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1. 存儲設備和服務器的區別
- 2. 客戶端訪問數據路徑
- 場景1:經過服務器處理
- 場景2:客戶端直連
- 3. 服務器作為"中轉站"的作用
剛開始接觸存儲的時候,以為數據都是存放在服務器上的,服務器和存儲設備是一個東西,但其實二者之間是有區別的。
1. 存儲設備和服務器的區別
打個比方,服務器是餐廳服務員,存儲設備是后廚冰箱。
維度 | 存儲設備 | 服務器 |
---|---|---|
核心功能 | 持久化保存數據 | 提供計算能力、運行業務邏輯 |
本質 | 數據的“倉庫”,存放數據的地方 | 數據的“加工廠”,處理數據的地方 |
硬件形態 | 硬盤(HDD/SSD)、磁盤陣列(SAN/NAS)等 | CPU+內存+網卡+操作系統+應用軟件 |
核心目標 | 安全、可靠、高效地存儲數據 | 處理請求、執行計算、協調資源 |
是否運行程序 | 否,純數據存儲,無計算能力 | 運行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如數據庫、Web服務等 |
2. 客戶端訪問數據路徑
一般情況下,客戶端訪問數據要經過服務器處理,但也有直接訪問存儲設備的場景。
場景1:經過服務器處理
存儲類型 | 訪問路徑 | 經過服務器的原因 |
---|---|---|
文件存儲(NAS) | 客戶端->NAS服務器->存儲設備 | NAS服務器提供文件系統協議如NFS、SMB等,客戶端無法直接操作物理存儲塊 |
塊存儲(SAN) | 客戶端->服務器OS->SAN存儲 | 服務器操作系統將SAN提供的“裸盤”格式化為文件系統,客戶端通過服務器訪問 |
分布式存儲 | 客戶端->元數據服務器->存儲節點 | 需要中間節點定位數據位置、協調讀寫操作(如HDFS的NameNode) |
場景2:客戶端直連
存儲類型 | 訪問方式 | 限制條件 |
---|---|---|
對象存儲 | 客戶端直連對象桶(通過HTTP API) | 需預先配置訪問權限(如安全策略等),無需服務器中轉 |
部分DAS場景 | 客戶端直接讀寫本地/直連硬盤 | 僅限本地物理訪問,如PC讀取內置硬盤 |
特殊協議 | 客戶端通過iSCSI/FC協議直連SAN存儲 | 需要存儲設備暴露LUN(邏輯單元號)且客戶端需要安裝專用驅動,企業級場景比較少見 |
3. 服務器作為"中轉站"的作用
- 安全控制:服務器實現身份認證、權限管理等,防止未授權的訪問;
- 數據處理:執行業務邏輯,如文件的版本控制等;
- 協議轉換:將存儲設備的底層協議(如SCSI指令)轉換為客戶端能理解的協議(如SMB協議);
- 高可用保障:服務器集群提供故障轉移(如主從切換),存儲設備自身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