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零基礎備考408!
雖說是計算機專業,但是本科一學期學十幾門,真的期末考試完腦子里什么都不進的...基本都是考前一周發瘋學完水過考試...😅
?
想要零基礎跨考可以直接從王道開始!跟教材一點一點啃完全沒必要🥸
?
現在開始備考只要堅持下去做好規劃,408考到100+完全不是問題!!其實大部分科班生堪比跨考hhh,大一大二玩瘋了,408四門課到大三一點都沒記住!!!
?
本人23有幸上岸。408最后考了110+,對于零基礎備考,相信看完我備考一年的經歷,你會有很大收獲!😊
?
首先給零基礎的寶們介紹一下408:
?
408的專業課科目多,計算機課程涉及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四門主干課程,這四門課都是本科的必修課,量大,跨度大,涉及到硬件,軟件的方方面面
?
軟件相對于硬件來說還是更好理解一些,我本人在學習計算機組成原理的時候真是痛苦面具...本來高中的時候物理就不好🥲
?
而且我身邊也有很多同學是想考408但是學到計組就放棄的hhhh
?
還有一點是基礎課必須考的更高,特別是數學分要高!!😏
?
并且復試時計算機還要上機和筆試,就算初試沒有考408的四本書,復試也難逃一劫...
?
個人建議:
?
不需要啃參考教材。王道的書寫得清楚,其至比參考教材上寫得好(個人認為),專業課復習注重效率,啃參考教材像做無用功的自我內耗。
計算機408統考考研,我去年采取的得是分組策略!🥸
?
將數據結構和計算機網絡分為一組
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絡一組
交替學習,每一組科目花費兩個小時。
教材使用的是王道,其實如果目標分數是100-120,王道是完全夠用的,網課直接聽咸魚學長的就很ok。🤓
?
咸魚學長講課幽默詼諧,知識點也解釋得通俗易懂。
?
我建議的復習順序是:數據結構 操作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
?
因為操作系統和計組有很多交叉知識點,所以組合策略相對于一門一門復習來說還是高效一些。
?
408的復習需要多輪滾動,多花時間,重復記憶!
?
爭取保證在考前能過四本書知識點兩遍以上!到后期一些獨立的知識點也需要每天重復背誦!!
?
考408的絕大部分人也需要考數學🤨
?
“408+數學”兩門課知識點加在一起,直接原地爆炸!
?
408和數學一個共通點就是知識點極其繁多,同時這兩門科目都是150分的大頭,那一個都不能丟。
?
所以必須要有計劃的,高效率的把這兩門拿下。要能在一樣的時間里,打出比別人更多的輸出!🤩
?
盡管我開始復習的時間晚,但是慶幸的是我找到了數學的高效復習方法。我基本上每天投入9小時的學習,其中將5小時用于數學,4小時用于408。我通常選擇下午復習408,每天主要深入研究一到兩個難點,通過查看答案、觀看視頻和搜索資料,確保我能夠徹底理解這些難點。
?
早上是我復習數學的高效時間,我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尤其是使用「知能行考研數學」來做題時,我有時會非常投入,完全停不下來。這里墻裂推薦一下🤩
?
知能行絕對是最高效的數學備考神器,沒有之一
?
知能行考研數學?
我本人是雙非一本的計算機專業,23考研一戰上岸的,考的是數二英二+408
?
我數二的成績是135,408的分數114,相信這個分數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夠用的。😉
?
我復習的時間不長,僅有半年不到,我是在七月份的暑假開始著手準備專業課的,此前我一直在糾結于選擇自命題還是408,且學校有幾門課,因此408的專業課直到暑假才開始啟動。🙋
?
我本科專業是軟件工程,對硬件相關的學的很少,因此408中的計算機組成原理這門課程十分讓我頭疼。而且我大學階段的高數基礎非常薄弱,大一期末才62,因此可以說我的高數是一片空白。😅
?
雖然我基礎薄弱,而且復習時間緊,但最終的結果我是很滿意的。408科目沒有拉垮,數學還考了高分
?
現在回想起來,我能夠成功一戰上岸主要歸功于注重效率的備考方法,能穩步提高復習效果,而且很好的平衡了408和數學這2個大頭的同步復習。
?
408綜述
408全稱是“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包括選擇題和簡答題兩個部分,其中選擇題40題,每題兩分,占80分。簡答題7題,包括計算機組成原理2題,操作系統2題,數據結構2題,計算機網絡1題。每題10分,共占70分。
408四個科目,由難到易是: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
考試時間為共3小時,共150分,四個科目在試卷中的占比如下所示:
這四門中,計算機組成原理是最難的,與硬件有一些結合,計算機網絡是知識點最瑣碎的,有些知識點不成體系,是孤零零的,因此只能靠反復背誦。😨
這幾年越來越多學校開始選擇408,相對于自命題的卷子,408是統考卷,由教育部統一命題。注意每年考綱的變化,會有一些考點的變動。😕
平衡408和數學
與依賴大量練習來訓練思維的數學不同,408的復習需要多輪滾動,多花時間,重復記憶!只要采取正確且高效的方法,408考試基本可以取得110-120的分數。😏
?
408復習資料
?
我采取的408復習策略是每天在專業課程上投入4小時的時間,將數據結構和計算機網絡一組,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組成原理一組,每天交替學習。我會在每組科目上花費2小時的時間,這樣既能保證復習進度,也能避免一門接一門學習,學完后?的導致前面的知識忘記的困擾。
?
我個人認為,如果對408的分數要求不過高,比如120分以內,使用王道的教材就足夠了,但若希望達到120分以上,就需要額外參考一些教材。王道的書籍非常適合考試,他們的內容專注于考試重點,而且咸魚老師的講解也非常易于理解,盡管計算機網絡的部分要稍遜一些。😕
?
然而,王道也有其明顯的缺點,即落后于每年考試大綱的變化。當考試大綱更改,新增了一些知識點時,這些新的內容在王道的書中是沒有涉及的,同時,一些冷門的知識點也講解得較少。
?
408考試中有40題選擇題,每題2分,總共80分,因此選擇題是至關重要的,選擇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往往非常繁雜,有時還包括一些較為冷門的知識點。因此,如果想要取得高分(120+),最好還是回顧教材,確保全方位的復習。🥸
?
推薦教材:
《計算機網絡(第五版)》謝希仁,電子工業出版社
《數據結構》嚴蔚敏,清華大學出版社
《計算機操作系統(修訂版)》湯子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計算機組成原理》唐朔飛,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數學復習資料
?
習題冊:[1800基礎部分,660所有,330所有,880一些,近10年真題,李林6套/4套卷],
視頻:[高數張宇基礎,武強化及沖刺,線代李永樂全程,李艷芳歷年真題講解]
軟件:[知能行考研數學]
?
先亮明觀點:考研時間寶貴,備考效率最重要,資料貪多嚼不爛,復習效果反而很差。
我在6月份進入了數學的強化階段,開始真真正正的獨立刷題,但很快就面對了殘酷的現實 - 我不知道如何解題,即使我認真地學習了,還是不會做!!
?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種感覺吧,一看就懂,一做就懵,我也不例外,跟著老師上課非常爽,寫起題來一臉懵逼。😰
?
當時我碰巧發現了【知能行考研數學】這個備考網站,可以免費測試各個章節的掌握程度,查找自己的薄弱點,就決定試一試!🤨
?
我從我最有把握的函數極限開始入手,最初以為我肯定能輕松通關到等級二,結果很快就敗下陣來,知能行很快就發現了我的軟肋——我不懂得如何使用泰勒公式,只記得 “上下同階,冪次最低”,但我卻不知道如何應用,這導致我在用泰勒公式進行展開時,完全是靠運氣。
?
我當時知道泰勒公式要展開,但展開到第幾項就糊里糊涂。例如這道求極限的題,第一次寫我就錯了,這道題里cosx?和后面的 cos2x,cos3x相乘時要如何展開,就不知道如何處理了。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當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知能行答案非常詳細,一步一步引導我泰勒展開到第幾項。😏
408復習經驗
?
數據結構
近幾年的真題表明,數據結構的應用題難度明顯上升,而編程算法題的難度下降。應用題的數據結構部分大多明確,我認為基本上是送分題。連王道強化班對應用題的篇幅也較少,沖刺階段的押題課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我覺得認真學習數據結構非常重要,在理解算法的基礎上大力記憶,反復重復,最終形成條件反射。😎
?
計算機組成原理
計算機組成原理主要分為五個知識點:數據表示運算、主存-cache、指令系統、CPU和總線、中斷和I/O。
在學習過程中,我建議對于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可以嘗試放慢速度,聽一兩遍老師的講解。如果這部分內容還是難以理解,那么可以先跳過,學習后面的內容,到強化階段再來解決。因為計組每個部分都有各自的框架,初次學習時可能難以構建整體的框架體系,而框架的確可以很好地幫助你理解知識點。🥳
?
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相比于計算機組成原理要簡單,同時知識點和計算機組成原理有高度重合,有許多類似的知識點,比如進程調度、內存分配策略和磁盤尋道等,學習時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類比來理解這些知識點,并將整個課程劃分為幾個模塊,在每個模塊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理解其特性。🧐
?
計算機?絡
王道對于計算機?絡的課程還是有些?缺,個?推薦湖科?教書匠?師,在b站上就可以免費觀看,對每個知識點講解的很透徹。湖科?教書匠?師在真題解析中,將每?種題?都抽絲剝繭,以最直觀的?式來呈現復雜的知識點,尤其是:滑動窗?計算題、IP協議與??劃分、擁塞控制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