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一、什么是系統編程
- 1. 系統編程的定義
- 2. 系統編程的特點
- 3. 系統編程的應用領域
- 4. 系統編程的核心概念
- 5. 系統編程的工具和技術
- 二、操作系統四大基本功能
- 1. 進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
- 2. 內存管理(Memory Management)
- 3. 文件系統管理(File System Management)
- 4. 設備管理(Device Management)
- 三、計算機系統分層
- 1. 硬件層(Hardware Layer)
- 2. 操作系統層(Operating System Layer)
- 3. 系統軟件層(System Software Layer)
- 4. 應用軟件層(Application Software Layer)
- 5. 用戶層(User Layer)
- 四、我們如何使用呢
- 1.系統調用接口
- 2.函數庫
- 3.shell
一、什么是系統編程
系統編程(System Programming)是計算機科學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專注于開發與計算機硬件和操作系統直接交互的軟件。它涉及底層操作、資源管理、系統服務的實現,以及對硬件資源的直接控制。
系統編程(System Programming)是計算機科學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專注于開發與計算機硬件和操作系統直接交互的軟件。它涉及底層操作、資源管理、系統服務的實現,以及對硬件資源的直接控制。以下是系統編程的詳細介紹:
1. 系統編程的定義
系統編程是指編寫與操作系統內核、硬件設備、系統資源(如內存、CPU、I/O設備)直接交互的軟件。它的主要目標是提供高效、可靠的基礎設施,以支持上層應用程序的運行。
- 與應用程序編程的區別:
- 應用程序編程:關注用戶功能(如Web開發、移動應用開發)。
- 系統編程:關注底層功能(如內存管理、進程調度、設備驅動)。
2. 系統編程的特點
-
與硬件和操作系統緊密相關:
- 直接調用操作系統提供的API(如Linux的系統調用)。
- 直接操作硬件資源(如內存、寄存器、設備控制器)。
-
高效性和性能優化:
- 系統軟件是其他應用程序運行的基礎,因此對性能要求極高。
- 需要優化代碼以減少資源占用和提高執行效率。
-
低級別語言:
- 通常使用C、C++、匯編語言等低級語言,因為它們提供了對硬件的直接控制能力。
- 高級語言(如Python、Java)通常不適合系統編程,因為它們的抽象層次較高。
-
復雜性和難度:
- 涉及復雜的底層邏輯,如并發控制、內存管理、錯誤處理等。
- 調試和測試系統程序比普通應用程序更具挑戰性。
3. 系統編程的應用領域
-
操作系統開發:
- 編寫操作系統內核、文件系統、進程調度器等。
- 例如,Linux、Windows、macOS等操作系統的開發。
-
設備驅動程序:
- 編寫硬件設備的驅動程序,使操作系統能夠與硬件通信。
- 例如,顯卡驅動、網絡適配器驅動等。
-
嵌入式系統:
- 為嵌入式設備(如智能家居、工業控制器)編寫固件和底層軟件。
- 例如,物聯網設備的開發。
-
系統工具和實用程序:
- 編寫系統管理工具,如編譯器、調試器、網絡協議棧等。
- 例如,GCC編譯器、Wireshark網絡分析工具。
-
虛擬化和容器技術:
- 實現虛擬機管理程序(如KVM、Xen)和容器引擎(如Docker)。
- 例如,云計算平臺的基礎設施開發。
4. 系統編程的核心概念
-
系統調用(System Call):
- 應用程序通過系統調用請求操作系統提供服務,如文件操作、進程管理、網絡通信等。
- 例如,在Linux中,
open()
、read()
、write()
等函數都是系統調用。
-
內存管理:
- 管理物理內存和虛擬內存,包括內存分配、釋放、分頁、分段等。
- 例如,C語言中的
malloc()
和free()
函數。
-
進程和線程:
- 管理進程的創建、調度、同步和通信。
- 例如,Linux中的
fork()
、exec()
、pthread_create()
等函數。
-
文件系統:
- 實現文件的存儲、檢索和管理。
- 例如,Linux中的
ext4
、NTFS
等文件系統。
-
網絡編程:
- 實現網絡協議的棧和通信機制。
- 例如,TCP/IP協議棧、Socket編程。
-
中斷處理:
- 處理硬件中斷,以響應外部事件(如鍵盤輸入、網絡數據到達)。
- 例如,Linux中的中斷處理程序(ISR)。
-
并發和同步:
- 管理多個進程或線程的并發執行,確保數據一致性和資源競爭的正確處理。
- 例如,使用互斥鎖(Mutex)、信號量(Semaphore)等同步機制。
5. 系統編程的工具和技術
-
編程語言:
- C、C++、匯編語言是系統編程的主要語言。
- Rust也逐漸成為系統編程的熱門選擇,因為它提供了內存安全性。
-
開發工具:
- 編譯器:GCC、Clang
- 調試器:GDB、LLDB
- 性能分析工具:Valgrind、Perf
-
操作系統API:
- Linux系統調用:
syscall
、open
、read
、write
- Windows API:
CreateProcess
、ReadFile
、WriteFile
- Linux系統調用:
-
虛擬化和容器技術:
- 虛擬機管理程序:KVM、Xen
- 容器引擎:Docker、Kubernetes
二、操作系統四大基本功能
1. 進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
- 操作系統負責創建、調度、終止進程,并管理進程之間的通信和同步。
- 確保CPU資源的高效利用,通過進程調度算法(如先來先服務、短作業優先、時間片輪轉等)分配CPU時間。
2. 內存管理(Memory Management)
- 操作系統管理計算機的主存(RAM),負責分配和回收內存空間。
- 實現虛擬內存技術,允許程序使用比物理內存更大的地址空間,并通過頁面置換算法(如FIFO、LRU等)管理內存頁面。
3. 文件系統管理(File System Management)
- 操作系統提供文件存儲、檢索、組織和保護的功能。
- 管理文件的創建、刪除、讀寫和權限控制,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4. 設備管理(Device Management)
- 操作系統管理計算機的硬件設備,包括輸入輸出設備(如鍵盤、鼠標、打印機等)。
- 通過設備驅動程序與硬件交互,提供設備的中斷處理、緩沖和調度功能。
三、計算機系統分層
計算機系統通常可以分為多個層次,每一層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職責。
1. 硬件層(Hardware Layer)
- 這是計算機系統的最底層,包括物理硬件設備,如處理器(CPU)、內存(RAM)、硬盤、輸入輸出設備(鍵盤、鼠標、顯示器等)。
- 硬件層提供計算機系統運行所需的物理資源。
2. 操作系統層(Operating System Layer)
- 操作系統層位于硬件層之上,負責管理硬件資源并提供基本的系統服務。
- 主要功能包括進程管理、內存管理、文件系統管理、設備管理等。
3. 系統軟件層(System Software Layer)
- 這一層包括各種系統工具和庫,如編譯器、調試器、鏈接器、系統庫等。
- 系統軟件層為應用程序提供運行環境和開發支持。
4. 應用軟件層(Application Software Layer)
- 這是最上層,包括各種應用程序,如辦公軟件、瀏覽器、游戲、數據庫管理系統等。
- 應用軟件層直接為用戶提供服務,滿足用戶的具體需求。
5. 用戶層(User Layer)
- 用戶層包括最終用戶,他們通過應用軟件與計算機系統進行交互。
- 用戶層是計算機系統的最終服務對象。
這些層次之間通過接口進行交互,每一層都依賴于下層的服務,并為上層提供支持。這種分層結構使得計算機系統的設計、開發、維護和擴展更加模塊化和高效。
四、我們如何使用呢
1.系統調用接口
操作系統提供的函數,我們稱之為系統調用函數或系統調用接口,比如ls
命令就是一個封裝好的程序(和我們知道的a.out
本質上沒區別),會調用內核接口,fopen()
也會調用系統庫中的open()
應用程序不能直接訪問內核代碼和數據,只能通過系統調用接口
2.函數庫
1)標準C庫下的printf()
、scanf()
等,可以跨平臺使用。windows和linux都可以使用。
絕大多數標準C庫的函數會調用操作系統的提供的函數,比如printf()
會調用系統庫中的write()
,再比如fopen()
調用系統庫中的open()
2)但是linux系統庫下的函數不能跨平臺使用,我們這里使用linux提供的。
3.shell
俗稱殼,shell
是用戶和系統交互的媒介,終端窗口不等于shell
,只是打開終端會運行shell
。我們敲的命令比如ls
,借助shell就可以執行。shell
是個統稱,不同的Linux發行版運行shell不同,比如我們進程在Ubuntu運行的shell就是b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