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市場擴容步伐紛亂
2009年6月IPO重啟以來,新股發行上市每周5到8家。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三板齊發,再融資總額今年以來已接近去年全年,加上大小非、上市公司高管借機減持,五六個途徑不斷從市場抽水,讓本已孱弱的A股市場喘不過氣。財匯資訊統計顯示,從2009年6月29日桂林三金等發行起,兩年多已經有675家新股發行,募資總額8989億元。截至昨日,中小板612只股票的總市值已經達到33051億元,開板7年間IPO融資金額達到4185億元。創業板成立于2009年9月底,至今已有264名成員。但截至昨日收盤,七成個股復權后的股價低于上市首日的開盤價,如當升科技、堅瑞消防的跌幅均超過了60%;近六成個股“破發”。在一級市場暴發的同時,買入創業板個股的投資者大多虧錢。
2009年和2010年,中國股市IPO數量及融資額均居全球第一。統計顯示,中國A股市場2010年通過新股發行籌集到的資金總額高達669億美元,遠超同期美國股市通過新股發行籌集到的420億美元。今年以來盡管滬深指數一再創年內新低,新股擴容卻未見減速。今年以來發行上市218只新股,累計融資金額超過2000億IPO一直維持在20家以上/月的水平;增發配股維持在15家左右/月,增發金額超過3000億元;近幾個月大股東減持也維持在60億-100億元的水平。無休止的擴容對2009年以來的A股市場整體估值造成了很大沖擊。
在2009年至今的兩年中,中國股市將流通市值從5萬億擴容到21萬億;僅僅用20年,股市市值就躍居世界第二,天平始終倒向融資者,每周都快速成批造富。由于資金緊張,市場供求關系明顯處于失衡狀態。中金公司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今年仍像過去幾年最后4個月占全年融資額比重達到40%的話,市場繼續向下的可能性就不能排除。”這一報告點出了A股走弱的關鍵原因,基本面的不確定只是“外傷”,擴容過度才是主要“內傷”。
未來三年IPO“每天一單”
目前,上交所共有上市公司903家,深交所有1329家。今年兩會期間上交所理事長耿亮透露,5年內預計每年新增50家,5年將增加250家。而深交所的胃口顯然更大:計劃“十二五”期間中小板平均每年新增150家以上,到“十二五”期末,中小板上市公司達到1200家以上;創業板公司每年新增200家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創業板上市公司達1000家。這意味著滬深交易所每年新增上市公司將達到400家,如果按一年250個交易日來計算,平均每2天就有3家公司上市。“蘿卜快了不洗泥”,面對源源不斷的發行與上市,不少公司上市后業績變臉的情況。如今年新上市的公司中有41家公司中期業績變臉,占比近兩成。比亞迪凈利潤同比下降最大,同比下降88.63%,其次是大連電瓷下降55.50%,華銳風電、安居寶等公司凈利潤下降幅度也超過了40%。當大量良莠不齊的新股涌進市場時,巨大的超募現象不斷帶來資源的浪費,也讓本已疲弱的二級市場更加積重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