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2012是大選年,而對于互聯網行業來說,不如說是上市年。繼全球第一的社交網站Facebook上市之后,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城京東商城也要緊鑼密鼓的進行IPO了。筆者不分析京東IPO對電商行業的影響、不分析京東后IPO那些二三線電商怎么著急、不談電子商務行業競爭是多么激烈、不談有多少家互聯網公司正前仆后繼進入電子商務——因為這些不主要也不重要,重要得是京東上市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利與益?
不是“利益”,也不是“唯利是圖”,而是“有利的”與“有益的”。曾經有一位互聯網大佬說過,所有的公司都會成為電子商務公司,而電子商務巨頭京東的上市,又會給我們這些個小公司,這些個網購人群,帶來哪些利與益呢?
紅利
關注京東的朋友一定記得,一個月前京東剛剛宣布投入5億進行家電行業促銷;這次促銷的目的其實是“一石三鳥”。首先,京東讓利消費者,共計5億元白花花的銀子來對家電產品進行促銷,以拉動3C產品銷售;其次,京東應對來自其它電商競爭對手的“暗戰”,不管是天貓還是蘇寧易購,都在5、6月份加大促銷力度,意圖開啟“價格戰”,而京東5億元算是對競爭對手最有力的回應;最后,京東再次展現其資本實力和服務實力,如果說蘇寧易購是一名爆發式選手的話,那么京東就是持久型選手,蘇寧最近的優惠力度很大,而京東的優惠是貫穿全年的。
之所以提起京東5億元促銷計劃,是想從京東的現有實力引出其上市后的預期發展。據相關調查機構表示,京東稱2012年預計收入為450億元,2013年預計收入為700億元,2015年收入預計為1900-2200億元。從2004年--2011年,京東這7年營收基本實現每年增長率200%。
如果看不懂這組數據,不妨再看看亞馬遜的數據。亞馬遜有三年營收增長超過100%,大部分時候營收增長率100%以下,2002年后基本都在40%以下,第7年,第8年的2002年營收為39.32億美元(計250.13億元)。受益于經濟快速發展與人口紅利的中國,京東成為全球發展速度最快、復合增長比最高的電子商務公司。
具有這樣的發展速度,申請IPO自然是毫無疑問的,有疑問的是京東IPO后能給股東帶來怎樣的回報。倘若京東能繼續保持這七年的營收增長率,那么這就是京東給股民回饋的“利”。
益發
除了高增長之外,京東還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我們不是股東,也不是股民,更沒有美元,我們分享不到京東高速成長帶來的紅利,那么京東IPO對我們有哪些有益的地方呢?
這里還是要重復中國的人口紅利,跟著人口紅利的自然是物美價廉,而京東之所以短短幾年一躍而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城,交易額達數百億,自然是其底價優勢,并且是難以撼動的低價優勢。
大概在2008年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就已經口口相傳京東的電腦數碼產品要比中關村更加便宜,之前對網購總是缺乏信任感,覺得便宜無好貨,但是經過一嘗試、二嘗試之后就慢慢開始從京東低價口碑的接受者轉變為傳播者。再到以后,除了數碼產品,家電3C、生活用品、書籍等都習慣了從京東購買。無論電子商務業界價格戰打得多響,總是習慣并相信京東的低價,4年積累下來的習慣很難改變。
這不,剛剛步入6月份,京東商城又推出了“史上最強店慶月”重磅開場,全品類超底價銷售,優惠幅度之大歷史罕見,在原有價格優勢的基礎上,京東又推出了更更強大、益發實惠的價格,所以說,京東低價的地位無人撼動。當然,某網站的假貨差品除外。
我們不一定是股民,我們一定是消費者,購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就是有益;有了更多的消費者,中小企業的商品登陸京東,也能獲得更好的銷量,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這個循環即將多一份更加有力的保障,那就是京東IPO。
總之,京東IPO帶來了諸多利與益,也是如此讓筆者充滿期待。5月份,京東服裝城上線、迷你挑日韓館上線。京東商城在經過4年的布局與高速發展后,已成為3C網購的第一品牌,而書籍、服裝等開拓其他品類的經營無疑會為京東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筆者相信這是一個相輔相成、循環漸進的過程,不斷的開拓新品將為京東商城注入更多活力,為IPO奠定基礎;而IPO也將促進京東發力更多品類,帶動自身新一輪高速增長。
不是“利益”,也不是“唯利是圖”,而是“有利的”與“有益的”。曾經有一位互聯網大佬說過,所有的公司都會成為電子商務公司,而電子商務巨頭京東的上市,又會給我們這些個小公司,這些個網購人群,帶來哪些利與益呢?
紅利
關注京東的朋友一定記得,一個月前京東剛剛宣布投入5億進行家電行業促銷;這次促銷的目的其實是“一石三鳥”。首先,京東讓利消費者,共計5億元白花花的銀子來對家電產品進行促銷,以拉動3C產品銷售;其次,京東應對來自其它電商競爭對手的“暗戰”,不管是天貓還是蘇寧易購,都在5、6月份加大促銷力度,意圖開啟“價格戰”,而京東5億元算是對競爭對手最有力的回應;最后,京東再次展現其資本實力和服務實力,如果說蘇寧易購是一名爆發式選手的話,那么京東就是持久型選手,蘇寧最近的優惠力度很大,而京東的優惠是貫穿全年的。
之所以提起京東5億元促銷計劃,是想從京東的現有實力引出其上市后的預期發展。據相關調查機構表示,京東稱2012年預計收入為450億元,2013年預計收入為700億元,2015年收入預計為1900-2200億元。從2004年--2011年,京東這7年營收基本實現每年增長率200%。
如果看不懂這組數據,不妨再看看亞馬遜的數據。亞馬遜有三年營收增長超過100%,大部分時候營收增長率100%以下,2002年后基本都在40%以下,第7年,第8年的2002年營收為39.32億美元(計250.13億元)。受益于經濟快速發展與人口紅利的中國,京東成為全球發展速度最快、復合增長比最高的電子商務公司。
具有這樣的發展速度,申請IPO自然是毫無疑問的,有疑問的是京東IPO后能給股東帶來怎樣的回報。倘若京東能繼續保持這七年的營收增長率,那么這就是京東給股民回饋的“利”。
益發
除了高增長之外,京東還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我們不是股東,也不是股民,更沒有美元,我們分享不到京東高速成長帶來的紅利,那么京東IPO對我們有哪些有益的地方呢?
這里還是要重復中國的人口紅利,跟著人口紅利的自然是物美價廉,而京東之所以短短幾年一躍而成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城,交易額達數百億,自然是其底價優勢,并且是難以撼動的低價優勢。
大概在2008年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就已經口口相傳京東的電腦數碼產品要比中關村更加便宜,之前對網購總是缺乏信任感,覺得便宜無好貨,但是經過一嘗試、二嘗試之后就慢慢開始從京東低價口碑的接受者轉變為傳播者。再到以后,除了數碼產品,家電3C、生活用品、書籍等都習慣了從京東購買。無論電子商務業界價格戰打得多響,總是習慣并相信京東的低價,4年積累下來的習慣很難改變。
這不,剛剛步入6月份,京東商城又推出了“史上最強店慶月”重磅開場,全品類超底價銷售,優惠幅度之大歷史罕見,在原有價格優勢的基礎上,京東又推出了更更強大、益發實惠的價格,所以說,京東低價的地位無人撼動。當然,某網站的假貨差品除外。
我們不一定是股民,我們一定是消費者,購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就是有益;有了更多的消費者,中小企業的商品登陸京東,也能獲得更好的銷量,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這個循環即將多一份更加有力的保障,那就是京東IPO。
總之,京東IPO帶來了諸多利與益,也是如此讓筆者充滿期待。5月份,京東服裝城上線、迷你挑日韓館上線。京東商城在經過4年的布局與高速發展后,已成為3C網購的第一品牌,而書籍、服裝等開拓其他品類的經營無疑會為京東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筆者相信這是一個相輔相成、循環漸進的過程,不斷的開拓新品將為京東商城注入更多活力,為IPO奠定基礎;而IPO也將促進京東發力更多品類,帶動自身新一輪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