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NFS服務端配置文件路徑為: /etc/exports,并且默認為空,需要用戶自行配置。
/etc/exports文件配置格式為:
NFS共享的目錄 NFS客戶端地址1(參數1,參數2...)客戶端地址2(參數1,參數2)
1.NFS共享的目錄:為NFS服務端要共享的實際目錄,要用絕對路徑,如(/data),注意共享目錄的本地權限,如果需要讀寫共享,一點要讓本地目錄可以被NFS客戶端的用戶(nfsnobody)讀寫。
2.NFS客戶端地址:為NFS服務端授權的可訪共享目錄的NFS客戶端地址,可以為單獨的IP地址或主機名、域名等,也可以為整個網段地址,還可以用“”*“”來匹配所有客戶端服務器,這里所謂的客戶端一般來說是前端的業務服務器。例如:web服務。
3.權限參數集:對授權的NFS客戶端的訪問權限設置。
2.創建一個/data目錄,這里-p意思代表如果存在/data不提示,如果不存在直接創建。
[root@oldboy ~]# mkdir /data -p
所以如果希望讓客戶端訪問nfs服務,首先讓nfsnobody可以訪問/data,假設/data可寫,在不變權限狀態下如何可寫?chown -R代表包括目錄/data里面的所有文件和目錄
[root@oldboy ~]# chown -R nfsnobody.nfsnobody /data
[root@oldboy ~]# ls -ld /data
drwxr-xr-x 2 nfsnobody nfsnobody 4096 Jul 30 21:42 /data
3.在nfs服務器端。
vi /etc/exports寫入如下內容:
#share /data by oldboy for bingbing at 20160423
/data 172.16.1.0/24(rw,sync)
[root@oldboy ~]# cat /etc/exports
#share /data by oldboy for bingbing at 20160423
/data 172.16.1.0/24(rw,sync)
rm可讀寫,sync直接寫入磁盤,不加sync寫入緩存。不是特別大并發用sync,如果大并發用async
4. 步驟1,2,3前提是:
/etc/init.d/rpcbind status 檢查rpcbind有沒有啟動
/etc/init.d/nfs status 檢查nfs服務有沒有啟動
rpcinfo -p localhost? 確認localhost有注冊的端口。
5.步驟1,2,3配置完成后讓生效.reload叫做優雅,平滑,重啟服務器。
/etc/init.d/nfs reload相當于exportfs -rv,意思是修改配置文件平滑生效。
[root@oldboy ~]# /etc/init.d/nfs reload
最后shownount -e出現如下提示表示服務端配置成功了。
[root@oldboy ~]# showmount -e 172.16.1.31
Export list for 172.16.1.31:
/data 172.16.1.0/24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sandshell/195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