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的離職,不但有可能讓前老板幫你說好話,讓前同事成為你的啦啦隊,未來若有好機會,還會想到你,只要你學會克服離職流程中的五個尷尬情境。
情境一、離職怎么提? 口頭請辭,最先告知上司。 有超過15年人資主管經驗的“萬惡人資”表示,首先,頂頭上司必須是第一個知道你要離職的人。 正式提辭呈之前,切忌跟同事透露,若上司從別人口中得知你要離職,就像從別人口中得知配偶劈腿,尷尬又麻煩。 最佳提辭呈的方法還是傳統的口頭請辭,不建議無預警到老板辦公室說:“老板,我要提離職。”記得先約時間并充分準備,你可以這么說:“老板,我想跟您約時間,單獨聊聊生涯規畫的問題。”他就懂了。 不建議無預警到老板辦公室說:“老板,我要提離職。”沒有給對方緩沖,沖擊太大,萬一引發老板負面情緒,你未必準備得當,風險很高。 等準備妥當,跟老板正式提辭呈,你可以這么說:“老板,我認真想過,對職涯有新的想法,決定今天提出辭職,做到○月○日(通常一個月后),非常謝謝這段時間您的照顧。兩天后我會提出交接清單,開始交接。這樣的流程您OK嗎?”接著同時遞上親筆簽名的書面辭呈,表達正式和堅定。
情境二、要說出原因嗎? 別說實話,也別交代下一步。 老板聽到提離職,會有三種反應。 一、“好,我祝福你。” 二、“你回去再想想,我現在不跟你談。” 三、“為什么想走?” 第一種反應通常令人感到錯愕,心里的OS可能是:“啊?原來我在老板心中不重要。”但此時你該強忍內心失落,畢竟重點是未來的工作,而不是老東家有多在意你。 第二種反應,是老板的煙幕彈,你可能會愣在當場然后乖乖回去“再想想”,但這可能讓你錯過新的工作機會。理想的回應是:“謝謝老板的體諒,我已經想清楚,這是我最終決定。我們現在何不先把交接談好,才不影響組織運作,您覺得呢?” 第三種是最多老板會說、卻最尷尬的反應,問題在于:“我究竟要不要告訴老板真正離職的原因?” 答案是:絕.對.不.要!尤其不要泄漏你未來的去處。 一位在外商、本國企業任職超過十二年的人資長建議,現實是,多數老板其實聽不進員工離職的理由,而是在找留人的切入點,因為找人比留人困難。為錢?加薪;為職位?升職。所以事前你得問自己,如果老板滿足你,就不離職了嗎?“如果是這樣,你其實不想離職,而是想加薪、升官、轉調和留停,最好直接要求,不要用假離職當借口,因為留下來會被質疑忠誠度,未必待得住”。 另一個原因是,你無法預料告訴老板真正原因后,會發生什么事。 當然,很多人離職是跟主管不和、看不慣組織文化,認為“人之將走,其言也善”,但,多說反而制造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你該選擇最安全的說法:“謝謝老板關心,真的是基于個人生涯規畫,我也已經想清楚。與其把時間花在探討原因,不如專注在交接、維持任務運作順暢,比較務實。”
情境三、如何面對慰留? 重申辭意,把重點拉回交接。 最尷尬的情境,莫過于老板慰留!除了面試,主管處理最多的人事便是離職,所以他們留人都有兩把刷子。歸納有以下五招: “你要什么?我馬上幫你調整。”——誘之以利 “你知不知道你提離職讓我很難過?我們有革命情感??”——動之以情 “我有做錯、說錯什么,我跟你道歉,請你留下來。”——降低姿態 “現在人力很緊,可不可以等我把人補滿,你再走?”——拖延戰術 “說真的,別家薪水可能多一點,但我們年終獎金多;別家工作壓力小,可是愛搞派系斗爭??”——說之以理。 “萬惡人資”建議,你對老板的回復應該重申離職決心,并把談話重點拉回未來該交接解決的事。 等老板愿意放人后,記得要問老板:第一、老板對離職的方式是否有建議,是否要保密?是否可寫信告知同事?有沒有其余特別注意事項?第二、期限內提出交接清單建議,并與老板討論職務可交接給誰。
情境四、離開前該做什么? 輕淡回八卦、列妥交接清單。 第一,面對同事八卦。從你走出老板辦公室那刻起,離職消息便會傳開,回應的原則是:給同事的答案不能多過給老板的答案。 第二,將確認過的離職內容,發正式e-mail通知老板。信中再度確認提離職的日期、正式生效日期、何時提出交接清單并與老板討論,做為證據。 第三,交接清單應列出過去已完成專案和目前手中專案兩部分,詳細注明檔案名稱和存放路徑,并且建議交接人(須跟主管討論才能確定)。 如果此時老板繼續丟新任務給你,完成日期落在離職生效之后,請務必盤點時程表和工作量,婉轉告知:“這些任務無法在離職前完成,建議轉派給其他同事,否則讓任務中斷、影響公司業績,就不好了。”
情境五、如何說再見? 寄信給認識的人,不用廣發。 現在普遍用e-mail發信跟同事道別,不過“百人以內的公司,同事熟識機率高,全公司都發信有意義,”萬惡人資說,“但百人以上公司,很多同事不認識,沒必要全部發信。”至于信件內容,基本上包含感謝、離職日期、祝福,交接問題的聯絡e-mail等。 西方有句俗諺:“不要自斷后路,因為地球是圓的。”常用來說明好聚好散的重要,尤其現在求才不易,企業內部都列有“再雇用名單”,為自己預留后路,不可不慎。 人力銀行提醒,有三類員工離職可能帶動離職潮,主管這時候就要懂得聰明的“斬斷”蝴蝶效應! 第一類、超級PM(專案經理)或業務。這種人離職會讓進行中的任務群龍無首,或轉而加重其他同事負擔,引發抱怨,因此在他離職的第一時間,就要立刻找替代人選。為避免蝴蝶效應發生,平常就要把重要案子、客戶分散給不同PM或業務。 第二類、散布謠言毒舌王。這種人確認離職后,很容易透過人際網絡對內、對外說公司和主管壞話,煽動其他同事離職,嚴重的會威脅公司要告到勞動局、立委或媒體。若對方單純抱怨泄憤,建議冷處理。等事主離職后,立刻約談受煽動的部屬,嚴正要求對方收心,否則后果自行負責。 第三類、意見領袖人氣王。這種人離職會打擊士氣,資淺同事覺得上班變無聊,資深同事解讀成“連他都要走?公司一定有問題”。建議主管可個別約談潛在的替代人選,告知他們因為人氣王離職后可能帶來的機會,包括分到大客戶、升職或加薪,先抓牢其余大樁腳以穩定軍心,團隊士氣才不會潰散。 最后,上述三類人離職后,主管都該對同事說明狀況和后續處理,畢竟離職管理,重點是留下來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