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計算機的數據的基本形態是二進制數
數制:可以直接進行數學計算
數字
碼制:用來表示不同對象屬性
● 數制(計數體制)
多位數中每一位的構成方法以及實現從低位到高位的進位規則(也叫做進制)
▲ 常用數制:R進制有R個數碼,數碼從0—R-1,構成數的每一個數碼所表示的值是該數碼和該位的權系數(也叫冪次或權重)的乘積。
十進制:逢十進一
二進制(容易被物理器件實現):位(bit,比特)是計算機處理的最小單位。
二進制中的0和1兩個數碼,被組合成各種序列以適應計算機的運算
和處理的數據類型。逢二進一。
八進制(過度數制):8個數碼(0、1、2、3、4、5、6、7),一個八進制數
對應于3個二進制數
十六進制(計算機中數據存儲單位字節Byte的一半長度,使用2位十六進制數
正好表示1字節,4位二進制數與1位十六進制數直接對應):使用
16個數碼(0、1、2、3、4、5、6、7、8、9、A、B、C、D、E、F)
▲ 二進制數的基本運算:加法、乘法
● 數制轉換
▲ 二進制轉十進制:將被轉換的二進制按冪次展開,然后相加,所得結果就是等值的十進
制數
▲ 十進制轉二進制:※整數:任何十進制除以2,如果能整除,那么余數為0,否則為1,
直至最后的余數為0,然后將每次所得到的商按相除過程反
向排列,得到的結果就是對應的二進制數
※小數:將十進制小數乘以2得到進位,按先后順序排列進位就得到
轉換后的小數
▲ 二進制與八進制、十六進制的轉換
▲ 十進制與八進制、十六進制的轉換
● 計算機中的數
二進制中數的正負之分:在數的前面增加1位符號位,用0表示正數,用1表示負數 ▲ 原碼、反碼和補碼
原碼:機器數,最高位設置為符號位,真值為其后的N-1位
特點:簡單直觀
乘法運算:尾數相乘,符號位簡單相加
加減法運算:先判斷兩個運算數的符號位,如果符號位不同,則要判斷哪個數
的尾數大,再決定最后運算結果的符號(所以為簡化運算,基本
上使用補碼進行加減法運算)
反碼(對1求補):一個正數的反碼就是它的機器數,負數的反碼其最高位(符號位)為
1,其余各位按位求反;一個數如果連同它的符號位求反碼并和原數相
加,則其結果為所有位都是1(即反碼的一個特性:對1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