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釋,關鍵字,標識符
1.注釋
(1)注釋:解釋說明程序的而文字。
(2)注釋的分類:單行注釋 格式: //注釋的文字
多行注釋 格式:/*注釋的文字*/
文檔注釋 格式:/**注釋的文字*/
(3)注釋的作用:解釋說明程序,調試程序。
2.關鍵字
(1)關鍵字:java語言中被賦予特殊含義的單詞
(2)特點:字母都是小寫
(3)常見的關鍵字
3.標識符
標識符:給類、接口、方法、變量、常量、等起名時使用的字符。
組成規則:(1)英文字母的大小寫;(2)數字字符;(3)$和-
注意事項:(1)不能以數字開頭;(2)不能是java中的關鍵字;(3)區分大小寫。
包(文件夾):解決同一目錄下不能同時存在兩個相同名稱的文件,字母都是小寫。
類或接口:一個單詞 首字母大寫,其余字母小寫;多個單詞 每個單詞首字母大寫,其余字母小寫。
方法或變量:一個單詞 字母全是小寫;多個單詞,從第二個單詞開始首字母大寫,其余字母小寫。
常量:一個單詞 字母全是大寫;多個單詞 字母全是大寫,每個單詞之間用-隔開。
2.常量
1.常量:程序執行過程中不發生改變的量
2.常量分類
(1)自定義常量
(2)字面值常量
字符串常量:用雙引號括起來的內容
整數常量
小數常量
字符常量:用單引號括起來的內容
布爾常量:只有true和false
空常量:null
整數常量的四種表現形式:二進制 0b開頭,八進制 0開頭,十進制,一般表示方法,十六進制 0x開頭。
3.原碼、反碼、補碼
正數:原碼=反碼=補碼
負數:反碼:符號位除外,其他位按位取反;補碼:在反碼的末位+1。
原碼控制計算機底層,補碼顯示運算結果。
3.變量
1.變量:程序執行過程中在某個范圍可以發生改變的量,變量其實是內存中的一小塊區域。
2.定義格式:數據類型 變量名 = 變量值
3.數據類型的分類
(1)基本數據類型;
(2)引用數據類型。
基本數據類型分類
數值型:整數型 byte(1個字節)、short(2個字節)、int(4個字節)、long(8個字節);浮點型 float(4個字節)、double(8個字節)。
字符型 char(2個字節)。
布爾型:boolean (1個字節)
4.數據類型轉換
(1)隱式轉換
默認轉換原則:a.boolean類型不能轉換為其他數據類型;b.byte,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c.byte,short,char之間不轉換,參與運算時首先轉換為int類型
(2)強制轉換
格式:目標數據類型 變量名=(目標數據類型)(被轉換數據)
注意:盡量不要進行強制轉換,可能會損失精度
ASCII碼表的三個值 :‘0’ 48 ‘A’ 65 ‘a’ 97
4.運算符
1.運算符:對常量和變量進行操作的符號
2.分類:算數運算符、賦值運算符、比較運算符、邏輯運算符、位運算符、三目運算符。
3.算數運算符:+,-,,/,%,++,--
++,--運算:
放在操作數的前面,先自增或自減,然后再參與運算。放在操作數后面,先參與運算,再自增或自減。
4.賦值運算符:=,+=,-=,=,/=,%=
+= 把左邊和右邊做加法,然后賦值給左邊。賦值運算符的左邊數據必須是一個變量。
short s=1;s=s+1;和short s=1;s+=1;的區別
s=s+1;需要強制類型轉換,運算結果為int型,s+=1直接可以運算,運算結果仍為short型。
5.比較(關系)運算符:==、!=,,<=,>=,instanceof。運算結果都為boolean類型的。
6.邏輯運算符:&、|、!、^(異或)、&&(短路與)、||(短路或)
^ 相同為false,不同為true。
&&和&區別:最終結果一樣,&&具有短路效果,左邊是false,右邊不執行。
7.位運算:&、|、^、~(按位取反)、<>(右移),>>>(無符號右移)
位運算直接進行二進制補碼進行運算。
異或^的特點:一個數據被另一個數據位異或兩次,該數本身不變。
8.三元運算符
(關系表達式)?表達式1:表達式2;
計算表達式的值,如果為true,運算結果為表達式1,如果為false,運算結果為表達式2。
5.鍵盤錄入數據
作用:(1)讓程序的數據更符合開發的數據;(2)讓程序更靈活。
格式
a.導包:格式:import java.util.Scanner;
位置:class上面
b.創建對象:格式: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c.通過對象獲取數據:int x = sc.next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