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V是指亮度參量和色度參量分開表示的像素格式,而這樣分開的好處就是不但可以避免相互干擾,還可以降低色度的采樣率而不會對圖像質量影響太大。 YUV是一個比較籠統地說法,針對它的具體排列方式,可以分為很多種具體的格式。轉載一篇對yuv格式解釋的比較清楚地文章,也可以直接參考微軟的那篇文 章。
對于YUV格式,比較原始的講解是MPEG-2 VIDEO部分的解釋,當然后來微軟有一個比較經典的解釋,中文的大多是翻譯這篇文章的。文章來源: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aa904813(VS.80).aspx
這里轉載有人已經翻譯過的,個人認為已經翻譯的很不錯了,遂放棄翻譯。
http://hondrif82q.spaces.live.com/blog/cns!776E82726DE60562!177.entry
http://hondrif82q.spaces.live.com/blog/cns!776E82726DE60562!178.entry
YUV格式解析1(播放器——project2)
YUV 采樣
YUV 的優點之一是,色度頻道的采樣率可比 Y 頻道低,同時不會明顯降低視覺質量。有一種表示法可用來描述 U 和 V 與 Y 的采樣頻率比例,這個表示法稱為 A:B:C 表示法:
? | 4:4:4 表示色度頻道沒有下采樣。 |
? | 4:2:2 表示 2:1 的水平下采樣,沒有垂直下采樣。對于每兩個 U 樣例或 V 樣例,每個掃描行都包含四個 Y 樣例。 |
? | 4:2:0 表示 2:1 的水平下采樣,2:1 的垂直下采樣。 |
? | 4:1:1 表示 4:1 的水平下采樣,沒有垂直下采樣。對于每個 U 樣例或 V 樣例,每個掃描行都包含四個 Y 樣例。與其他格式相比,4:1:1 采樣不太常用,本文不對其進行詳細討論。 |
圖 1 顯示了 4:4:4 圖片中使用的采樣網格。燈光樣例用叉來表示,色度樣例則用圈表示。

圖 1. YUV 4:4:4 樣例位置
4:2:2 采樣的這種主要形式在 ITU-R Recommendation BT.601 中進行了定義。圖 2 顯示了此標準定義的采樣網格。

圖 2. YUV 4:2:2 樣例位置
4:2:0 采樣有兩種常見的變化形式。其中一種形式用于 MPEG-2 視頻,另一種形式用于 MPEG-1 以及 ITU-T recommendations H.261 和 H.263。圖 3 顯示了 MPEG-1 方案中使用的采樣網格,圖 4 顯示了 MPEG-2 方案中使用的采樣網格。

圖 3. YUV 4:2:0 樣例位置(MPEG-1 方案)

圖 4. YUV 4:2:0 樣例位置(MPEG-2 方案)
與 MPEG-1 方案相比,在 MPEG-2 方案與為 4:2:2 和 4:4:4 格式定義的采樣網格之間進行轉換更簡單一些。因此,在 Windows 中首選 MPEG-2 方案,應該考慮將其作為 4:2:0 格式的默認轉換方案。
表面定義
本節講述推薦用于視頻呈現的 8 位 YUV 格式。這些格式可以分為幾個類別:
?
? | 4:4:4 格式,每像素 32 位 |
? | 4:2:2 格式,每像素 16 位 |
? | 4:2:0 格式,每像素 16 位 |
? | 4:2:0 格式,每像素 12 位 |
首先,您應該理解下列概念,這樣才能理解接下來的內容:
?
? | 表面原點。對于本文講述的 YUV 格式,原點 (0,0) 總是位于表面的左上角。 |
? | 跨距。表面的跨距,有時也稱為間距,指的是表面的寬度,以字節數表示。對于一個表面原點位于左上角的表面來說,跨距總是正數。 |
? | 對齊。表面的對齊是根據圖形顯示驅動程序的不同而定的。表面始終應該 DWORD 對齊,就是說,表面中的各個行肯定都是從 32 位 (DWORD) 邊界開始的。對齊可以大于 32 位,但具體取決于硬件的需求。 |
? | 打包格式與平面格式。YUV 格式可以分為打包 格式和平面 格式。在打包格式中,Y、U 和 V 組件存儲在一個數組中。像素被組織到了一些巨像素組中,巨像素組的布局取決于格式。在平面格式中,Y、U 和 V 組件作為三個單獨的平面進行存儲。 |
4:4:4 格式,每像素 32 位
推薦一個 4:4:4 格式,FOURCC 碼為 AYUV。這是一個打包格式,其中每個像素都被編碼為四個連續字節,其組織順序如下所示。

圖 5. AYUV 內存布局
標記了 A 的字節包含 alpha 的值。
4:2:2 格式,每像素 16 位
支持兩個 4:2:2 格式,FOURCC 碼如下:
?
? | YUY2 |
? | UYVY |
兩個都是打包格式,其中每個巨像素都是編碼為四個連續字節的兩個像素。這樣會使得色度水平下采樣乘以系數 2。
YUY2
在 YUY2 格式中,數據可被視為一個不帶正負號的?char?值組成的數組,其中第一個字節包含第一個 Y 樣例,第二個字節包含第一個 U (Cb) 樣例,第三個字節包含第二個 Y 樣例,第四個字節包含第一個 V (Cr) 樣例,如圖 6 所示。

圖 6. YUY2 內存布局
如果該圖像被看作由兩個 little-endian?WORD?值組成的數組,則第一個?WORD?在最低有效位 (LSB) 中包含 Y0,在最高有效位 (MSB) 中包含 U。第二個?WORD?在 LSB 中包含 Y1,在 MSB 中包含 V。
YUY2 是用于 Microsoft DirectX? Video Acceleration (DirectX VA) 的首選 4:2:2 像素格式。預期它會成為支持 4:2:2 視頻的 DirectX VA 加速器的中期要求。
UYVY
此格式與 YUY2 相同,只是字節順序是與之相反的 — 就是說,色度字節和燈光字節是翻轉的(圖 7)。如果該圖像被看作由兩個 little-endian?WORD?值組成的數組,則第一個?WORD?在 LSB 中包含 U,在 MSB 中包含 Y0,第二個?WORD?在 LSB 中包含 V,在 MSB 中包含 Y1。

圖 7. UYVY 內存布局
4:2:0 格式,每像素 16 位
推薦兩個 4:2:0 每像素 16 位格式,FOURCC 碼如下:
?
? | IMC1 |
? | IMC3 |
兩個 FOURCC 碼都是平面格式。色度頻道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要以系數 2 來進行再次采樣。
IMC1
所有 Y 樣例都會作為不帶正負號的?char?值組成的數組首先顯示在內存中。后面跟著所有 V (Cr) 樣例,然后是所有 U (Cb) 樣例。V 和 U 平面與 Y 平面具有相同的跨距,從而生成如圖 8 所示的內存的未使用區域。

圖 8. IMC1 內存布局
IMC3
此格式與 IMC1 相同,只是 U 和 V 平面進行了交換:

圖 9. IMC3 內存布局
4:2:0 格式,每像素 12 位
推薦四個 4:2:0 每像素 12 位格式,FOURCC 碼如下:
?
? | IMC2 |
? | IMC4 |
? | YV12 |
? | NV12 |
在所有這些格式中,色度頻道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要以系數 2 來進行再次采樣。
IMC2
此格式與 IMC1 相同,只是 V (Cr) 和 U (Cb) 行在半跨距邊界處進行了交錯。換句話說,就是色度區域中的每個完整跨距行都以一行 V 樣例開始,然后是一行在下一個半跨距邊界處開始的 U 樣例(圖 10)。此布局與 IMC1 相比,能夠更加高效地利用地址空間。它的色度地址空間縮小了一半,因此整體地址空間縮小了 25%。在各個 4:2:0 格式中,IMC2 是第二首選格式,排在 NV12 之后。

圖 10. IMC2 內存布局
IMC4
此格式與 IMC2 相同,只是 U (Cb) 和 V (Cr) 行進行了交換:

圖 11. IMC4 內存布局
YV12
所有 Y 樣例都會作為不帶正負號的?char?值組成的數組首先顯示在內存中。此數組后面緊接著所有 V (Cr) 樣例。V 平面的跨距為 Y 平面跨距的一半,V 平面包含的行為 Y 平面包含行的一半。V 平面后面緊接著所有 U (Cb) 樣例,它的跨距和行數與 V 平面相同(圖 12)。

圖 12. YV12 內存布局
NV12
所有 Y 樣例都會作為由不帶正負號的?char?值組成的數組首先顯示在內存中,并且行數為偶數。Y 平面后面緊接著一個由不帶正負號的?char值組成的數組,其中包含了打包的 U (Cb) 和 V (Cr) 樣例,如圖 13 所示。當組合的 U-V 數組被視為一個由 little-endian?WORD?值組成的數組時,LSB 包含 U 值,MSB 包含 V 值。NV12 是用于 DirectX VA 的首選 4:2:0 像素格式。預期它會成為支持 4:2:0 視頻的 DirectX VA 加速器的中期要求。

YUV格式解析2
每秒25幀,每幀兩場,掃描線(包括電視機的電子束)自上而下先掃描一場,然后再自上而下掃描第二場?
之所以引入場的概念,我的理解是主要為了在有限的帶寬和成本內使畫面運動更加平滑和消除閃爍感。?
這兩個場的掃描線是一條一條互相間隔開的,比如說對于一個幀來講,最上面一條線編號為0,緊挨著的是1,再下來是2,3,4,5,6。。。。那么第一場也許是0,2,4,6;也許是1,3,5,7——這就是隔行掃描?
在逐行掃描模式下,就是掃描線按照0,1,2,3,4,5的順序依次掃描,很明顯,這時候就不存在場的概念了。
?
4:4:4采樣就是說三種元素Y,Cb,Cr有同樣的分辨率,這樣的話,在每一個像素點上都對這三種元素進行采樣.數字4是指在水平方向上對于各種 元素的采樣率,比如說,每四個亮度采樣點就有四個Cb的Cr采樣值.4:4:4采樣完整地保留了所有的信息值.4:2:2采樣中(有時記為YUY2),色 度元素在縱向與亮度值有同樣的分辨率,而在橫向則是亮度分辨率的一半(4:2:2表示每四個亮度值就有兩個Cb和Cr采樣.)4:2:2視頻用來構造高品 質的視頻彩色信號.
在流行的4:2:0采樣格式中(常記為YV12)Cb 和Cr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有Y分辨率的一半.4:2:0有些不同,因為它并不是指在實際采樣中使用4:2:0,而是在編碼史中定義這種編碼方法是用來區別 于4:4:4和4:2:2方法的).4:2:0采樣被廣泛地應用于消費應用中,比如視頻會議,數字電視和DVD存儲中。因為每個顏色差別元素中包含了四分 之一的Y采樣元素量,那么4:2:0YCbCr視頻需要剛好4: 4:4或RGB視頻中采樣量的一半。
4:2:0采樣有時被描述是一個"每像素12位"的方法。這么說的原因可以從對四個像素的采樣中看出. 使用4:4:4采樣,一共要進行12次采樣,對每一個Y,Cb和Cr,就需要12*8=96位,平均下來要96/4=24位。使用4:2:0就需要6*8 =48位,平均每個像素48/4=12位。
在一個4:2:0隔行掃描的視頻序列中,對應于一個完整的視頻幀的Y,Cb,Cr采樣分配到兩個場中。可以得到,隔行掃描的總采樣數跟漸進式掃描中使用的采樣數目是相同的。
各種格式的具體使用位數的需求(使用4:2:0采樣,對于每個元素用8個位大小表示):
格式:?Sub-QCIF?亮度分辨率:?128*96??每幀使用的位:?147456
格式:?QCIF??亮度分辨率:?176*144??每幀使用的位:?304128
格式:?CIF??亮度分辨率:?352*288??每幀使用的位:?1216512
格式:? 4CIF??亮度分辨率:?704*576??每幀使用的位:?4866048
NTSC和PAL的區別詳解
常見的電視信號制式是PAL和NTSC,另外還有SECAM等。 那么NTSC和PAL的區別是什么呢?NTSC即正交平衡調幅制。PAL為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調幅制。下面在讓我們來看看NTSC和PAL的區別詳解。
PAL電視標準
PAL電視標準,每秒25幀,電視掃描線為625線,奇場在前,偶場在后,標準的數字化PAL電視標準分辨率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畫面的寬高比為4:3, PAL電視標準用于中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NTSC電視標準
NTSC電視標準,每秒29.97幀(簡化為30幀),電視掃描線為525線,偶場在前,奇場在后,標準的數字化NTSC電視標準分辨率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畫面的寬高比為4:3。NTSC電視標準用于美、日等國家和地區。?
PAL和NTSC制式區別在于節目的彩色編碼、解碼方式和場掃描頻率不同。中國(不含香港地區)、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采用PAL制式,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等采用NTSC制式。
PAL與NTSC的區別
電影放映的時候都是每秒24個膠片幀。而視頻圖像PAL制式每秒50場,NTSC制是每秒60場,由于現在的電視都是隔行場,所以可以大概認為PAL制每秒25個完整視頻幀,NSTC制30個完整視頻幀。
電影和PAL每秒只差1幀,所以以前一般來說就直接一幀對一幀進行制作,這樣PAL每秒會比電影多放一幀,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聲音的音調會升高。這就是一些DVD愛好者不喜歡PAL制DVD的原因之一。但是據說現在有些PAL制DVD采取了24+1的制作方法,就是把24幀中的一幀重復一次,從而獲得跟電影一樣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為每秒有30幀,不能直接一幀對一幀制作,所以要通過3-2 PULLDOWN等辦法把24個電影幀轉成30個視頻幀,這30個視頻幀里所包含的內容和24個電影幀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電影一樣。
所以,對于同一部片子來說,PAL制的DVD會比NTSC制的同一部片子快1/24。換算時間的時候,NTSC時間 X 24/25 = PAL時間。
基帶視頻是一種簡單的模擬信號,由視頻模擬數據和視頻同步數據構成,用于接收端正確地顯示圖像。信號的細節取決于應用的視頻標準或者制式--NTSC(美國全國電視標準委員會,NationalTelevisionStandardsCommittee)、PAL(逐行倒相,PhaseAlternateLine)以及SECAM(順序傳送與存儲彩色電視系統,法國采用的一種電視制式,SEquentialCouleurAvecMemoire)。在PC領域,由于使用的制式不同,存在不兼容的情況。就拿分辨率來說,有的制式每幀有625線(50Hz),有的則每幀只有525線(60Hz)。后者是北美和日本采用的標準,統稱為NTSC。通常,一個視頻信號是由一個視頻源生成的,比如攝像機、VCR或者電視調諧器等。為傳輸圖像,視頻源首先要生成個垂直同步信號(VSYNC)。這個信號會重設接收端設備(PC顯示器),保征新圖像從屏幕的頂部開始顯示。發出VSYNC信號之后,視頻源接著掃描圖像的第一行。完成后,視頻源又生成一個水平同步信號,重設接收端,以便從屏幕左側開始顯示下一行。并針對圖像的每一行,都要發出一條掃描線,以及一個水平同步脈沖信號。另外,NTSC標準還規定視頻源每秒鐘需要發送30幅完整的圖像(幀)。假如不作其它處理,閃爍現象會非常嚴重。為解決這個問題,每幀又被均分為兩部分,每部分262.5行。一部分全是奇數行,另一部分則全是偶數行。顯示的時候,先掃描奇數行,再掃描偶數行,就可以有效地改善圖像顯示的穩定性,減少閃爍。目前世界上彩色電視主要有三種制式,即NTSC、PAL和SECAM制式,三種制式目前尚無法統一。中國采用的是PAL-D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