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統計學視角看機器學習的訓練與推理
目錄
- 引言:統計學與機器學習的奇妙緣分
- 訓練與推理:你得先學會“看數據”再“用數據”
- 最大似然估計(MLE):從直覺到數學證明
- 3.1 伯努利分布的MLE
- 3.2 單變量高斯分布的MLE
- 3.3 多元高斯與線性回歸中的MLE
- 經驗風險最小(ERM):MLE的自然推廣
- 其他估計方法:矩估計、在線遞歸估計與指數加權移動平均
- 總結與展望
引言:統計學與機器學習的奇妙緣分
當我們談論機器學習時,其實是在說如何“訓練”一個模型,讓它能夠從數據中“推理”出規律。統計學作為這一過程的數學基石,提供了嚴格的理論支持。從古老的貝葉斯推理到現代的頻數推理,每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數學證明和直觀解釋。本文就將帶你走進這些理論的世界,讓你在大白話的解釋中,感受到數學公式背后的美妙邏輯!
訓練與推理:你得先學會“看數據”再“用數據”
在機器學習中,我們通常把整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訓練和推理。訓練階段,我們使用大量數據來“教會”模型識別數據的內在規律;而在推理階段,模型利用學到的知識對新數據進行預測。兩者的區別在于:
- 訓練(Training): 模型根據已知數據調整自身參數,就像你學習數學時不斷做題、修正錯誤。這個過程本質上就是參數估計和優化問題。
- 推理(Inference): 模型用訓練中學到的參數去處理未知數據,給出預測結果,就像考試時你憑借平時的訓練作答。
在統計學里,我們往往用概率分布來刻畫數據,通過最大似然估計、貝葉斯方法等工具,實現訓練與推理的數學轉化。
最大似然估計(MLE):從直覺到數學證明
最大似然估計是統計學中最核心的參數估計方法之一,它的思想其實很直白——選擇使得觀測數據出現概率最大的參數值。下面,我們通過幾個經典例子來詳細說明這一過程。
伯努利分布的MLE
假設你在做一個拋硬幣實驗,每次實驗的結果只有“正面”(1)和“反面”(0)。用$ \theta $表示出現正面的概率,那么一組獨立實驗的似然函數為:
L ( θ ) = ∏ i = 1 n θ x i ( 1 ? θ ) 1 ? x i L(\theta)=\prod_{i=1}^{n} \theta^{x_i}(1-\theta)^{1-x_i} L(θ)=i=1∏n?θxi?(1?θ)1?xi?
為了方便求導,我們取對數,得到對數似然函數:
? ( θ ) = ∑ i = 1 n [ x i log ? θ + ( 1 ? x i ) log ? ( 1 ? θ ) ] \ell(\theta)=\sum_{i=1}^{n} \Bigl[x_i\log\theta+(1-x_i)\log(1-\theta)\Bigr] ?(θ)=i=1∑n?[xi?logθ+(1?xi?)log(1?θ)]
接下來,對 θ \theta θ求導并令導數為零,我們可以得到:
d ? ( θ ) d θ = ∑ i = 1 n x i θ ? n ? ∑ i = 1 n x i 1 ? θ = 0 \frac{d\ell(\theta)}{d\theta}=\frac{\sum_{i=1}^{n}x_i}{\theta}-\frac{n-\sum_{i=1}^{n}x_i}{1-\theta}=0 dθd?(θ)?=θ∑i=1n?xi???1?θn?∑i=1n?xi??=0
解得:
θ = 1 n ∑ i = 1 n x i \theta=\frac{1}{n}\sum_{i=1}^{n}x_i θ=n1?i=1∑n?xi?
這告訴我們,最佳的參數 θ \theta θ就是正面出現的頻率。簡單明了,對吧?
單變量高斯分布的MLE
對于連續變量,最常用的分布之一就是高斯分布。設數據服從單變量高斯分布:
p ( x ∣ μ , σ 2 ) = 1 2 π σ 2 exp ? ( ? ( x ? μ ) 2 2 σ 2 ) p(x|\mu,\sigma^2)=\frac{1}{\sqrt{2\pi\sigma^2}}\exp\Bigl(-\frac{(x-\mu)^2}{2\sigma^2}\Bigr) p(x∣μ,σ2)=2πσ2?1?exp(?2σ2(x?μ)2?)
對于獨立數據集,似然函數為:
L ( μ , σ 2 ) = ∏ i = 1 n 1 2 π σ 2 exp ? ( ? ( x i ? μ ) 2 2 σ 2 ) L(\mu,\sigma^2)=\prod_{i=1}^{n}\frac{1}{\sqrt{2\pi\sigma^2}}\exp\Bigl(-\frac{(x_i-\mu)^2}{2\sigma^2}\Bigr) L(μ,σ2)=i=1∏n?2πσ2?1?exp(?2σ2(xi??μ)2?)
取對數后得到:
? ( μ , σ 2 ) = ? n 2 log ? ( 2 π σ 2 ) ? 1 2 σ 2 ∑ i = 1 n ( x i ? μ ) 2 \ell(\mu,\sigma^2)=-\frac{n}{2}\log(2\pi\sigma^2)-\frac{1}{2\sigma^2}\sum_{i=1}^{n}(x_i-\mu)^2 ?(μ,σ2)=?2n?log(2πσ2)?2σ21?i=1∑n?(xi??μ)2
分別對 μ \mu μ和 σ 2 \sigma^2 σ2求導并令導數為零,我們能推導出:
μ = 1 n ∑ i = 1 n x i \mu=\frac{1}{n}\sum_{i=1}^{n}x_i μ=n1?i=1∑n?xi?
σ 2 = 1 n ∑ i = 1 n ( x i ? μ ) 2 \sigma^2=\frac{1}{n}\sum_{i=1}^{n}(x_i-\mu)^2 σ2=n1?i=1∑n?(xi??μ)2
這兩個公式直觀地告訴我們,數據的均值和方差正是高斯分布參數的最佳估計。
多元高斯與線性回歸中的MLE
當數據是多維的,我們用多元高斯分布來描述數據。設 x ∈ R d \mathbf{x}\in \mathbb{R}^d x∈Rd,其概率密度函數為:
p ( x ∣ μ , Σ ) = 1 ( 2 π ) d / 2 ∣ Σ ∣ 1 / 2 exp ? ( ? 1 2 ( x ? μ ) T Σ ? 1 ( x ? μ ) ) p(\mathbf{x}|\boldsymbol{\mu},\Sigma)=\frac{1}{(2\pi)^{d/2}|\Sigma|^{1/2}}\exp\Bigl(-\frac{1}{2}(\mathbf{x}-\boldsymbol{\mu})^T\Sigma^{-1}(\mathbf{x}-\boldsymbol{\mu})\Bigr) p(x∣μ,Σ)=(2π)d/2∣Σ∣1/21?exp(?21?(x?μ)TΣ?1(x?μ))
同樣地,對數似然函數為:
? ( μ , Σ ) = ? n 2 log ? ( ( 2 π ) d ∣ Σ ∣ ) ? 1 2 ∑ i = 1 n ( x i ? μ ) T Σ ? 1 ( x i ? μ ) \ell(\boldsymbol{\mu},\Sigma)=-\frac{n}{2}\log((2\pi)^d|\Sigma|)-\frac{1}{2}\sum_{i=1}^{n}(\mathbf{x}_i-\boldsymbol{\mu})^T\Sigma^{-1}(\mathbf{x}_i-\boldsymbol{\mu}) ?(μ,Σ)=?2n?log((2π)d∣Σ∣)?21?i=1∑n?(xi??μ)TΣ?1(xi??μ)
通過對 μ \boldsymbol{\mu} μ和 Σ \Sigma Σ求導,可以得到最優估計公式。特別地,在線性回歸中,我們假定目標變量 y y y與輸入特征 x \mathbf{x} x之間滿足:
y = x T β + ? , ? ~ N ( 0 , σ 2 ) y=\mathbf{x}^T\boldsymbol{\beta}+\epsilon,\quad \epsilon\sim N(0,\sigma^2) y=xTβ+?,?~N(0,σ2)
在這種假設下,最大似然估計的求解過程等價于最小二乘法,最佳參數為:
β ^ = ( X T X ) ? 1 X T y \hat{\boldsymbol{\beta}}=(X^TX)^{-1}X^Ty β^?=(XTX)?1XTy
同時,噪聲方差的估計為:
σ ^ 2 = 1 n ∥ y ? X β ^ ∥ 2 \hat{\sigma}^2=\frac{1}{n}\|y-X\hat{\boldsymbol{\beta}}\|^2 σ^2=n1?∥y?Xβ^?∥2
這些推導不僅告訴我們如何從數據中“學習”參數,更為后續更復雜的模型訓練提供了理論基礎。
經驗風險最小(ERM):MLE的自然推廣
最大似然估計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經驗風險最小(ERM)方法。當我們在訓練一個模型時,目標是最小化經驗風險,即:
θ ^ = arg ? min ? θ 1 n ∑ i = 1 n L ( y i , f ( x i ; θ ) ) \hat{\theta}=\arg\min_{\theta}\frac{1}{n}\sum_{i=1}^{n}L(y_i,f(x_i;\theta)) θ^=argθmin?n1?i=1∑n?L(yi?,f(xi?;θ))
這里, L L L是損失函數,而 f ( x i ; θ ) f(x_i;\theta) f(xi?;θ)是模型預測值。如果我們選擇 L L L為負對數似然,那么ERM就完全等價于MLE。這說明,經驗風險最小化不僅適用于概率模型,也適用于更廣泛的模型訓練問題,是MLE思想的自然推廣。
其他估計方法:矩估計、在線遞歸估計與指數加權移動平均
除了MLE之外,統計學中還有許多其他參數估計方法。下面我們用大白話和公式來解釋幾種常見的方法:
矩估計法(Method of Moments, MOM)
矩估計法的基本思想是:用樣本矩來估計分布的理論矩。例如,對于單變量高斯分布,我們有:
μ = E [ x ] ≈ 1 n ∑ i = 1 n x i \mu=E[x]\approx \frac{1}{n}\sum_{i=1}^{n}x_i μ=E[x]≈n1?i=1∑n?xi?
σ 2 = E [ ( x ? μ ) 2 ] ≈ 1 n ∑ i = 1 n ( x i ? μ ) 2 \sigma^2=E[(x-\mu)^2]\approx \frac{1}{n}\sum_{i=1}^{n}(x_i-\mu)^2 σ2=E[(x?μ)2]≈n1?i=1∑n?(xi??μ)2
對于均勻分布 U ( a , b ) U(a,b) U(a,b),已知其理論均值和方差分別為:
μ = a + b 2 , σ 2 = ( b ? a ) 2 12 \mu=\frac{a+b}{2},\quad \sigma^2=\frac{(b-a)^2}{12} μ=2a+b?,σ2=12(b?a)2?
利用樣本均值和樣本方差,我們可以反推出分布的參數。這種方法簡單直觀,適用于很多分布的參數估計。
在線遞歸估計與高斯分布均值的遞歸MLE
在實際應用中,數據往往是不斷到來的,我們希望能夠實時更新模型參數。在線遞歸估計便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方法。例如,對高斯分布均值的遞歸估計公式為:
μ ^ t = μ ^ t ? 1 + α ( x t ? μ ^ t ? 1 ) \hat{\mu}_t=\hat{\mu}_{t-1}+\alpha(x_t-\hat{\mu}_{t-1}) μ^?t?=μ^?t?1?+α(xt??μ^?t?1?)
其中, α \alpha α是一個學習率參數,控制新數據對估計值的影響。這其實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不斷修正預期”很像:每次遇到新情況,我們就會略微調整之前的看法。
指數加權移動平均(Exponential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EWMA)
當我們希望對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平滑處理時,指數加權移動平均是一個好方法。其公式為:
S t = λ x t + ( 1 ? λ ) S t ? 1 S_t=\lambda x_t+(1-\lambda)S_{t-1} St?=λxt?+(1?λ)St?1?
其中, λ \lambda λ為平滑系數(通常在 0 0 0到 1 1 1之間), S t S_t St?為當前的平滑值。簡單來說,每個時刻的估計值不僅考慮當前數據 x t x_t xt?,還會參考之前的狀態 S t ? 1 S_{t-1} St?1?,使得整體估計更平滑、魯棒性更高。
總結與展望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統計學不僅為機器學習中的訓練和推理提供了理論基礎,更在參數估計上展現出極大的魅力。無論是最大似然估計的嚴謹證明,還是經驗風險最小化的廣義框架,都為我們理解機器學習模型的本質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同時,矩估計、在線遞歸估計和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等方法,也展示了數據流時代實時更新模型參數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