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中繼(Cloud Media Relay)
運營商在Volte/Vonr場景中引入的核心網關鍵功能,用于優化媒體流的傳輸路徑,解決跨運營商、跨地域通信時的網絡繞行問題。
傳統:A終端—>A核心網—>跨網互聯點—>B核心網—>B終端
存在問題:網絡復雜性,運營商之間防火墻策略,NAT穿透困難,直接點對點傳輸受阻。
全球IPv4地址不夠用,發明了NAT(網絡地址轉換)來緩解這個問題。
大部分機器使用私有IP地址,如果需要訪問公網服務,那么
出向流量:需要一臺NAT設備,會對流量進行SNAT,將私有srcIP+Prot轉換成NAT設備的公網IP+Port,再將包發出去
應答流量:到達NAT設備后進行相反的轉換,再轉發給客戶端。
關鍵技術實現:1)媒體面下沉,云中繼僅處理用戶面數據,控制面信令SIP仍然走IMS核心網;2)智能路由決策:基于用戶位置、網絡狀態動態選擇最優中繼節點;3)協議適配:支持IPSec/DTLS加密、SRTP媒體封裝,保障跨網傳輸安全。
2. BSS(Business Support System,業務支撐系統)
電信行業中用于支持運營商業務運營和客戶管理的核心系統。主要關于與客戶互動、計費、收入管理以及客戶服務相關的流程。
負責處理所有和客戶、錢、產品相關的流程。
客戶辦卡、交話費、買流量包,到運營商開賬單、搞促銷、算利潤,都離不開。
BSS核心模塊:計費系統、CRM系統、產品管理、訂單管理
3. OSS(Operations Support System,運營支撐系統)
OSS是電信業務開展和運營時所必須的支撐平臺,主要由網絡管理、系統管理、計費、營業、賬務和客戶服務等部分分組組成。OSS主要是為了提升電信運營效率和質量,降低運營成本,能夠實現資源管理、客戶管理、銷售管理、服務管理等多個方面功能。
核心定位:資源管理、故障處理、性能優化
4. DPI
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深度包檢測)是一種網絡安全技術,用于分析網絡數據包的內容,并檢查數據流中的每個數據包的深層信息。與傳統的基于數據包頭信息的檢查不同,DPI不僅僅查看數據包的頭部(如源IP地址、目標IP地址等),還會檢查數據包的有效載荷(即數據的實際內容)。
DPI的工作原理:
- 捕獲數據包:DPI首先捕獲網絡中傳輸的數據包。這些數據包可以來自不同類型的網絡流量,比如HTTP、FTP、VoIP等。
- 分析數據包內容:DPI會深入到數據包的負載部分,檢查其中的內容。例如,它會查看HTTP請求的具體內容,分析視頻流中的數據,甚至可以檢查加密流量中的元數據(如果解密條件允許的話)。
- 執行檢測規則:DPI可以通過一組預定義的規則來檢查流量。比如,它可以識別惡意軟件、病毒、黑客攻擊、非法訪問等,也可以檢查是否有違反網絡使用政策的行為(如P2P下載)。
- 采取相應的動作:當DPI檢測到異常或需要攔截的內容時,它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丟棄惡意數據包、發送警報、阻止特定類型的流量或重定向流量等。
DPI的應用場景:
- 網絡安全:DPI廣泛用于防火墻和入侵檢測/防御系統(IDS/IPS)。它可以識別并阻止惡意軟件、病毒、網絡攻擊、漏洞利用等威脅。
- 流量管理:網絡運營商和企業可以使用DPI對網絡流量進行監控和管理,優化帶寬分配,確保網絡資源的有效使用。
- 內容過濾:DPI可以用于限制用戶訪問某些網站或應用程序,尤其在企業和教育環境中,用于實施網絡使用政策。
- 合規性和數據保護:在一些敏感行業(如金融或醫療)中,DPI可以幫助確保數據傳輸符合相關法律法規,防止敏感數據泄露。
- 數據流分析:通過DPI,網絡管理員可以分析應用層協議(如HTTP、SMTP、FTP等)的行為,幫助調優網絡性能或檢測潛在問題。
DPI的優缺點:
優點:
- 精確度高:DPI能夠識別數據包的完整內容,因此可以更準確地檢測異常和攻擊。
- 可控制性強:通過深入分析,管理員可以對流量進行細粒度的管理和優化。
- 多種協議支持:DPI不僅支持常見的應用層協議,也可以處理復雜的自定義協議。
缺點:
- 隱私問題:DPI需要訪問數據包的詳細內容,可能引發隱私泄露的風險,特別是對于加密通信(如HTTPS)的流量。
- 性能開銷:深度分析每個數據包需要較高的計算資源,可能對網絡設備的性能產生影響,尤其是在大規模流量環境中。
- 加密通信挑戰:雖然DPI可以分析加密流量,但通常需要解密才能查看內容,這可能帶來安全和合規問題。
總結:
DPI是一種強大的網絡監控技術,能夠提供比傳統淺層包檢查更深層次的流量分析和控制。它在網絡安全、流量優化、內容過濾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也伴隨著隱私和性能的挑戰。
5. ASR(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自動語音識別)
ASR是一種將人類語音信號轉換成對應文本的技術,基于聲學模型和語言模型實現,通常采用深度學習進行訓練。
核心指標:WER(word error rate,詞錯率)、RTF(real-time factor,實時率)
6. TTS(Text-to-speeh)
通過聲碼器和波形合成技術,將文本轉換成語音信號的技術,可分成拼接合成和參數合成兩類。
7. SIP信令模塊
SIP 是一種常見的通信協議,全稱是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會話發起協議)
SIP 是用于在互聯網或IP網絡上實現多媒體通信(如語音通話、視頻通話、即時消息等)的協議。它主要用于建立、修改(語音切視頻)和終止會話,可以通過它進行語音電話、視頻會議、在線游戲等多種實時通信的支持。SIP 常用于 VoIP(語音傳輸協議)服務中。
SIP模塊不負責傳遞通話內容,專注指揮:誰呼叫誰——是否接聽——如何轉接——何時掛斷
核心功能:會話發起-路由尋址-狀態協商-會話修改-終止會話
SIP信令基于請求-響應模式,類似HTTP協議。它的基本消息格式包括:
- 請求消息:由發起方發送,用于請求建立、修改或終止會話。例如:
INVITE
:發起呼叫請求ACK
:確認收到響應BYE
:終止會話CANCEL
:取消請求REGISTER
:用戶注冊到SIP服務器
- 響應消息:SIP服務器或目標方根據請求返回的響應。例如:
200 OK
:成功響應180 Ringing
:目標正在響鈴404 Not Found
:目標不可用486 Busy Here
:目標忙線
8. POC測試
POC測試(Proof of Concept)是一種驗證性測試,旨在通過實際的小規模實施來證明某個概念、技術或流程的可行性。它通常用于在正式實施前進行評估,以確保系統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
- POC測試的目的:
POC測試的主要目的是向目標客戶證明系統在投產后能夠滿足業務需求。它通過真實數據的運行,對系統的性能、擴展性等指標進行實際測算,并根據用戶未來業務擴展的需求加大數據量,以驗證系統和平臺的承載能力和性能變化。
- POC測試的步驟:
- 需求溝通:了解客戶的具體需求,明確范圍,設計POC方案,提供客戶需要的模塊。
- 環境準備:提前和客戶約定所需資源的類型、數量和標準。將應用系統部署在客戶方現場,使用客戶提供的資源。
- 現場部署和演示: 功能展示:向客戶演示系統能夠實現某些功能,滿足業務的基礎要求。 性能評估:評估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響應速度、可擴展性等指標。 接口靈活性測試:測試系統模塊嵌入內部已有流程的難易程度。 二次開發可行性驗證:驗證系統是否支持二次開發以滿足定制化需求。
- 編寫POC總結報告:記錄測試數據和結果,形成POC報告,作為是否采購系統的決策依據。
9. Freeswitch
freeswitch是一種開源的通信平臺,它可以處理語音和視頻通話、消息和其他通信服務的軟件系統。可以理解為中間件,幫助不同設備之間進行溝通和數據傳輸。
主要實現功能:
- 語音和視頻通話:幫助用戶之間進行通話或視頻。
- 語音信箱、IVR:設置語音信箱,讓用戶留言;也可以通過自動應答引導用戶操作。
- 會議通話:支持多人同時參與電話會議。
- 短信服務:短信的發送和接收。
學習freeswitch官方文檔:freeswich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