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保司保費貴,是否物有所值》
這是羅師兄的原創文章
預計8-9分鐘讀完
作者:羅師兄??微信號:luoyun515
當我們想要買一份重疾險、儲蓄險等長期險時,
我們會發現,同樣的保障責任和保額,
不同保險公司的保費卻相差很大。
每次羅師兄給客戶朋友呈現出這種保費的差距的時候,
客戶朋友都會很自然的問上一句,
這小保險公司不會有什么問題吧?
言下之意就是,
貴總有貴的道理,便宜大致是沒好貨?
目前的保險市場仍處于信息不對稱,
所以同樣的保障責任和保額,
保費能相差30%-50%,
這中間的差距,
簡單來說就是品牌溢價。
那保險產品貴到底是貴在哪里呢?
便宜的保險產品會不會更難賠?
今天羅師兄就給大家理一下,
我們的保費都對應保險公司的哪些成本項?
換句話說,保費都花到哪里去了,
是花到了更好的保障服務上了么?
保費貴就更容易賠么?
保險產品的費率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自然費率,一類是均衡費率。
這個很容易理解。
自然費率是用在短期險上的,
就是繳一年保一年的,如醫療險、意外險等,
醫療險保費會隨人年齡的增長而自然增漲。
而均衡費率是用在長期險上的,
如重疾險、年金險、壽險等,
常見的如繳20年保障終身,
均衡費率意味著繳費期間
每年保費是恒定不變的。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
就是按均衡費率定價的保險產品的成本構成項,
分別為風險保費、附加保費和儲蓄保費三個部分。
一、什么是風險保費呢?
保險的本質是一種風險博弈,
我們作為單個個體對保險公司來講,
我們賭的是小概率事件。
而保險公司面對著大量的群體客戶
他們看到的是大概率事件。
也就是說,
在樣本數量足夠多的前提下,
保險公司的賠付成本是必然會發生且可以預測的。
舉個栗子,
有1萬個被保人,
一年之內發生風險的概率是1%,
那么保險公司可以預測出該年內預計會賠付100個人,
如果每人的保額都是10萬元,
那么保險公司該年的賠付成本就是1000萬。
而這個賠付成本,
就需要均攤到所有的投保人身上的,
所以風險保費就等于 1000萬除以1萬個被保人,
每人的風險保費就是1000元。
簡化計算,風險保費等于
保額10萬×出險概率1%,等于1千元。
所以影響風險保費的定價?
主要是風險發生概率和保額,
保額是客戶可以自己選擇的。
而風險概率,
是依據官方的?《經驗生命表》和《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
即各家保司用的都是同一套,
所以風險保費各大保司都是基本相同的。
有朋友會問,保險公司會通過拒賠來賺錢么?
答案當然是不會,
因為通過精算,
這部分的賠付成本早已算入保費當中,
所以合同約定該怎么賠,就會怎么賠。
并且現實中各家保險公司為了降低自身的賠付成本,
還會把風險保費以一定比例分保給再保險公司,
如中國再保險公司、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等,
從而分攤自身的賠付風險。
所以,再保險公司
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靠風險概率賺錢的保險公司。
臺前的保險公司看到符合約定的賠付都是會盡早賠付出去,
還能提升客戶滿意度。
而如果不符合理賠條件,
無論是大保司還是小保司都是不會賠付的。
保單的本質是一份合同,
能不能賠主要看合同條款,
跟保險公司的大小無關。
總結一下,
風險保費,
因為風險概率各家保司都是統一的,
且均通過再保險公司分保的,
這方面的成本,各大保司大差不差。
保險公司并不是以風險保費賺錢,
再保險公司才是以風險保費賺錢的保險公司。
二、什么是附加保費?
我們知道保險產品從設計,到運作,
再到銷售,再到售后等等,
整個運營都是有成本的。
這部分的成本就是附加保費,
其中包括:銷售費用、市場廣告費用投放、
場地經營成本、以及其他的運營管理成本等等。
比如風險保費是1000元,
為了獲取客戶投保做的營銷,
以及管理這些保單并提供相應的理賠服務等,
每份保單就會增加成本,如增加30%的費用,
那么總保費成本就是1300元。
附加保費與每個保險公司的運營模式高度相關,
其結果必然是相差很大。
有的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很高,
如,2017年某安公司的廣告成本是201億,
而當年的理賠金是211億 ,
與廣告支出相當。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
保險公司在營銷上支出的成本,
最終都會攤在保險產品的附加費用里,
也就是攤在它的客戶身上。
而有的保險公司因為知名度小,
為了能快速打開市場,
就會極致壓縮自己的運營成本,
很多保險公司會選擇保險經代渠道進行銷售,
這樣就節約了自身的大筆廣告支出、人員管理支出、場地經營成本等等,
其帶來的附加保費也就必然減少很多。
具體的附加保費對應的成本和利潤項,
可以去各保司的年度公開信息中查具體的數字。
這部分的主要成本歸結起來大頭主是銷售的成本。
縮減銷售成本可以讓利于投保人,
保險的產銷分離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
從美國加拿大的市場來看,
保險產品通過經紀人銷售的占比超過了50%。
在日本,
實體的保險超市,正在流行,
成為投保人的一站式保險配置方式,
而保險公司只需要設計出性價比高,
保障責任創新的保險產品即可。
三、什么是儲蓄保費呢?
還記得上面講過均衡費率么,
例如一份保費是1萬,
繳費年限為20年,
保障終身的重疾險。
對于投保人而言,
我們選擇了均衡費率,
實際上就是將未來的保費提前勻了一部分給到保險公司。
按照自然費率而言,
年齡越小保費越便宜,
也許我們最開始的自然費率就幾百塊,
而我們繳費的這1萬。
這多出來的保費,
就相當于我們將資金借給了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用這部分資金去投資獲利。
但資金出借是有成本的,
白話說,就是資金有利息成本。
而且這陸續進入的幾十萬總保費,
在理賠之前的三五十年的超長周期下,
通過保險公司專業的投資部門運作,
產生的收益也會相當可觀。
這就解釋了同樣是保障終身的長期險,
為什么年齡越小實際保障周期越長,
反而重疾險的保費卻更加便宜了。
因為投入的保費產生了利息。
在預定利率的前提下,
每隔21年,
我們的本金就會翻番,
所以是相當可觀的利息收入。
再回到保險公司向我們借錢這個比喻上,
保險公司也會預期給到我們的回報利率?
也就是保險公司的攬資成本,
這個利率就是保險產品設計時候的一個參數,稱為預定利率,
預定利率越高,
保險公司就要支付給我們更多的利息,
而給到我們的利息又體現在覆蓋掉部分保費,
所以,對客戶而言我們的保費就會越低。
預定利率越低,我們的保費就會越高。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均衡費率可以繳費一定時間后如20年,
但保單可以保終身。
而自然費率,買一年管一年,
因為沒有附加儲蓄保費,
是需要終身繳費的,
而保費還會隨年齡增長而增漲,
年齡越大保費增漲幅度越大。
國家為了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
會規定預定利率的上限,
2013年這個上限是2.5%,
之后調整為3.5%,
2023年又要調整為3%,
采用3.5%預定利率定價的重疾險產品,
保費比2.5%預定利率的重疾產品要便宜30%左右。
而采用3%預定利率定價的重疾險
保費又要比3.5%預定利率的重疾險要貴18%左右。
關于保險的預定利率,可參考:
預定利率下調,保費為什么要上漲?
保險預定利率還會下調嗎?
回到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賺錢最主要是靠利差,
利差就是通過收攬的儲蓄保費,
利用超長期的資金沉淀,
去持有一些長投資周期的高收益資產,
再扣除上面說的攬資成本
從而獲得利潤。
每個保險產品所采用的產品預定利率不同,
這個大大影響保險產品的定價。
有的保司為了打市場就會采取最高的預定利率上限去設計產品?
從而充分讓利給投保人,
而有的保司為了給股東帶來更多的財務回報,
就會適當降低預定利率,
從而提升自己的利差收益,
通過投資收益賺利差才是保司的主要盈利來源。
所以儲蓄保費的高低,
影響的是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
這塊成本跟我們買的保險服務也沒有關系。
總結下:
通過保險產品成本項的分析,
大家就很清楚知道自己的保費
貴在了什么地方,
至于保司的服務水平實際上是附加費率上的投入,
這部分的成本帶來的保費差異會有一些,
但運營模式差異才是影響附加費率的核心因素。
另外品牌溢價帶給客戶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安全感,
我們愿意為之付多一些保費,無可厚非。
只是羅師兄覺得愿意為服務和安心買單
的這部分溢價在20%左右就比較合適了,
長期險,保司能給我們的理賠服務?
也許就那么一次兩次,
且不是必然發生,
反而短期險出險概率高且頻繁,
因而更需要注重保司服務。
綜上,為保險公司提供20%的溢價空間是可以的,
再高就劃不來了。
所以呢,挑選一款保險產品,
保險條款對應保障責任的多與少?
以及是否合理,
要大過保險公司的重要性。
保障責任才是保費定價的基礎。
看貨比價,允許保司品牌適當溢價,
是購買保險產品的正確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