標的判定要求,并定義了測試用例生成的一般性方法及其必要特征?。該標準的發布填補了測試用例生成環節的國際標準空白,有助于形成從概念設計到建模與仿真、從場景庫建設到實際測試場地搭建的整套場景應用框架。
? ? 國內標準體系方面,我國已建立起包含基礎類、功能規范類、試驗方法類和關鍵系統類的自動駕駛標準體系。基礎類標準包括術語和定義、要素類別和場景分類;場景構建類標準包括采集平臺、數據格式、數據處理和數據庫接口;場景應用類標準包括功能場景、邏輯場景、具體場景、仿真測試場景和道路測試場景等?。此外,《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試行)》(工信部聯通裝〔2021〕97號)規范了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通用檢測項目??,包括交通信號識別及響應、道路交通基礎設施與障礙物識別及響應、行人與非機動車識別及響應等八大項。
? ? 標準體系的構建遵循”基礎-場景構建-場景應用”的技術邏輯結構?。基礎類標準統一了自動駕駛測試場景相關的基本概念;場景構建類標準規范了場景數據采集、處理和存儲的基本要求;場景應用類標準則明確了不同測試場景下的具體測試方法和要求。這種分層架構確保了標準體系的系統性和可擴展性。
三、自動駕駛測試的具體要求與規范
? ? 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的具體要求涵蓋車輛配置、測試環境和數據管理等多個方面,這些要求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提高而變得更為嚴格。
? ? 在車輛配置方面,不同自動駕駛等級對硬件冗余度有不同要求。對于L4級自動駕駛系統,要求在制動、轉向等關鍵執行環節實現雙重甚至多重冗余??。具體而言,L4級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增加激光雷達和高精度地圖,并采用多源感知融合算法;決策環節需要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算法以及更高性能的芯片;執行環節則需要在制動、轉向等關鍵執行環節實現冗余控制??。以轉向系統為例,L4級自動駕駛汽車需采用線控轉向(SBW)技術,并保留機械備份(如離合器切換),確保當助力失效時仍能控制車輪??。在制動系統方面,需符合ISO?21448預期功能安全標準,采用雙電磁閥設計,確保系統失效時仍能安全停車??。
? ? 在測試環境方面,自動駕駛測試環境分為封閉場地和開放道路兩類。封閉場地測試環境需滿足《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技術指南》的要求,包括道路環境、設施配置和測試效率等方面??。具體而言,封閉測試場地需包含12%坡道、雙向四車道隧道等道路環境;部署V2X通信基站(覆蓋半徑500米)、氣象模擬裝置等設施??;測試效率需達到1公里封閉測試等效真實道路300公里數據采集量的水平?。開放道路測試環境則需根據《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進行分級管理,包括測試、示范應用和道路應用試點三個階段?。
? ? 在數據管理方面,自動駕駛測試數據管理需滿足嚴格的安全和合規要求。測試車輛需具備完整的在線監控和歷史記錄能力,能夠連貫保存至少90秒、保留期不少于一年的核心測試數據?,包括車輛標識、控制模式、位置、速度、加速度、行駛方向、環境感知與響應狀態、燈光信號狀態、車內外360°視頻及人機交互視頻語音記錄等。數據采集需滿足運動狀態采樣頻率≥50Hz、視頻分辨率≥1920×1080、速度精度≤0.1km/h、位置精度≤0.1m、加速度精度≤0.1m/s2等指標?。數據安全方面,需采用AES-256加密算法保護數據,禁止非法跨境傳輸,并明確第三方機構的數據訪問權限?。此外,事故數據需在24小時內上報給第三方授權機構??,監管部門可要求企業提供事故前的數據記錄,用于事故分析和系統改進。
四、自動駕駛測試流程與實施框架
? ? 自動駕駛測試驗證流程遵循”仿真測試→封閉場地測試→開放道路測試”的遞進式實施框架,確保測試驗證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 ? ?仿真測試階段是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的起點,也是最經濟高效的方法。仿真測試主要基于場景庫進行,場景庫需包含2000+標準化場景,覆蓋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特殊環境等多類場景?。場景庫的構建方法包括基于建模軟件構建場景、基于游戲引擎構建場景、基于增強現實方法構建場景和基于高精地圖構建場景等?。其中,基于游戲引擎構建場景能對真實世界的光線、天氣條件等做到較高程度的還原,提高仿真結果的真實感?。基于高精地圖構建場景則通過融合多種真實測繪數據,生成包含精確虛擬道路的仿真場景,提高測試的針對性?。
? ? ?仿真測試的評價指標包括碰撞相關指標、路徑偏離指標和交通流量指標等?。例如,在跟車行駛場景中,要求系統在城市擁堵和高速跟馳場景中對前車速度變化做出平順響應,啟動與停止響應時間不超過0.5s,以兼顧安全與乘員舒適?。在交叉口通行場景中,要求系統在讓行、搶行或轉彎過程中滿足側向安全距離與行駛時間的量化指標。這些指標為仿真測試提供了量化評估依據。
? ? ?封閉場地測試階段是在仿真測試基礎上進行的進一步驗證。根據《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封閉場地測試需完成32個試驗場景,涵蓋交通信號識別及響應、道路交通基礎設施與障礙物識別及響應、行人與非機動車識別及響應等八大檢測項目??。測試前需對車輛進行符合性檢查,拍攝VIN碼、外觀,并確認硬件與軟件版本;測試中嚴禁更換設備或升級軟件;測試后需對數據進行分析評估,驗證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 ? ? 封閉場地測試的環境要求包括路面鋪裝(符合公路工程規范的混凝土或瀝青鋪裝)、車道寬度(限速≥60km/h時車道寬3.5m–3.75m,限速<60km/h時為3.0m–3.5m)和信號燈布局(與公開道路保持一致,并定期校驗其位置精度與點亮時效性)等?。這些要求確保了封閉場地測試結果與實際道路測試結果的可比性。
? ? 開放道路測試階段是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的最終環節,也是最接近真實駕駛環境的驗證方法。根據《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自動駕駛汽車相關企業需要申請開展道路測試活動,完成道路測試并達到規定條件后,方可申請開展示范應用活動;通過安全評估后,才能申領自動駕駛車輛號牌,申請開展道路應用試點?。
? ? ?開放道路測試的區域劃分和準入條件因地區而異。以深圳為例,其試點政策要求高速公路測試段部署智能道釘和雷視一體機,動態控制社會車輛與自動駕駛車輛的清空距離和安全距離?。清空距離的計算公式為:L_c?= L_Ar + L_Ab + L_fc,其中L_Ar為自動駕駛車輛在反應時間內最大行駛距離,L_Ab為自動駕駛車輛發現前車驟停所需最大安全制動距離,L_fc為前車發現后方來車時換道所需最大距離??。安全距離的計算公式為:L_s?= L_rr + L_rc + L_rb,其中L_rr為后方車輛在反應時間內最大行駛距離,L_rc為后方車輛換道所需最大距離,L_rb為后方車輛發現自動駕駛車輛驟停時所需的最大安全制動距離??。
? ? ?測試過程中,測試駕駛人需具備相應準駕車型駕駛證并具有3年以上駕駛經歷?,且在最近連續3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被記滿12分記錄,最近1年內無超速50%以上、超員、超載、違反交通信號燈通行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記錄,無飲酒后駕駛或醉酒駕駛機動車記錄,無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麻醉藥品記錄,無致人死亡或重傷且負有責任的交通事故記錄。測試駕駛人還需經測試主體培訓,熟悉自動駕駛測試評價規程、示范應用方案,掌握車輛道路測試操作方法,具備緊急狀態下應急處置能力?。
五、自動駕駛測試場景庫與評價體系
? ? 測試場景庫是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的核心要素,其多樣性和覆蓋性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測試場景庫的構建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真實數據生成、基于專家經驗設計和基于組合測試生成三種方式??。
? ? ?基于真實數據生成的場景可滿足大部分自動駕駛虛擬測試的要求,但難以達到全面覆蓋場景的目的?。因此,通常將模擬數據及專家經驗作為真實數據的補充。基于游戲引擎構建場景能對真實世界的光線、天氣條件等做到較高程度的還原,提高仿真結果的真實感?。基于增強現實方法構建場景則通過對交通流的仿真,增加場景的現實圖像,達到高畫質、真實的渲染效果?。基于高精地圖構建場景則是通過融合多種真實測繪數據,生成包含精確虛擬道路的仿真場景,提高測試的針對性?。
? ? ?測試場景的評價指標是測試用例生成和場景選擇的關鍵依據。ISO?34505:2025標準明確了測試場景暴露率、復雜度和危險度等評價指標的判定要求。暴露率指場景在實際駕駛中出現的概率,復雜度指場景中交通參與者和交互行為的多樣性,危險度指場景中潛在的碰撞風險等級。這些指標為場景庫的構建和測試用例的選擇提供了科學依據。
? ? ?測試用例生成方法則是將評價后的場景轉化為具體的測試用例。ISO?34505標準定義了測試用例生成的一般性方法及其必要特征,包括測試目標、測試步驟、執行條件和預期結果等。測試用例生成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場景分類的生成、基于參數化組合的生成和基于數據驅動的重構生成等?。這些方法能夠有效覆蓋自動駕駛功能測試的盲區,提高測試的全面性和效率。
六、自動駕駛測試的挑戰與發展趨勢
? ? 自動駕駛系統測試面臨諸多挑戰,同時也呈現出清晰的發展趨勢。
? ? 測試效率與成本挑戰是自動駕駛測試的首要問題。根據資料,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里程需求極高,即使在較為激進的測試計劃中,使用100輛車組成的自動駕駛測試車隊,每天以時速64公里全天候測試,也需要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上述所需的測試里程??。這形成了L4級別自動駕駛公司的”不可能三角”局面:算法、數據和法規之間的難以平衡。因此,測試效率的提升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 ? ?測試場景覆蓋挑戰是另一個重要問題。自動駕駛系統需要應對各種復雜和極端的交通場景,而這些場景難以在實際道路上完全復現。因此,測試場景的多樣性、覆蓋性和典型性直接影響測試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如何構建全面覆蓋各種場景的測試場景庫,是自動駕駛測試面臨的重要挑戰。
? ? ?測試結果可比性挑戰則涉及不同測試環境和方法之間的結果一致性問題。由于仿真測試、硬件在環測試和實際道路測試的環境和條件不同,測試結果之間可能存在差異,影響測試驗證的科學性和一致性。因此,測試標準的統一和測試方法的規范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展望未來,自動駕駛測試技術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 ? 測試方法的融合與創新將成為主流。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單一測試方法已無法滿足驗證需求,測試方法將向多支柱、多維度方向發展。例如,北京亦莊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已實現車路云一體化測試,結合仿真測試、封閉場地測試和開放道路測試,形成完整的測試驗證體系。
? ? 測試場景的智能化與自適應也將成為重要趨勢。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測試場景將從靜態場景向動態場景轉變,能夠根據測試需求自適應生成和調整場景參數,提高測試的針對性和效率。例如,基于模糊匹配的場景重構技術可以根據測試需求,通過變換影響測試結果的要素,提供一個或多個合理且可執行的測試場景??。
? ? 測試數據的共享與協同將成為行業共識。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需要大量數據支持,而數據的孤島化限制了技術進步。因此,數據共享與協同將成為行業趨勢,通過建立數據共享機制,促進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迭代和提升。例如,特斯拉的”影子模式”可以記錄大量真實駕駛數據,用于自動駕駛算法的優化和驗證??。
七、自動駕駛測試的政策與法規框架
? ? 自動駕駛測試的政策與法規框架是確保測試安全和規范的重要保障。我國已建立”2+5+N”政策管理體系,形成覆蓋”事前準入-事中監管-事后分析”的全流程監管體系。測試車輛在示范區上路測試前,需要完成審核與虛擬仿真、封閉場地測試和開放道路測試三方面的技術能力評估,進而通過意向確定、材料審核、現場審查、專家評審、資質發放等5大環節13大關鍵指標進行規范審核和專業指引。
? ? 測試主體資質要求是政策框架的核心內容。根據《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測試主體需具備500萬以上賠付能力,測試車輛累計完成5000公里封閉場地測試。測試主體還需具備自動駕駛技術及產品研發、生產能力或運營能力,包括具有自動駕駛技術及產品研發、生產能力或運營能力的整車企業、改裝車企業、零部件企業、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企業、互聯網企業、科研院所、高校、交通運輸企業以及其它科技型企業。
? ? 測試駕駛人要求同樣嚴格。測試駕駛人需取得相應準駕車型駕駛證并具有3年以上駕駛經歷,且在最近連續3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被記滿12分記錄,最近1年內無超速50%以上、超員、超載、違反交通信號燈通行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記錄,無飲酒后駕駛或醉酒駕駛機動車記錄,無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麻醉藥品記錄,無致人死亡或重傷且負有責任的交通事故記錄。測試駕駛人還需經測試主體培訓,熟悉自動駕駛測試評價規程、示范應用方案,掌握車輛道路測試操作方法,具備緊急狀態下應急處置能力。
? ?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是政策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數據安全和產業發展雙重視角下的自動駕駛數據規制》研究,自動駕駛數據包括事故數據、道路測試數據、仿真數據和實際運行數據等,這些數據既涉及個人隱私,也涉及商業秘密和國家安全。因此,數據安全治理框架需要覆蓋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使用、共享和銷毀的全生命周期??,確保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 ? 在事故責任認定方面,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事故后責任如何認定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根據《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屬于國家立法事權,北京地方立法無權作出規定,因此條例在這方面與國家規定進行了銜接,要求發生交通事故后由公安交管部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調查和處理,相關企業和個人應當配合事故調查處理,并按要求提供相應證據材料。此外,條例還規定自動駕駛汽車一旦”出錯”,應立即進行人工干預,駕駛人或者安全員應當采取人工接管、開啟危險警示燈、降低行駛速度、將車輛行駛至不妨礙交通的地方停放等措施降低事故風險。
八、自動駕駛測試的實踐案例與經驗
? ? 自動駕駛測試的實踐案例為理論研究和標準制定提供了寶貴經驗。北京亦莊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自2020年起便依托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在自動駕駛測試領域開展先行先試。截至2025年,示范區已為36家企業、1165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測試服務,自動駕駛里程超4000萬公里,占全國總測試里程的四分之一以上。示范區已落地Robotaxi、無人接駁、自動駕駛巴士、無人零售、無人配送、干線物流、自動駕駛環衛、無人巡邏等八大場景;開放大興機場、北京南站、亦莊站等場站自動駕駛接駁測試場景;打造京津塘高速馬駒橋至天津港自動駕駛貨運走廊等高速公路干線物流場景。
? ? 示范區的經驗表明,自動駕駛測試需要建立標準化的測試場景與測試用例?,完善并挖掘測試數據要素能力與價值,為中國在自動駕駛研究領域提供規范化測試產品。同時,示范區也在推動”亦莊經驗”走向世界,未來將在參與共建測試工具和評價體系中貢獻更多”北京力量”。
? ? 深圳試點政策在開放道路測試方面提供了創新經驗。深圳試點探索開展高度自動駕駛車輛在高速公路和高架道路上測試及示范應用,加快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應用??。試點政策要求高速公路測試段部署智能道釘和雷視一體機,動態控制社會車輛與自動駕駛車輛的清空距離和安全距離??。這種車路協同的測試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測試的安全性和效率,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參考。
? ? ?特斯拉的影子模式則在數據采集和使用方面提供了創新思路。特斯拉的影子模式是指自動駕駛算法伴隨人的駕駛一同運行但不實際控制車輛??,其目的是希望共享所有特斯拉車輛的駕駛數據,從而代替原本只采集少量特定試驗車的測試方案,同時也能改善自動駕駛系統的性能和安全性。影子模式的數據采集頻率為1秒/次,數據首先由智能駕駛汽車內部儲存器儲存并至少保留7天,7天后數據自動轉移至車輛終端??。這種數據共享模式能夠有效解決自動駕駛測試中的數據孤島問題,促進技術的快速迭代和提升。
九、自動駕駛測試的未來展望與建議
? ?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測試驗證體系也將不斷創新和完善。未來自動駕駛測試將更加注重場景的智能化生成、測試數據的共享與協同以及測試方法的融合與創新。
? ? ?在場景生成方面,基于人工智能的場景自動生成技術將成為主流,能夠根據測試需求自動生成和調整測試場景,提高測試的效率和覆蓋性。同時,場景庫的標準化和共享也將成為重要趨勢,通過建立統一的場景描述和評價標準,促進不同測試平臺之間的數據互通和結果互認。
? ? ?在數據管理方面,區塊鏈技術將為自動駕駛數據共享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點,自動駕駛數據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一方面能享受共享優勢,另一方面能較好地界定各個環節參與者的權利和責任??。此外,數據生命周期管理也將更加精細化,從數據采集、傳輸、存儲、使用、共享到銷毀的每個環節都將有明確的規范和要求??。
? ? ?在測試方法方面,車路云一體化測試將成為重要趨勢。通過整合車輛、道路和云平臺的資源,形成更加全面和高效的測試驗證體系。例如,北京亦莊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已實現車路云一體化基礎設施覆蓋,為自動駕駛測試提供了更加真實和復雜的環境。
針對自動駕駛測試的未來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 ? ?首先,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推動自動駕駛測試標準的國際化和統一化。我國已牽頭制定多項國際標準,未來應繼續深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形成全球統一的自動駕駛測試驗證框架。
? ? ? 其次,促進測試數據共享,建立更加開放和透明的數據共享機制。通過區塊鏈等技術確保數據共享的安全性和合規性,同時明確數據使用和共享的權利義務,促進數據的合理利用和價值挖掘。
? ? ? 第三,推動測試方法創新,探索更加高效和全面的測試驗證方法。例如,結合虛擬仿真、硬件在環和實際道路測試的優勢,形成多支柱、多維度的測試驗證體系,提高測試的效率和覆蓋性。
? ? ?最后,完善政策法規框架,為自動駕駛測試和應用提供更加明確和穩定的政策環境。通過制定專門的《智能駕駛汽車法》,明確自動駕駛汽車的法律地位、責任認定和數據管理等核心問題,促進自動駕駛技術的健康發展。
總之,自動駕駛系統測試的要求和規范體系是確保技術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礎。隨著標準體系的完善和測試方法的創新,自動駕駛技術將逐步走向成熟和商業化,為人們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