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格式:mount 文件系統類型?? [選項]??? 掛接設備
(2)說明:將某個文件系統掛載到某個目錄上。當這個命令執行成功后,直到使用 umount 將這個文件系統移除為止。
(3)舉例:
一般建議加載到/mnt下好些,方便統一管理
a.裝載光盤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nt/cdrom :光盤的文件系統類型為 iso9660
b.裝載U盤
mkdir /mnt/usb
fdisk –l?? /dev/sdb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sdb1 /mnt/usb
c.裝載fat32 的分區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hda7 /mnt/cdrom
d.裝載ntfs的分區
mount –t ntfs -o iocharset=cp936 /dev/hda7 /mnt/cdrom
e.裝載iso 文件
mount -o loop /abc.iso /mnt/cdrom
(mkisofs –o abc.iso /usr/src/redhat)
f.裝載軟盤
mount /dev/fd0 /mnt/floppy
所有/etc/fstab 內容 mount -a
(4)文件系統類型參數
<文件系統類型> 指定設備的文件系統類型,常見的有:
minix linux 最早使用的文件系統
ext2 linux 目前常用的文件系統
msdos MS-DOS的fat,就是fat16
vfat windows98常用的fat32
nfs 網絡文件系統
iso9660 CD-ROM光盤標準文件系統
ntfs windows NT 2000的文件系統
hpfs OS/2文件系統
auto 自動檢測文件系統
(5)<選項> 指定掛載文件系統時的選項。有些也可用在 /etc/fstab 中。常用的如下:
codepage=XXX 代碼頁
iocharset=XXX 字符集
ro 以只讀方式掛載?????
rw 以讀寫方式掛載
nouser 使一般用戶無法掛載
User 可以讓一般用戶掛載設備2.umount 命令
(1)一般格式:umount 設備名 安裝目錄
(2)說明:用于卸載已安裝的某個文件系統。
(3)舉例:
umount?? /mnt/cdrom
umount?? /mnt/usb
3.df 命令
(1)一般格式:df [選項]
(2)說明:列出各文件系統的磁盤空間使用情況。
(3)舉例: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hda2?? 1361587??? 1246406??? 44823??? 97%???? /
第1列是代表文件系統對應的設備文件的路徑名;
第2列給出分區包含的數據塊(1024字節)的數目;
第3,4列分別表示已用的和可用的數據塊數目。
清單中Use%列表示普通用戶空間使用的百分比,即使這一數字達到100%,分區仍然留有系統管理員使用的空間。
最后,Mounted on列表示文件系統的安裝點。
4.du 命令
(1)一般格式:du [選項] [Names…]
(2)說明:英文原義為“disk usage”,統計目錄(或文件)所占磁盤空間的大小。
(3)各個選項含義如下:
-s 對每個Names參數只給出占用的數據塊總數。
-a 遞歸地顯示指定目錄中各文件及子孫目錄中各文件占用的數據塊數。若既不指定-s,也不指定-a,則只顯示Names中的每一個目錄及其中的各子目錄所占的磁盤塊數。
-b 以字節為單位列出磁盤空間使用情況(系統缺省以 k 字節為單位)。
-k 以1024字節為單位列出磁盤空間使用情況。
-c 最后再加上一個總計(系統缺省設置)。
-l 計算所有的文件大小。
-x 跳過在不同文件系統上的目錄不予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