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網友“長江薦股”發文探討中國股市低迷的根本原因,我深表認同,特轉載于下:
?
1、當年股市為國企扭虧服務,給投資者埋下了后遺癥。1998年政府為了實現國企3年扭虧的目標,要求一家優質企業捆綁一家虧損企業一起上市,通過業績包裝作假,在大規模圈錢后,大股東再掏空上市公司,為股市制度缺陷埋下禍根,造成了許多大盤股淪為垃圾股、ST股。如中國遠洋從68.4元跌到4.14元,廣大投資在這些老大盤股里蒙受了巨大損失,還要遭到現在的管理層和輿論對績差股的嚴厲訓斥。
2、大小非減持的限制規定不了了之。股改前,流通市值僅8900億,總市值僅2.8萬億。此時,非流通大股東僅付出10送3的極小對價(2700億元),就換來了最高時27萬億市值的流通權,至今流通市值仍高達16.8萬億,總市值23萬億。問題是,原非流通股東的成本只有一元,經多年的送股分紅,已變成了零成本,而原先國資委的“國有股三年內減持5%須報請國資委批準”的規定已不了了之,國企困難時就加大了減持力度,它們在任何股價上兌現都收益巨大。而股改后新上市的非流通股的鎖定期更短,兌現后的機會成本更高。這幾年股指和股價之所以飛流直瀉,廣大投資者之所以虧損累累,除了IPO和再融資以高溢價抽血外,更主要的是持股的高成本輸給了大股東的低成本或零成本。不妨說,現在是在為股改時拿到的微小的紅利還重債。
3、管理層盲目擴容大躍進把投資者推向了深淵。從1958年的“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大躍進,到1978年的“洋躍進”,再到2009年4萬億投資和地方政府12萬億的投資大躍進,都是好大喜功、憑功升遷、只求速度、不顧質量的思想造成的。平心而論,僅20年歷史、人均GDP剛剛達到5000美元的中國股市,而機構僅占市值7.4%、85%的投資者資金僅10萬元以下,卻把股市搞成20多萬億市值,世界第二,這本身就是不切實際的大躍進所導致的惡果。
4、持續的再融資是股市被壓垮的根本原因,銀行股年年融資,歲歲圈錢,永遠吃不飽,現在總市值已進入全球股票市值前位,大家想想,銀行股還會漲嗎,靠利息吃飯,沒有創新,只知道融資,貸款風險巨大,市值超過世界知名大銀行,丑聞不斷,并且還有成百上千商業銀行等待上市,而管理層還在聲稱:發行新股與股市低迷沒有關系,停止新股發行對股市不會有根本改善!這樣的以保護融資為主的市場把投資者利益全然不顧的市場會有希望嗎!
?
博主注:我認為,長江薦股所陳述的事實,是近20年來股市發展的真實寫照。要扭轉股市低迷的局面,把股市真正變成國民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必須把保護投資者利益放到首位。為此:
1、必須要有一部《投資者權益保護法》;
2、修改《證券法》或在《投資者權益保護法》、《民訴法》中增加集體訴訟制度;
3、對于發現欺詐上市的,除欺詐者應按發行價以上溢價回購所發行股份外,三年內不受理其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申請發行新股,及其控股的其它上市公司融資、增發等業務;保薦機構、會審律事務所,停止其此類業務資格2年,并承擔賠償的連帶責任;
4、對于過度包裝上市后業績立即變臉的,每發現一家公司變臉,停止該保薦機構、會審律事務所此類業務資格1季度,并承擔賠償的連帶責任。
只有把保護投資者利益真正落到實處,股市興旺才有長久基礎,中國經濟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