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風機87%的非計劃停機,30多個專用模型為何束手無策?
一套通用大模型如何實現軸承、齒輪、轉子“一站式”健康管理?
一、行業痛點:風機運維深陷“碎片化泥潭”
1.1? 87%停機故障由多部件引發
????????齒輪斷裂、軸承磨損、電機短路……風電故障如同“并發癥”,而傳統模型卻是“專科醫生”——僅能診斷單一部件。
1.2? 華電電科院的運維困局
? ? ? ? 華電電科院為206個風場、超1萬臺機組開發30多個專用模型,卻因設備型號、工況差異無法協同,比如:
(1)內蒙古風場模型無法適配新疆高原機組。
(2)振動診斷系統讀不懂SCADA溫度告警。
(3)每新增一款風機需重建模型。
????????“模型越做越多,效率越來越低”?成為行業共同難題。

二、技術破局:通用大模型的“三把手術刀”
????????西安交大雷亞國團隊提出智能運維大模型,借鑒ChatGPT思想打造工業級“全科醫生”,關鍵技術突破有以下幾點:
2.1??數據統一:讓振動、電流說同一種“語言”
(1)角度域重采樣
????????將時域信號轉為轉速無關的階次譜,解決變轉速導致頻率偏移。
(2)幅值-分布分離:
????????分布信息 → 反映健康狀態(如故障特征)。
????????幅值信息 → 反映退化程度(如磨損進度)。
2.2??模型架構:診斷與預測雙腦協同
????????(1)健康信息單元:提取故障部件(PT)、類別(HS)、位置(FL)至專用詞元。
????????(2)退化信息單元:堆疊歷史RUL詞元,預測剩余壽命(PRED)。
????????(3)下游任務聯動:四類詞元交互輸出監測、診斷、預測結果。
2.3??多標簽二元編碼:精準定位復合故障
????????拋棄傳統獨熱編碼,支持多故障并發診斷。比如:
### 故障場景:齒輪箱同時發生磨損(W)+斷齒(BT)時,模型輸出:
故障部件G=1, 故障類別W=1/BT=1, 故障位置GS=1

三、效果驗證:小樣本實現高精度跨場景遷移
3.1? 驗證結果? ? ? ??
????????在17個故障數據集+4個全壽命數據集上驗證,核心性能碾壓專用模型
3.2? 多任務協同:1+1>2效應
????????(1)診斷輔助預測:加入故障數據訓練后,壽命預測誤差降低50%。
????????(2)預測優化診斷:通過退化軌跡學習,新場景診斷準確率提升13%。
3.3? 場景擴展能力
場景 | 適配方案 | 效果 |
---|---|---|
小樣本 | 5個樣本微調 | 診斷準確率提升6.7% |
新增故障 | 凍結基底+擴展分類器 | 齒輪/轉子診斷>90%準確率 |
無標簽遷移 | MMD分布對齊 | 診斷準確率提升12% |
四、工業價值:從“百模大戰”到“一統江湖”
4.1? 成本直降
????????避免每臺風機定制開發模型,運維系統開發效率提升80%。
4.2? 落地場景
? ? ? ? (1)風電:兼容雙饋/半直驅等12類陸上風機、7類海上風機。
? ? ? ? (2)延伸至核電、航空發動機等高價值裝備。
華電電科院工程師實測反饋:
????????“過去診斷軸承需調取振動模型,預測壽命需啟動另一套系統。現在輸入原始數據,3分鐘輸出全鏈路健康報告。”
五、未來展望:運維大模型的“三階進化”
5.1? 任務擴展
????????集成維護決策模塊,形成“監測-診斷-預測-決策”閉環。
5.2? 模態融合
????????接入溫度、油液、噪聲等多源傳感器。
5.3? 人機交互革命
????????(1)傳統:在軟件界面點選參數。(是否會被淘汰?)
????????(2)未來:語音詢問“3號風機左軸承還能運行多久?”(現在看是不是有點魔幻?)
????????(3)結合ChatGPT生成診斷報告與維護建議。(更期待機械版DeepSeek!)
### 論文推薦:
《面向機械設備通用健康管理的智能運維大模型》,DOI:10.3901/JME.2025.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