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
和相親對象聊天就像ping服務器
每發一條消息
就像發出一條Ping命令
等待對方回復從而得到響應速度結果
但是難受的是
這個響應速度永遠無法做到秒級
少點幾分鐘
多則幾十分鐘
甚至幾十個小時才有響應
有時候真希望對方不要響應了
就能判斷此處Ping不通
從此斷了念想...
你是否也像這位旁友一樣苦惱?
也許是你的TCP方式
對這位女生不管用啦
換換UDP方式,也許有奇效~
今天七夕節
小編就來給你支幾招
順便測一下和相親對象聊天的你
屬于哪種類型
▼
首先了解什么是TCP?
TCP的中文名是傳輸控制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其目的是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并在相互進行通信的設備或服務之間保持一個虛擬連接。

當一臺計算機想要與另一臺計算機通訊時,兩臺計算機之間的通信需要暢通且可靠,這樣才能保證正確收發數據。
例如,當你想查看網頁或查看電子郵件時,希望完整且按順序查看網頁,而不丟失任何內容。當你下載文件時,希望獲得的是完整的文件,而不僅僅是文件的一部分,因為如果數據丟失或亂序,都不是你希望得到的結果,于是就用到了TCP。
關于TCP,最著名的是它的三次“握手”,也就是 一個TCP連接必須要經過三次對話才能建立起來。
第一次握手
客戶端向服務端發送連接請求報文段。該報文段中包含自身的數據通訊初始序號。請求發送后,客戶端便進入SYN-SENT狀態。
第二次握手
服務端收到連接請求報文段后,如果同意連接,則會發送一個應答,該應答中也會包含自身的數據通訊初始序號,發送完成后便進入SYN-RECEIVED狀態。
第三次握手
當客戶端收到連接同意的應答后,還要向服務端發送一個確認報文。客戶端發完這個報文段后便進入ESTABLISHED狀態,服務端收到這個應答后也進入ESTABLISHED狀態,此時連接建立成功。
三次“對話”的目的是使數據包的發送和接收同步, 經過三次“對話”之后,客戶端才向服務端正式發送數據。
什么是UDP?
再來說UDP。UDP的中文名是用戶數據報協議(User Datagram Protocol),在網絡中它與TCP協議一樣用于處理數據包。
UDP最大的特點是它是一種無連接的協議,所以在傳遞數據時非常快,并且當報文發送之后,是無法得知其是否安全完整到達的。

你是TCP還是UDP?
科普部分結束,我們進入正題。
為了方便理解什么是TCP和UDP,接下來我們請好人A和好人B分辨扮演TCP和UDP,然后請女神來扮演服務端。這樣你就明白兩種和相親對象的聊天方式,區別在哪里了。
首先是TCP:
好人A很喜歡他的女神,但是女神對他愛理不理,于是好人A想辦法打聽到了女神喜歡吃的零食,想通過美食來拉近兩者的關系,而且好人A辦事比較周到,在送給女神零食前,先禮貌地問女神:

這就是TCP,好人A得先跟女神“三次握手”,確定女神在家并且想要零食再送。可以說是一位禮貌又得體的暖男。
再來看看UDP:
好人B也喜歡這位女神,雖然女神對他愛理不理,但好人B總是很有自信的樣子。有一天,好人B得知女神喜歡吃零食,但對于喜歡吃哪種零食,好人B并不關心,所以買了好多好多零食送給女神,準備直接送過去!

這就是UDP,在得知女神的地址后,立即發送大量數據(零食),但是數據并不可靠(里面也有女神不喜歡吃的零食)。可以說是一位渾身散發著自信的土豪。
聽完上面的比喻,你該明白TCP和UDP的區別的了吧。總結一下:
由TCP的三次握手可以看出,TCP使用面向連接的協議。面向連接意味著通信設備應在傳輸數據之前建立連接,并在傳輸數據之后關閉連接。因此TCP是可靠的,因為它可以確保將數據傳送到目標路由器,從而適合要求可靠傳輸的應用,例如文件傳輸。
但另一方面,TCP傳輸數據速度比UDP慢,并且連接對象個數只能是一對一通信,因此從效率上來說比UDP要差。
而UDP由于是一種無連接的協議,維護連接和終止連接沒有開銷,因此UDP不能保證將數據傳送到目標,從而損失了可靠性。
但同時UDP不止支持一對一的傳輸方式,同樣支持一對多,多對多,多對一的方式,也就是說UDP提供了單播,多播,廣播的功能,因此UDP對于廣播和多播類型的網絡傳輸非常有效。

專情暖男的好人A和花心土豪的好人B
你是哪種類型呢?
當然,如果對方遲遲沒有響應
也不一定要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也許只是對方服務器過載,Ping的人太多
你排隊列后面去了
開個玩笑~
七夕節的今天
祝有情人終成眷屬
還是單身的你,明天脫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