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都測試
1、請列舉5個 Excel 中常用的函數及寫法。
- [? if? ??]? ?
- ??
=IF(A1>=60, "及格", "不及格")
?—— 若 A1 單元格數值≥60,返回 “及格”,否則返回 “不及格”。 =IF(B2>100, B2*0.8, B2)
?—— 若 B2 數值 > 100,返回 B2 的 80%,否則返回 B2 原值。
- [? count]
=COUNTIF(A1:A50, ">80")
?—— 統計 A1 到 A50 中數值大于 80 的單元格數量。=COUNTIF(C1:C30, "已完成")
?—— 統計 C1 到 C30 中內容為 “已完成” 的單元格數量
- [sum]? ? ?
=SUM(A1:A10)
?—— 計算 A1 到 A10 單元格中所有數值的總和。=SUM(5, 10, A3)
?—— 計算 5、10 和 A3 單元格數值的總和。
- [max]
=MAX(A1:A10)
?—— 返回 A1 到 A10 單元格中所有數值的最大值。=MAX(15, 28, B3, C5)
?—— 返回 15、28、B3 單元格值、C5 單元格值中的最大值
- [min]
=MIN(C2:C20)
?—— 返回 C2 到 C20 單元格中所有數值的最小值。=MIN(5, 0, -3, D1)
?—— 返回 5、0、-3、D1 單元格值中的最小值(若 D1 為文本則忽略,返回 -3)
- [average]
=AVERAGE(B1:B20)
?—— 計算 B1 到 B20 單元格中數值的平均值。=AVERAGE(2, 4, 6, 8)
?—— 計算 2、4、6、8 的平均值(結果為 5)
2、數據造視表中如何去掉分類匯總,如何進行
方法 1:通過 “數據透視表分析” 選項卡設置
- 選中數據透視表:點擊數據透視表中的任意單元格,此時頂部會出現 “數據透視表分析”(或舊版本中的 “選項”)選項卡。
- 找到 “分類匯總” 按鈕:在 “數據透視表分析” 選項卡的 “分組” 組中,點擊 “分類匯總” 按鈕。
- 選擇 “不顯示分類匯總”:在下拉菜單中直接點擊 “不顯示分類匯總”,即可取消當前數據透視表中所有字段的分類匯總。
方法 2:通過右鍵菜單針對特定字段設置如果只想只想取消某個字段的分類匯總(而非全部),可按以下步驟:
- 右鍵點擊目標字段:在數據透視表的 “行” 或 “列” 區域中,右鍵點擊需要取消分類匯總的字段(如 “部門”“日期” 等)。
- 選擇 “分類匯總”:在彈出的右鍵菜單中,鼠標懸停在 “分類匯總” 上,然后點擊 “不顯示分類匯總”。
3、解釋 MS-Excel中count、counta和countf函數的區別?
函數 | 計數范圍 | 忽略內容 | 典型用途 |
---|---|---|---|
COUNT | 僅數值型數據(數字、日期等) | 文本、空白、邏輯值、錯誤值 | 統計數值個數(如成績、銷量) |
COUNTA | 所有非空白單元格(無論內容類型) | 僅空白單元格 | 統計有效數據總數(去空白) |
COUNTIF | 符合指定條件的單元格 | 不符合條件的單元格 | 按條件篩選計數(如及格人數) |
4、excel中if 函數是什么
(條件判斷函數)
5、excel中 vlookup 能如果關聯不上可能存在的問題是什么?
1.?查找值與目標值的數據類型不匹配
2.?查找值不在查找范圍的 “首列”
3.?匹配模式(第四個參數)設置錯誤
4.?單元格包含隱藏字符(空格、換行符等)
5.?列索引(第三個參數)超出范圍
6.?查找范圍因引用方式錯誤發生偏移
7.?目標范圍中存在錯誤值
快速排查口訣
遇到#N/A
,按以下步驟逐一排除:
- 查首列:查找值是否在范圍第一列;
- 對類型:文本 / 數字是否一致;
- 清字符:用 TRIM/CLEAN 處理隱藏字符;
- 看參數:列索引是否超范圍,匹配模式是否為 FALSE;
- 鎖范圍:確認用絕對引用($)防止偏移。
二、數據庫:
1、寫一個數據庫中(mysql或 sqlserver 或 Oracle)文本替換函數的基本語法(2分)
2、left join,right join,inner join,full join 之間的區別(2分)
連接類型 | 含義 | 結果集包含的行 |
---|---|---|
INNER JOIN | 內連接(默認連接方式) | 僅返回 A 和 B 中匹配條件的行(即兩表中關聯字段相等的行)。 |
LEFT JOIN | 左連接(左外連接) | 返回左表 A 的所有行,以及右表 B 中與 A 匹配的行;若 B 中無匹配,B 的字段顯示為 NULL。 |
RIGHT JOIN | 右連接(右外連接) | 返回右表 B 的所有行,以及左表 A 中與 B 匹配的行;若 A 中無匹配,A 的字段顯示為 NULL。 |
FULL JOIN | 全連接(全外連接) | 返回左表 A 和右表 B 的所有行;兩表中無匹配的行,對方表的字段顯示為 NULL。 |
3、having 和 where 的區別(2 分)
作用階段不同:
WHERE
用于分組(GROUP BY
)之前過濾行,只保留滿足條件的原始行參與分組。HAVING
用于分組之后過濾組,僅保留滿足條件的分組結果(需與GROUP BY
配合使用)。
過濾對象不同:
WHERE
過濾的是原始行(單個記錄)。HAVING
過濾的是分組后的組(由聚合函數計算出的組結果)。
對聚合函數的支持不同:
WHERE
不能使用聚合函數(如SUM()
、COUNT()
)作為條件。HAVING
可以使用聚合函數作為條件,常用于篩選符合特定聚合結果的組。
4、Select*into 表1 與insert into 表2 的區別及具體寫法(2分)
維度 | SELECT * INTO 表1 | INSERT INTO 表2 |
---|---|---|
目標表要求 | 目標表不需要預先創建,會自動根據查詢結果創建新表(包括表結構) | 目標表必須預先存在,且表結構需與插入的數據匹配(列數、類型一致) |
用途 | 復制數據的同時創建新表(常用于備份、數據導出) | 向已存在的表中插入數據(新增記錄) |
適用場景 | 一次性創建新表并填充數據 | 向已有表批量插入數據(可重復執行) |
?
5、drop、delete與truncate 區別(2分)
維度 | DROP | DELETE | TRUNCATE |
---|---|---|---|
操作對象 | 刪除整個表(包括表結構和數據) | 刪除表中的部分或全部記錄(保留表結構) | 刪除表中所有記錄(保留表結構) |
操作類型 | DDL(數據定義語言) | DML(數據操縱語言) | DDL(數據定義語言) |
是否可回滾 | 不可回滾(刪除后無法恢復) | 可回滾(事務未提交時可撤銷) | 不可回滾(刪除后無法恢復) |
是否支持條件 | 不支持(直接刪除整個表) | 支持WHERE 子句(可刪除部分記錄) | 不支持(只能刪除所有記錄) |
執行速度 | 快(直接刪除表結構) | 慢(逐行刪除,記錄日志) | 快(不記錄每行刪除日志,釋放空間) |
對自增列的影響 | 表被刪除,自增列無意義 | 不重置自增列(下一條記錄延續編號) | 重置自增列(編號從初始值重新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