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進一步提升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內涵質量,發揮大賽引領作用,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服務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擴大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經大賽組織委員會(以下簡稱“大賽組委會”)研究決定,舉辦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一、目標任務
(一)強化大賽綜合育人功能。
????????突出對參賽學生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協同配合、創新意識的考查,促進職業院校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運用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職業遷移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應變能力、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
(二)提升賽事實施科學水平。
????????完善規章制度體系,強化主體責任落實,加強全程、全員管理,嚴格紀律約束,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確保安全辦賽、規范辦賽、公平辦賽、高效辦賽、廉潔辦賽。
(三)增強服務產業發展能力。
????????根據國家產業發展需要,強化產業行業需求牽引,在職業院校相近、相關、相聯專業類基礎上設置賽道,提升職業院校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的契合度,推進產教融合走深走實,增強人才培養適應性。
(四)打造職業教育國際品牌。
????????設置海外賽區,更大范圍吸引國際學生參賽,打造更具國際性的職業教育賽事擂臺,
彰顯我國職業教育的感召力、塑造力和影響力,為建設具有
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貢獻力量。
二、賽道設置
????????強化大賽教育屬性和綜合育人功能,依據《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 年)》,參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在 19 個專業大類基礎上,充分考慮國家產業發展方向、重點行業、民生福祉密切相關產業和生產實踐需要按照相似性、可比性原則,兼顧招生布點情況,結合職業教育專業內涵和教育教學實際,設置 43 個賽道。其中,為適應新技術變革和產業智能化升級需要,體現職普融通要求,特設置“人工智能+”賽道。
三、賽制安排及組織實施
????????大賽實行校級初賽、省級復賽、總決賽三級賽制。
????????(一)校級初賽由各學校組織實施。
????????(二)省級復賽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三)總決賽分爭奪賽、排位賽、冠軍總決賽三個階段進行。總決賽設主賽區和分賽區,其中爭奪賽以賽道為單位由各分賽區組織實施,排位賽和冠軍總決賽由主賽區組織實施。
????????各分賽區爭奪賽參賽隊伍數量見《2025 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道參賽名額分配表》(另發),其中,計劃單列市參加中職組各賽道比賽名額單獨分配。參賽隊伍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按分配名額推薦。
各賽區和學校要根據本方案,細化工作措施,加強統籌指導,做好參賽報名、備賽訓練等工作。
四、總決賽參賽項目要求
(一)項目內容
????????參賽隊伍依據賽道設置,結合專業實際和教育教學要求,圍繞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崗位實際需求,突出技能創新,自主確定參賽項目名稱,自主設計參賽項目內容,自主選擇參賽設備。
(二)項目呈現
????????參賽隊伍根據項目任務,按團隊成員分工,同步進行技能操作和現場講解。技能操作重點展示專業技能熟練程度、規范程度以及解決技術難題的創新能力,現場講解主要介紹總體思路、技能要點、主要成果、項目創新等。爭奪賽每個項目比賽時長不超過1 小時,由各參賽隊伍根據項目實際需要確定,在技能操作的同時,對關鍵技術環節進行適當講解。排位賽、冠軍總決賽每個項目比賽時長為10 分鐘,重點展示核心技能和關鍵環節。
(三)評分要素
????????主要從技能水平、職業素養、應用價值、團隊合作、創新創意等五個方面,按權重對參賽項目作整體評價(詳見附件《2025 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評分要素》)。
五、總決賽參賽隊伍
(一)組別設置
????????總決賽設國內組、國際組,其中,國內組設中職組、高職組 2 個組別,國際組設 1 個組別,共 3 個組別。
(二)參賽對象
????????中職組、高職組參賽隊伍為職業院校(含港澳臺)全日制在校學生及 3 年內畢業生(以報名時間為準),其中“人工智能+”賽道的參賽對象還包括普通高中在校生、普通本科高校的本科在校生。國際組參賽隊伍為國外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的非中國籍學生(含在華學習人員)及 3 年內畢業生(以報名時間為準)。
(三)組隊方式
????????中職組、高職組及“人工智能+”賽道的參賽隊伍以學校為單位組隊,不得跨校組隊。國際組由一所國外學校牽頭,可跨國跨校組隊。比賽均為團體賽,每支參賽隊伍不超過 4人,國內組每個參賽項目指導教師不超過 2 名,國際組每個參賽項目指導教師不超過 3 名(其中中國籍教師不超過 2 名)。
六、總決賽賽程安排
(一)報名
????????中職組、高職組及“人工智能+”賽道的參賽隊伍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確認后,由所在學校完成報名。國際組參賽隊伍由國內聯系院校協助完成報名。所有參賽隊伍通過“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網址:??????https://www.cvae.com.cn/?)登錄“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報名系統”報名。
(二)賽程安排
-
爭奪賽
????????中職組、高職組按賽道由各分賽區線下組織實施。“人工智能+”賽道的高中參賽隊伍參加中職組比賽,本科參賽隊伍參加高職組。
國際組以線下、線上兩種方式比賽。線下設東南亞、非洲、歐洲3個海外賽區,其中東南亞賽區設在柬埔寨,非洲賽區設在贊比亞,歐洲賽區設在法國。相關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爭奪賽于2025年8月中旬前完成。
-
排位賽
????????爭奪賽各賽道中,高職組前2名取得排位賽參賽資格。國際組3個海外賽區線下參賽隊伍總數的前20%取得排位賽參賽資格(每個海外賽區最多不超過10支);參加線上比賽的國外參賽隊伍,各小組第一名取得排位賽參賽資格。
????????排位賽共設5個小組。取得排位賽參賽資格的國內中職組、高職組參賽隊伍混編進行比賽(含“人工智能+”賽道的高中和本科參賽隊伍),設3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中職、高職參賽隊伍,按比例以抽簽方式產生。國際組按抽簽方式分成2個小組。
排位賽于冠軍總決賽前在主賽區舉辦。
-
冠軍總決賽
????????排位賽各小組的前2名取得冠軍總決賽參賽資格,共10支隊伍決出冠軍、亞軍、季軍和優勝獎。
冠軍總決賽于9月在主賽區舉辦。
七、獎項設置
????????校級初賽獎項目各學校自行設置。
????????省級復賽獎項目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自行設置。
????????各海外賽區設金獎、銀獎、銅獎,分別占參賽隊伍總數的 10%、15%、25%。
????????爭奪賽設金獎、銀獎、銅獎,分別占參賽隊伍總數的 10%、15%、25%。
????????冠軍總決賽設冠軍 1 名、亞軍 2 名、季軍 2 名、優勝獎5 名。
????????大賽組委會向作出突出貢獻的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海外賽區的國內對接單位、國外承辦院校頒發優秀組織獎。
八、大賽主題
“技炫青春能創未來”(英文:Skilled Youth, Shining Future)。
九、組織機構
(一)大賽組委會負責大賽的總體設計、統籌領導、指導實施等工作。
(二)大賽執行委員會(簡稱“大賽執委會”)在大賽組委會領導下,負責大賽的具體組織實施。
(三)大賽設立裁判委員會,在大賽執委會領導下,負責裁判的培訓、管理、評價等工作。
(四)大賽設立仲裁委員會,在大賽執委會領導下,負責申訴投訴和爭議處理。
(五)大賽設立紀律監督委員會,在大賽執委會領導下,負責對賽事組織、成績評判等工作進行監督,對違反大賽紀律的行為進行處理。
(六)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成立相應的賽事工作機構,負責本級賽事的組織實施、協調保障等相關工作。
十、參賽要求
????????參賽項目須符合職業崗位要求,操作規范、安全。不得含有任何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其他法律法規的內容。所涉及的發明創造、專利技術、資源等必須擁有清晰、合法的產權或物權。參賽項目如有涉密內容,參賽前須進行脫密處理。如有抄襲盜用他人成果、弄虛作假等行為,一經
發現即取消參賽資格、獎勵獎項等相關權利,并自行承擔法律責任和相應后果。
十一、組織保障
(一)精心組織實施。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健全組織機構,完善賽事制度,細化工作流程,強化條件保障,抓好組織實施,確保大賽順利舉辦。各海外賽區要成立賽區組委會,負責本賽區賽事工作的統籌指導、組織協調等;組建專門的工作團隊,明確職責分工,制定應急預案,確保比賽安全順利舉行。
(二)強化監督管理。加強大賽裁判委員會、仲裁委員會、紀律監督委員會建設。嚴格落實裁判遴選標準,對裁判進行系統化培訓,提升裁判執裁水平,建立裁判違規行為懲戒通報備案機制。暢通申訴投訴渠道,嚴格落實申訴投訴處理流程,對申訴投訴和爭議問題及時進行調查處理。進一步強化對賽事全員、全過程的紀律監督,加大對違規違紀行為的處罰力度,形成有力震懾,營造風清氣正的大賽氛圍。
(三)加強宣傳引導。通過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大力宣傳獲獎項目、優秀選手,以及大賽對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為大賽營造良好氛圍。鼓勵在比賽期間開展系列特色活動,打造“技能比武、教學研討、產教對話、文化展示”四位一體的比賽場景。加強與國際組織及國外職業院校、培訓機構等合作交流,大力宣傳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成就、特色亮點,提升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附件: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評分要素
附件
2025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評分要素
(原則:突出能力導向、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創新因素、確保公平可比)
1.本評分要素充分體現綜合育人導向,突出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共5項評分指標,總分100分 | ||
2.每項評分指標包括若干評分觀測點,每個觀測點有明確的分值 | ||
3.評委依據觀測點及說明,根據參賽團隊的技能操作和現場講解情況進行評分,避免主觀印象影響 | ||
評分指標 | 觀測點 | 說明 |
一、技能水平(權重60%,60分) | 1.操作規范性(10分) | 技能操作規范,符合行業標準和崗位要求 |
2.技能熟練度(15分) | 知識技術應用和軟件等工具使用熟練,操作流暢,運用精準,任務進度控制和時間利用率合理 | |
3.任務難度(15分) | 工作任務完整,突出關鍵技術,具有一定挑戰性,需要較高技能操作水平和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 | |
4.技術先進性(15分) | 體現所屬行業新標準、新技術、新場景應用,積極應用前沿技術,技術選擇恰當 | |
5.現場講解效果(5分) | 講解內容邏輯清晰,重點突出,表達準確 | |
二、職業素養(權重10%,10分) | 1.職業道德與行為規范(4分) | 誠信守法,尊重知識產權,遵守職業倫理,展現良好職業風貌 |
2.工匠精神(3分) | 注重細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體現管理意識和質量意識 | |
3.安全意識(3分) | 嚴格遵守安全規范,具備勞動保護和風險防范意識 | |
三、應用價值(權重10%,10分) | 1.實用性(4分) | 解決方案可直接應用于實踐,有效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契合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鄉村振興、促進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需求 |
2.經濟性(3分) | 資源利用合理,體現高效、高質量 | |
四、團隊合作(權重10%,10分) | 1.團隊精神(5分) | 團隊成員能夠準確理解共同目標和任務,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職責,團隊成員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擁有良好的團隊氛圍 |
2.溝通協作(5分) | 團隊成員在比賽中能夠有效溝通、緊密協作,能夠相互補臺,共同應對突發情況 | |
五、創新創意(權重10%,10分) | 1.創新意識(4分) | 體現原創創意、創新和團隊成員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
2.創新成效(6分) | 在要素整合、新技術應用、工藝流程改進、服務模式優化等方面具有原創性,側重加工工藝創新、實用技術創新、產品(技術)數字化改良、應用性優化、民生美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