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函數式編程

Python 函數式編程

轉自:https://www.liaoxuefeng.com/wiki/1016959663602400/1017328525009056,推薦去該鏈接讀原文,有習題和熱烈的評論區交流。

函數式編程

函數是Python內建支持的一種封裝,我們通過把大段代碼拆成函數,通過一層一層的函數調用,就可以把復雜任務分解成簡單的任務,這種分解可以稱之為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函數就是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的基本單元。

而函數式編程(請注意多了一個“式”字)——Functional Programming,雖然也可以歸結到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但其思想更接近數學計算。

我們首先要搞明白計算機(Computer)和計算(Compute)的概念。

在計算機的層次上,CPU執行的是加減乘除的指令代碼,以及各種條件判斷和跳轉指令,所以,匯編語言是最貼近計算機的語言。

而計算則指數學意義上的計算,越是抽象的計算,離計算機硬件越遠。

對應到編程語言,就是越低級的語言,越貼近計算機,抽象程度低,執行效率高,比如C語言;越高級的語言,越貼近計算,抽象程度高,執行效率低,比如Lisp語言。

函數式編程就是一種抽象程度很高的編程范式,純粹的函數式編程語言編寫的函數沒有變量,因此,任意一個函數,只要輸入是確定的,輸出就是確定的,這種純函數我們稱之為沒有副作用。而允許使用變量的程序設計語言,由于函數內部的變量狀態不確定,同樣的輸入,可能得到不同的輸出,因此,這種函數是有副作用的。

函數式編程的一個特點就是,允許把函數本身作為參數傳入另一個函數,還允許返回一個函數!

Python對函數式編程提供部分支持。由于Python允許使用變量,因此,Python不是純函數式編程語言

高階函數

map/reduce

Python內建了map()reduce()函數。

如果你讀過Google的那篇大名鼎鼎的論文 “MapReduce: Simplified Data Processing on Large Clusters”,你就能大概明白map/reduce的概念。

map

我們先看map。map()函數接收兩個參數,一個是函數,一個是Iterablemap將傳入的函數依次作用到序列的每個元素,并把結果作為新的Iterator返回

舉例說明,比如我們有一個函數f(x)=x2,要把這個函數作用在一個list [1, 2, 3, 4, 5, 6, 7, 8, 9]上,就可以用map()實現如下:

            f(x) = x * x││┌───┬───┬───┬───┼───┬───┬───┬───┐│   │   │   │   │   │   │   │   │▼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

現在,我們用Python代碼實現:

>>> def f(x):
...     return x * x
...
>>> r = map(f, [1, 2, 3, 4, 5, 6, 7, 8, 9])
>>> list(r)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map()傳入的第一個參數是f,即函數對象本身。由于結果r是一個IteratorIterator是惰性序列,因此通過list()函數讓它把整個序列都計算出來并返回一個list。

你可能會想,不需要map()函數,寫一個循環,也可以計算出結果:

L = []
for n in [1, 2, 3, 4, 5, 6, 7, 8, 9]:L.append(f(n))
print(L)

的確可以,但是,從上面的循環代碼,能一眼看明白“把f(x)作用在list的每一個元素并把結果生成一個新的list”嗎?

所以,map()作為高階函數,事實上它把運算規則抽象了,因此,我們不但可以計算簡單的f(x)=x2,還可以計算任意復雜的函數,比如,把這個list所有數字轉為字符串:

>>> list(map(str,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只需要一行代碼。

reduce

再看reduce的用法。reduce把一個函數作用在一個序列[x1, x2, x3, ...]上,這個函數必須接收兩個參數,reduce把結果繼續和序列的下一個元素做累積計算,其效果就是:

reduce(f, [x1, x2, x3, x4]) = f(f(f(x1, x2), x3), x4)

比方說對一個序列求和,就可以用reduce實現:

>>>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 def add(x, y):
...     return x + y
...
>>> reduce(add, [1, 3, 5, 7, 9])
25

當然求和運算可以直接用Python內建函數sum(),沒必要動用reduce

但是如果要把序列[1, 3, 5, 7, 9]變換成整數13579reduce就可以派上用場:

>>>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 def fn(x, y):
...     return x * 10 + y
...
>>> reduce(fn, [1, 3, 5, 7, 9])
13579

這個例子本身沒多大用處,但是,如果考慮到字符串str也是一個序列,對上面的例子稍加改動,配合map(),我們就可以寫出把str轉換為int的函數:

>>>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 def fn(x, y):
...     return x * 10 + y
...
>>> def char2num(s):
...     digits =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     return digits[s]
...
>>> reduce(fn, map(char2num, '13579'))
13579

整理成一個str2int的函數就是: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DIGITS =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def str2int(s):def fn(x, y):return x * 10 + ydef char2num(s):return DIGITS[s]return reduce(fn, map(char2num, s))

還可以用lambda函數進一步簡化成: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DIGITS =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def char2num(s):return DIGITS[s]def str2int(s):return reduce(lambda x, y: x * 10 + y, map(char2num, s))

也就是說,假設Python沒有提供int()函數,你完全可以自己寫一個把字符串轉化為整數的函數,而且只需要幾行代碼!

lambda函數的用法在后面介紹。

filter

Python內建的filter()函數用于過濾序列。

map()類似,filter()也接收一個函數和一個序列。和map()不同的是,filter()把傳入的函數依次作用于每個元素,然后根據返回值是True還是False決定保留還是丟棄該元素

例如,在一個list中,刪掉偶數,只保留奇數,可以這么寫:

def is_odd(n):return n % 2 == 1list(filter(is_odd, [1, 2, 4, 5, 6, 9, 10, 15]))
# 結果: [1, 5, 9, 15]

把一個序列中的空字符串刪掉,可以這么寫:

def not_empty(s):return s and s.strip()list(filter(not_empty, ['A', '', 'B', None, 'C', '  ']))
# 結果: ['A', 'B', 'C']

可見用filter()這個高階函數,關鍵在于正確實現一個“篩選”函數。

注意到filter()函數返回的是一個Iterator,也就是一個惰性序列,所以要強迫filter()完成計算結果,需要用list()函數獲得所有結果并返回list。

用filter求素數

計算素數的一個方法是埃氏篩法,它的算法理解起來非常簡單:

首先,列出從2開始的所有自然數,構造一個序列: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取序列的第一個數2,它一定是素數,然后用2把序列的2的倍數篩掉: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取新序列的第一個數3,它一定是素數,然后用3把序列的3的倍數篩掉: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取新序列的第一個數5,然后用5把序列的5的倍數篩掉: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不斷篩下去,就可以得到所有的素數。

用Python來實現這個算法,可以先構造一個從3開始的奇數序列:

def _odd_iter():n = 1while True:n = n + 2yield n

注意這是一個生成器,并且是一個無限序列。

然后定義一個篩選函數:

def _not_divisible(n):return lambda x: x % n > 0

最后,定義一個生成器,不斷返回下一個素數:

def primes():yield 2it = _odd_iter() # 初始序列while True:n = next(it) # 返回序列的第一個數yield nit = filter(_not_divisible(n), it) # 構造新序列

這個生成器先返回第一個素數2,然后,利用filter()不斷產生篩選后的新的序列。

由于primes()也是一個無限序列,所以調用時需要設置一個退出循環的條件:

# 打印1000以內的素數:
for n in primes():if n < 1000:print(n)else:break

注意到Iterator是惰性計算的序列,所以我們可以用Python表示“全體自然數”,“全體素數”這樣的序列,而代碼非常簡潔。

小結filter()的作用是從一個序列中篩出符合條件的元素。由于filter()使用了惰性計算,所以只有在取filter()結果的時候,才會真正篩選并每次返回下一個篩出的元素。

sorted

排序也是在程序中經常用到的算法。無論使用冒泡排序還是快速排序,排序的核心是比較兩個元素的大小。如果是數字,我們可以直接比較,但如果是字符串或者兩個dict呢?直接比較數學上的大小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比較的過程必須通過函數抽象出來。

Python內置的sorted()函數就可以對list進行排序:

>>> sorted([36, 5, -12, 9, -21])
[-21, -12, 5, 9, 36]

此外,sorted()函數也是一個高階函數,它還可以接收一個key函數來實現自定義的排序,例如按絕對值大小排序:

>>> sorted([36, 5, -12, 9, -21], key=abs)
[5, 9, -12, -21, 36]

key指定的函數將作用于list的每一個元素上,并根據key函數返回的結果進行排序。對比原始的list和經過key=abs處理過的list:

list = [36, 5, -12, 9, -21]keys = [36, 5,  12, 9,  21]

然后sorted()函數按照keys進行排序,并按照對應關系返回list相應的元素:

keys排序結果 => [5, 9,  12,  21, 36]|  |    |    |   |
最終結果     => [5, 9, -12, -21, 36]

我們再看一個字符串排序的例子:

>>> sorted(['bob', 'about', 'Zoo', 'Credit'])
['Credit', 'Zoo', 'about', 'bob']

默認情況下,對字符串排序,是按照ASCII的大小比較的,由于'Z' < 'a',結果,大寫字母Z會排在小寫字母a的前面。

現在,我們提出排序應該忽略大小寫,按照字母序排序。要實現這個算法,不必對現有代碼大加改動,只要我們能用一個key函數把字符串映射為忽略大小寫排序即可。忽略大小寫來比較兩個字符串,實際上就是先把字符串都變成大寫(或者都變成小寫),再比較。

這樣,我們給sorted傳入key函數,即可實現忽略大小寫的排序:

>>> sorted(['bob', 'about', 'Zoo', 'Credit'], key=str.lower)
['about', 'bob', 'Credit', 'Zoo']

要進行反向排序,不必改動key函數,可以傳入第三個參數reverse=True

>>> sorted(['bob', 'about', 'Zoo', 'Credit'], key=str.lower, reverse=True)
['Zoo', 'Credit', 'bob', 'about']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高階函數的抽象能力是非常強大的,而且,核心代碼可以保持得非常簡潔。

小結sorted()也是一個高階函數。用sorted()排序的關鍵在于實現一個映射函數。

返回函數

高階函數除了可以接受函數作為參數外,還可以把函數作為結果值返回

我們來實現一個可變參數的求和。通常情況下,求和的函數是這樣定義的:

def calc_sum(*args):ax = 0for n in args:ax = ax + nreturn ax

但是,如果不需要立刻求和,而是在后面的代碼中,根據需要再計算怎么辦?可以不返回求和的結果,而是返回求和的函數:

def lazy_sum(*args):def sum():ax = 0for n in args:ax = ax + nreturn axreturn sum

當我們調用lazy_sum()時,返回的并不是求和結果,而是求和函數

>>> f = lazy_sum(1, 3, 5, 7, 9)
>>> f
<function lazy_sum.<locals>.sum at 0x101c6ed90>

調用函數f時,才真正計算求和的結果

>>> f()
25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在函數lazy_sum中又定義了函數sum,并且,內部函數sum可以引用外部函數lazy_sum的參數和局部變量,當lazy_sum返回函數sum時,相關參數和變量都保存在返回的函數中,這種稱為“閉包(Closure)”的程序結構擁有極大的威力。

請再注意一點,當我們調用lazy_sum()時,每次調用都會返回一個新的函數,即使傳入相同的參數:

>>> f1 = lazy_sum(1, 3, 5, 7, 9)
>>> f2 = lazy_sum(1, 3, 5, 7, 9)
>>> f1==f2
False

f1()f2()的調用結果互不影響。

閉包

注意到返回的函數在其定義內部引用了局部變量args,所以,當一個函數返回了一個函數后,其內部的局部變量還被新函數引用,所以,閉包用起來簡單,實現起來可不容易。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返回的函數并沒有立刻執行,而是直到調用了f()才執行。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def count():fs = []for i in range(1, 4):def f():return i*ifs.append(f)return fsf1, f2, f3 = count()

在上面的例子中,每次循環,都創建了一個新的函數,然后,把創建的3個函數都返回了。

你可能認為調用f1()f2()f3()結果應該是149,但實際結果是:

>>> f1()
9
>>> f2()
9
>>> f3()
9

全部都是9!原因就在于返回的函數引用了變量i,但它并非立刻執行。等到3個函數都返回時,它們所引用的變量i已經變成了3,因此最終結果為9

返回閉包時牢記一點:返回函數不要引用任何循環變量,或者后續會發生變化的變量。

如果一定要引用循環變量怎么辦?方法是再創建一個函數,用該函數的參數綁定循環變量當前的值,無論該循環變量后續如何更改,已綁定到函數參數的值不變:

def count():def f(j):def g():return j*jreturn gfs = []for i in range(1, 4):fs.append(f(i)) # f(i)立刻被執行,因此i的當前值被傳入f()return fs

再看看結果:

>>> f1, f2, f3 = count()
>>> f1()
1
>>> f2()
4
>>> f3()
9

缺點是代碼較長,可利用lambda函數縮短代碼。

nonlocal

使用閉包,就是內層函數引用了外層函數的局部變量。如果只是讀外層變量的值,我們會發現返回的閉包函數調用一切正常:

def inc():x = 0def fn():# 僅讀取x的值:return x + 1return fnf = inc()
print(f()) # 1
print(f()) # 1

但是,如果對外層變量賦值,由于Python解釋器會把x當作函數fn()的局部變量,它會報錯:

def inc():x = 0def fn():# nonlocal xx = x + 1return xreturn fnf = inc()
print(f()) # 1
print(f()) # 2

運行報錯: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File "/app/main.py", line 11, in <module>print(f()) # 1File "/app/main.py", line 6, in fnx = x + 1
UnboundLocalError: local variable 'x'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

原因是x作為局部變量并沒有初始化,直接計算x+1是不行的。但我們其實是想引用inc()函數內部的x,所以需要在fn()函數內部加一個nonlocal x的聲明。加上這個聲明后,解釋器把fn()x看作外層函數的局部變量,它已經被初始化了,可以正確計算x+1

使用閉包時,對外層變量賦值前,需要先使用nonlocal聲明該變量不是當前函數的局部變量。

小結:一個函數可以返回一個計算結果,也可以返回一個函數。返回一個函數時,牢記該函數并未執行,返回函數中不要引用任何可能會變化的變量。

匿名函數

當我們在傳入函數時,有些時候,不需要顯式地定義函數,直接傳入匿名函數更方便。

在Python中,對匿名函數提供了有限支持。還是以map()函數為例,計算f(x)=x2時,除了定義一個f(x)的函數外,還可以直接傳入匿名函數:

>>> list(map(lambda x: x * x, [1, 2, 3, 4, 5, 6, 7, 8, 9]))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匿名函數lambda x: x * x實際上就是:

def f(x):return x * x

關鍵字lambda表示匿名函數,冒號前面的x表示函數參數,后面是返回值。

匿名函數有個限制,就是只能有一個表達式,不用寫return,返回值就是該表達式的結果。

用匿名函數有個好處,因為函數沒有名字,不必擔心函數名沖突。此外,匿名函數也是一個函數對象,也可以把匿名函數賦值給一個變量,再利用變量來調用該函數:

>>> f = lambda x: x * x
>>> f
<function <lambda> at 0x101c6ef28>
>>> f(5)
25

同樣,也可以把匿名函數作為返回值返回,比如:

def build(x, y):return lambda: x * x + y * y

小結:Python對匿名函數的支持有限,只有一些簡單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匿名函數。

裝飾器

由于函數也是一個對象,而且函數對象可以被賦值給變量,所以,通過變量也能調用該函數。

>>> def now():
...     print('2015-3-25')
...
>>> f = now
>>> f()
2015-3-25

函數對象有一個__name__屬性,可以拿到函數的名字:

>>> now.__name__
'now'
>>> f.__name__
'now'

現在,假設我們要增強now()函數的功能,比如,在函數調用前后自動打印日志,但又不希望修改now()函數的定義,這種在代碼運行期間動態增加功能的方式,稱之為“裝飾器”(Decorator)

本質上,decorator就是一個返回函數的高階函數。所以,我們要定義一個能打印日志的decorator,可以定義如下:

def log(func):def wrapper(*args, **kw):print('call %s():' % func.__name__)return func(*args, **kw)return wrapper

觀察上面的log,因為它是一個decorator,所以接受一個函數作為參數,并返回一個函數。我們要借助Python的@語法,把decorator置于函數的定義處:

@log
def now():print('2015-3-25')

調用now()函數,不僅會運行now()函數本身,還會在運行now()函數前打印一行日志:

>>> now()
call now():
2015-3-25

@log放到now()函數的定義處,相當于執行了語句:

now = log(now)

由于log()是一個decorator,返回一個函數,所以,原來的now()函數仍然存在,只是現在同名的now變量指向了新的函數,于是調用now()將執行新函數,即在log()函數中返回的wrapper()函數。

wrapper()函數的參數定義是(*args, **kw),因此,wrapper()函數可以接受任意參數的調用。在wrapper()函數內,首先打印日志,再緊接著調用原始函數。

如果decorator本身需要傳入參數,那就需要編寫一個返回decorator的高階函數,寫出來會更復雜。比如,要自定義log的文本:

def log(text):def decorator(func):def wrapper(*args, **kw):print('%s %s():' % (text, func.__name__))return func(*args, **kw)return wrapperreturn decorator

這個3層嵌套的decorator用法如下:

@log('execute')
def now():print('2015-3-25')

執行結果如下:

>>> now()
execute now():
2015-3-25

和兩層嵌套的decorator相比,3層嵌套的效果是這樣的:

>>> now = log('execute')(now)

我們來剖析上面的語句,首先執行log('execute'),返回的是decorator函數,再調用返回的函數,參數是now函數,返回值最終是wrapper函數。

以上兩種decorator的定義都沒有問題,但還差最后一步。因為我們講了函數也是對象,它有__name__等屬性,但你去看經過decorator裝飾之后的函數,它們的__name__已經從原來的'now'變成了'wrapper'

>>> now.__name__
'wrapper'

因為返回的那個wrapper()函數名字就是'wrapper',所以,需要把原始函數的__name__等屬性復制到wrapper()函數中,否則,有些依賴函數簽名的代碼執行就會出錯。

不需要編寫wrapper.__name__ = func.__name__這樣的代碼,Python內置的functools.wraps就是干這個事的,所以,一個完整的decorator的寫法如下:

import functoolsdef log(func):@functools.wraps(func)def wrapper(*args, **kw):print('call %s():' % func.__name__)return func(*args, **kw)return wrapper

或者針對帶參數的decorator:

import functoolsdef log(text):def decorator(func):@functools.wraps(func)def wrapper(*args, **kw):print('%s %s():' % (text, func.__name__))return func(*args, **kw)return wrapperreturn decorator

import functools是導入functools模塊。模塊的概念稍候講解。現在,只需記住在定義wrapper()的前面加上@functools.wraps(func)即可。

小結:在面向對象(OOP)的設計模式中,decorator被稱為裝飾模式。OOP的裝飾模式需要通過繼承和組合來實現,而Python除了能支持OOP的decorator外,直接從語法層次支持decorator。Python的decorator可以用函數實現,也可以用類實現。

decorator可以增強函數的功能,定義起來雖然有點復雜,但使用起來非常靈活和方便。

偏函數

Python的functools模塊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功能,其中一個就是偏函數(Partial function)。要注意,這里的偏函數和數學意義上的偏函數不一樣。

在介紹函數參數的時候,我們講到,通過設定參數的默認值,可以降低函數調用的難度。而偏函數也可以做到這一點。舉例如下:

int()函數可以把字符串轉換為整數,當僅傳入字符串時,int()函數默認按十進制轉換:

>>> int('12345')
12345

int()函數還提供額外的base參數,默認值為10。如果傳入base參數,就可以做N進制的轉換:

>>> int('12345', base=8)
5349
>>> int('12345', 16)
74565

假設要轉換大量的二進制字符串,每次都傳入int(x, base=2)非常麻煩,于是,我們想到,可以定義一個int2()的函數,默認把base=2傳進去:

def int2(x, base=2):return int(x, base)

這樣,我們轉換二進制就非常方便了:

>>> int2('1000000')
64
>>> int2('1010101')
85

functools.partial就是幫助我們創建一個偏函數的,不需要我們自己定義int2(),可以直接使用下面的代碼創建一個新的函數int2

>>> import functools
>>> int2 = functools.partial(int, base=2)
>>> int2('1000000')
64
>>> int2('1010101')
85

所以,簡單總結functools.partial的作用就是,把一個函數的某些參數給固定住(也就是設置默認值),返回一個新的函數,調用這個新函數會更簡單。

注意到上面的新的int2函數,僅僅是把base參數重新設定默認值為2,但也可以在函數調用時傳入其他值:

>>> int2('1000000', base=10)
1000000

最后,創建偏函數時,實際上可以接收函數對象、*args**kw這3個參數,當傳入:

int2 = functools.partial(int, base=2)

實際上固定了int()函數的關鍵字參數base,也就是:

int2('10010')

相當于:

kw = { 'base': 2 }
int('10010', **kw)

當傳入:

max2 = functools.partial(max, 10)

實際上會把10作為*args的一部分自動加到左邊,也就是:

max2(5, 6, 7)

相當于:

args = (10, 5, 6, 7)
max(*args)

結果為10

小結:當函數的參數個數太多,需要簡化時,使用functools.partial可以創建一個新的函數,這個新函數可以固定住原函數的部分參數,從而在調用時更簡單。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news/532639.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news/532639.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news/532639.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Python中的生成器與迭代器

Python中的生成器與迭代器 轉自&#xff1a;https://www.liaoxuefeng.com/wiki/1016959663602400/1017323698112640&#xff0c;推薦去該鏈接讀原文&#xff0c;有習題和熱烈的評論區交流。 生成器 通過列表生成式&#xff0c;我們可以直接創建一個列表。但是&#xff0c;受…

基于GET報錯的sql注入,sqli-lab 1~4

根據注入類型可將sql注入分為兩類&#xff1a;數字型和字符型 例如&#xff1a; 數字型&#xff1a; sleect * from table where if 用戶輸入id 字符型&#xff1a;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id 用戶輸入id &#xff08;有引號) 通過URL中修改對應的D值&#xff0c;為正常數字…

Python 裝飾器詳解(上)

Python 裝飾器詳解&#xff08;上&#xff09; 轉自&#xff1a;https://blog.csdn.net/qq_27825451/article/details/84396970&#xff0c;博主僅對其中 demo 實現中不適合python3 版本的語法進行修改&#xff0c;并微調了排版&#xff0c;本轉載博客全部例程博主均已親測可行…

xss原理和注入類型

XSS漏洞原理 : XSS又叫CSS(cross Site Script), 跨站腳本攻擊,指的是惡意攻擊者往Web頁面里插入惡意JS代碼,當用戶瀏覽該頁時,嵌入其中的Web里的JS代碼就會被執行,從而達到惡意的特殊目的. 比如:拿到cooike XSS漏洞分類: 反射性(非存儲型) payload沒有經過存儲,后端接收后,直接…

Python 裝飾器詳解(中)

Python 裝飾器詳解&#xff08;中&#xff09; 轉自&#xff1a;https://blog.csdn.net/qq_27825451/article/details/84581272&#xff0c;博主僅對其中 demo 實現中不適合python3 版本的語法進行修改&#xff0c;并微調了排版&#xff0c;本轉載博客全部例程博主均已親測可行…

存儲型xss案例

存儲型xss原理: 攻擊者在頁面插入xss代碼,服務端將數據存入數據庫,當用戶訪問存在xss漏洞的頁面時,服務端從數據庫取出數據展示到頁面上,導致xss代碼執行,達到攻擊效果 案例: 在一個搭建的論壇網站中, 根據存儲型xss注入的條件,要找到可以存儲到數據庫的輸入位置,并且這個位置…

反射型XSS案例

**原理:**攻擊者將url中插入xss代碼,服務端將url中的xss代碼輸出到頁面上,攻擊者將帶有xss代碼的url發送給用戶,用戶打開后受到xss攻擊 需要url中有可以修改的參數 案例: 可能存在反射型xss的功能(點) : 搜索框等&#xff08;所有url會出現參數的地方都可以嘗試&#xff09;……

Python 裝飾器詳解(下)

Python 裝飾器詳解&#xff08;下&#xff09; 轉自&#xff1a;https://blog.csdn.net/qq_27825451/article/details/84627016&#xff0c;博主僅對其中 demo 實現中不適合python3 版本的語法進行修改&#xff0c;并微調了排版&#xff0c;本轉載博客全部例程博主均已親測可行…

xss-lab靶場通關writeup(1~6.......在更新)

level 2 : 標簽被編碼&#xff0c;利用屬性完成彈窗 輸入 發現沒有彈窗 查看源代碼&#xff1a; 發現&#xff1a; <>符號被編碼 說明keybord參數進行了處理&#xff0c;那么只能從屬性上進行惡意編碼&#xff1a;先將屬性的引號和標簽閉合&#xff0c;用 // 將后面的…

PyTorch 分布式訓練DDP 單機多卡快速上手

PyTorch 分布式訓練DDP 單機多卡快速上手 本文旨在幫助新人快速上手最有效的 PyTorch 單機多卡訓練&#xff0c;對于 PyTorch 分布式訓練的理論介紹、多方案對比&#xff0c;本文不做詳細介紹&#xff0c;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xff1a; [分布式訓練] 單機多卡的正確打開方式…

Linux free 命令詳解

Linux free 命令詳解 free 命令用來查看系統中已用的和可用的內存。 命令選項及輸出簡介 關于各種命令的功能和命令選項&#xff0c;還是推薦英語比較好的同學直接看手冊 RTFM&#xff1a;man free。這里簡單總結一下一些重點&#xff1a; 功能及輸出簡介 free 命令顯示系…

CTF web題 wp:

1.簽到題 火狐F12查看源碼&#xff0c;發現注釋&#xff1a; 一次base64解碼出flag 2.Encode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和第一題界面一樣&#xff1f;&#xff1f; 輕車熟路f12&#xff1a; 發現編碼&#xff1a; 格式看上去是base64&#xff0c;連續兩次base64后&#xff0c;觀…

【深度學習】深入理解Batch Normalization批歸一化

【深度學習】深入理解Batch Normalization批歸一化 轉自&#xff1a;https://www.cnblogs.com/guoyaohua/p/8724433.html 這幾天面試經常被問到BN層的原理&#xff0c;雖然回答上來了&#xff0c;但還是感覺答得不是很好&#xff0c;今天仔細研究了一下Batch Normalization的原…

ThinkPHP V5 漏洞利用

ThinkPHP 5漏洞簡介 ThinkPHP官方2018年12月9日發布重要的安全更新&#xff0c;修復了一個嚴重的遠程代碼執行漏洞。該更新主要涉及一個安全更新&#xff0c;由于框架對控制器名沒有進行足夠的檢測會導致在沒有開啟強制路由的情況下可能的getshell漏洞&#xff0c;受影響的版本…

Vim 重復操作的宏錄制

Vim 重復操作的宏錄制 轉自&#xff1a;https://www.cnblogs.com/ini_always/archive/2011/09/21/2184446.html 在編輯某個文件的時候&#xff0c;可能會出現需要對某種特定的操作進行許多次的情況&#xff0c;以編輯下面的文件為例&#xff1a; ; ;This is a sample config…

Vim 進階1

Vim 進階1 所有你覺得簡單重復&#xff0c;可以自動化實現的操作&#xff0c;都是可以自動化實現的。 Vim光標移動拾遺 w&#xff1a;下一個單詞的開頭&#xff0c;e&#xff1a;下一個單詞的結尾&#xff0c;b&#xff1a;上一個單詞的開頭&#xff0c; 0&#xff1a;行首…

攻防世界web題ics-06(爆破id值)

打開界面&#xff1a;嚯&#xff01;這花里胡哨 點來點去只有報表中心有回顯&#xff1a; 發現url中id等于1&#xff0c;sql注入嘗試無果&#xff0c; burp工具爆破id 對id的值進行爆破 burp報ERROR的話這是個bug&#xff0c;先點擊Hex后點decimal手動刷新就可以使用 強行總…

crontab用法與實例

crontab用法與實例 本文基于 ubuntu 18.04 在Linux系統的實際使用中&#xff0c;可能會經常碰到讓系統在某個特定時間執行某些任務的情況&#xff0c;比如定時采集服務器的狀態信息、負載狀況&#xff1b;定時執行某些任務/腳本來對遠端進行數據采集等。這里將介紹下crontab的配…

手工sql注入常規總結

1.發現注入點 2.報數據庫 先用單引號&#xff08;也嘗試雙引號&#xff09;閉合前面的語句&#xff0c;使注入的語句能夠執行&#xff0c; 數字 0 :匹配字段&#xff0c;還有 11 12 等等都可以使用&#xff0c;有些網站會有過濾處理&#xff0c;建議采用 1%2b12 1%2b1>1 繞…

Systemd入門教程:命令篇

Systemd入門教程&#xff1a;命令篇 轉自&#xff1a;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6/03/systemd-tutorial-commands.html 作者&#xff1a; 阮一峰 日期&#xff1a; 2016年3月 7日 Systemd 是 Linux 系統工具&#xff0c;用來啟動守護進程&#xff0c;已成為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