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特點:
系統版本:常見的有debian、Redhat更適合做服務器,更安全和穩定,Ubuntu唯一的優勢就是圖形界面好,centos目前被redhat收購,紅旗已經倒閉。
1、免費的/開源的;2、支持多線程/多用戶;3、安全性好;4、對內存和文件管理優越。
超級管理員:root用戶,用su- “其他用戶名”,命令切換成系統管理員身份,logout命令為回到root用戶即返回一個身份命令;
開關機命令:
shutdown (root用戶使用):
-h:關閉電源 shutdown -h now //馬上關閉系統,其中now相當于時間為0的狀態;
-r:關閉系統之后重新啟動 shutdown -r 2 //關閉系統,2分鐘后重啟;
關機的其他命令:init 0、halt、reboot(重啟)、poweroff
配置IP地址:
使用ifconfig -a :
查看本機IP地址。dhclient:
自動獲取一個IP地址。
cd 文件名:可以進入到文件夾中,ls 文件名:查看,pwd查看位置,clear 清屏,tab鍵自動補全命令(需要連按兩下),vi 文件名:進入文件,點擊i進入編輯模式,點擊ESC退出編輯模式,輸入:wq返回保存,cat 文件名:查看文件內容
靜態IP配置: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其中eth0:第一塊網卡
DEVICE="eth0" #網卡接口名稱
TYPE="Ethernet" #網卡接口名稱
BOOTPROTO="static" #啟用地址協議:--static:靜態,--dootp協議,--dhcp動態協議;
ONBOOT=yes #系統啟動時是否自動加載
IPADDR=192.168.1.11 #網卡IP地址
NETMASK=255.255.255.0 #網卡網絡地址
GATEWAY=192.168.1.1 #網卡網關地址
DNS1=10.203.104.41 #網卡DNS地址
HWADDR= #網卡設備MAC地址
如果不設置靜態IP,可把BOOTPROTO的參數設為dhcp,IP地址和網關都不要,保存退出;
dhclient #自動獲取動態IP#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重啟網絡服務
一般情況是先配置動態IP,用route命令查看網關及網絡地址后,再配置靜態IP
遠程連接虛擬機
主流連接工具:PuTTY、SecureCRT、Xshell
以putty為例:
1、開始菜單中選擇:PuTTY
2、在打開的配置頁面選擇Host Name和Saved Session兩項內容進行輸入;一個是需要連接的IP,另一個是起的別名
3、填入完成后點擊Save按鈕
4、點擊目錄window-Translation,設置字符集為utf-8
5、然后點擊Open開始連接,彈出框點擊是/yes
6、輸入Linux用戶密碼即可登錄成功
密鑰驗證登錄:
1、選擇Puttygen---》Generate生成秘鑰(可以來回移動鼠標可以加快滾動條的移動)
2、在“Kyepassphrase”這里用來給你的密鑰設置密碼
3、在PuTTY key Generator對話框中點擊“Save private key”保存私鑰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4、復制公鑰到Linux,在root目錄下創建.ssh,在其中創建文件:authorized_keys,在其中粘貼我們的公鑰
5、設置目錄的權限為700,設置文件的權限為600
6、關閉SeLinux防火墻,重啟Linux; setenforce 0 臨時關閉
永久關閉:
vi /etc/selinux/config
找到“SELINUX=enforcing”修改為“SELINUX=disabled”保存退出即可
7、關閉netfilter(iptables)防火墻 iptables -F
8、設置putty通過密鑰登錄
9、使用密鑰驗證重新登錄Linuxmkdir 文件名
#創建文件夾touch 文件名
#創建文件
Linux運行級別
級別是從0-6,具有不同的功能,這些級別定義在/etc/inittab文件中,最先運行的服務放在/etc/rc.d目錄下的文件,默認級別為3級。
7個運行級別:
0:系統停機模式,系統默認運行級別不能設置為0,否則不能正常啟動,機器關閉;
1:單用戶模式,root權限,用于系統維護,禁止遠程登錄;
2:多用戶模式,沒有NFS網絡支持;
3:完整的多用戶文本模式,有NFS,登錄后進入控制臺命令行模式;
4:系統未使用,保留一般不用;再一些特殊情況下可以用;
5:圖形化模式,登錄后進入圖形GUI模式,
6:重啟模式,默認不能設置為6,否則不能正常啟動;進行init 6機器會重啟;
vi /etc/inittab
把上面的數字修改成開機啟動的級別數字,保存退出即可。
Linux--單用戶模式
單用戶方式下,系統并沒有完全運行進來,只有部分程序運行,這時也不能進行遠程登錄系統,進入單用戶方式進行系統維護又root用戶進程完成,而且是由root直接進入,沒有密碼檢驗,這時的root用戶對系統有完全的操作權限,可以修復系統同時,也能隨時的對系統進行破壞。
進入方法:
-重啟系統:首先在虛擬機中敲入,init 6或reboot,開始重啟;
- 當啟動進行到選擇系統的時候,按下e鍵,進入編輯模式;
- 在編輯模式按方向下鍵,選中第二行,再按下e鍵;(這里顯示的是第一行為Linux版本,括號里為內核信息,輸入e會在啟動前編輯命令行,輸入a會在啟動前更改內核的一些信息,輸入c則會進入命令行,而這里要輸入e);
- 在新的頁面的輸入“空格+s”或“空格+single”,然后按下回車,再按b鍵,即進入單用戶模式(不提示輸入用戶密碼,直接進入);
更改root密碼或root密碼忘記可以更改:
進入單用戶模式更改root密碼:
- 在單用戶模式輸入passwd,然后按照提示輸入兩遍新的密碼即可完成修改;
- 重啟系統保存修改
Linux--救援模式
救援模式即rescue,這個模式主要應用于,系統無法進入的情況,如grub損壞或者某一個配置文件修改錯。
進入/使用方法:
- 關機init 0 或者 shutdown -h now
- 在虛擬bios中設置光盤先啟動
- 在光盤安裝界面上面選擇:Rescue installed system,按照提示往下面安裝;
- 在bash-4.1#的命令提示符處,輸入:chroot /mnt/sysimage/,觀察到命令提示符變成了sh-4.1#后,即可對原系統數據進行修改,例如:使用passed命令更改密碼;
- 更改完成后,使用exit返回rescue模式下系統中;
- 輸入init 0關機,并在bios中把啟動順序調成硬盤優先啟動即可;
Linux的文件系統
文件系統是包括在一個磁盤(或者光盤、軟盤、閃盤以及其他存儲設備)或者分區的目錄結構。從系統角度來看,文件系統是對文件存儲設備的空間進行組織和分配,具體地說,它負責為用戶建立文件,存入、讀出、修改、轉儲文件,控制文件的存取,當用戶不再使用時撤銷文件等。
- EXT2:時Linux系統中標準的文件系統,專門為Linux系統設置的,時Linux內核多用的文件系統。
- EXT3:是一種日志式文件系統,是對ext2系統的擴展,它兼容ext2,不同的日志文件記載不同的信息,日志文件系統比傳統系統安全,因為它用獨立的日志文件跟蹤磁盤內容的變化。
- EXT4:是第四代擴展文件系統,為Linux系統下的日志文件系統,是ext3文件系統的后繼版本,
- Linux swap:交換分區
- VFAT:長文件名系統,支持長文件名,可以作為Windows與Linux交換發文件的分區。
- 其他
Linux目錄配置
Linux不分區,根目錄就是“/”即相當于C盤,系統分區,文件分區“/”下是文件,Linux文件系統的目錄結構是典型的樹狀結構,根在頂部,各個目錄和文件從樹根向下分支:如下圖
常見的目錄的作用:
/bin、/sbin和/usr/bin、/usr/sbin這四個目錄是用來保存系統命令的,中bin下的是所有用戶能夠執行的命令,而sbin是root用戶執行的命令,使用這種方式區分用戶權限;
/boot啟動目錄,/etc系統默認配置文件目錄,/home超級用戶家目錄,/lib庫目錄,/mnt掛載目錄(U盤插入和windows不同)
/bin:二進制可執行命令;
/sbin:系統管理命令,這里存放的是系統管理員使用的管理程序;
/usr/bin:眾多的應用程序;
/usr/sbin:超級用戶的一些管理程序;
藍色為文件,綠色為可執行文件
絕對路徑::從/(根目錄)開始,一級一級查找,在任何目錄下,都能進入指定位置。比如/root/lilaoshi,/usr/sbin
相對路徑:從當前目錄開始,比如當前在root目錄下,訪問lilaoshi目錄輸入./lilaoshi或lilaoshi
.:表示當前目錄 cd . 進入當前目錄
..:表示上級目錄 cd .. 進入上級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