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ll原理詳解(最清晰)

https://blog.csdn.net/lyztyycode/article/details/79491419

我只是把內容搬運過來做個記錄,方便自己以后回頭看。

第一部分:select和epoll的任務

關鍵詞:應用程序 文件句柄 用戶態 內核態 監控者

要比較epoll相比較select高效在什么地方,就需要比較二者做相同事情的方法。

要完成對I/O流的復用需要完成如下幾個事情:

1.用戶態怎么將文件句柄傳遞到內核態?

2.內核態怎么判斷I/O流可讀可寫?

3.內核怎么通知監控者有I/O流可讀可寫?

4.監控者如何找到可讀可寫的I/O流并傳遞給用戶態應用程序?

5.繼續循環時監控者怎樣重復上述步驟?

搞清楚上述的步驟也就能解開epoll高效的原因了。

select的做法:

步驟1的解法:select創建3個文件描述符集,并將這些文件描述符拷貝到內核中,這里限制了文件句柄的最大的數量為1024(注意是全部傳入---第一次拷貝);

步驟2的解法:內核針對讀緩沖區和寫緩沖區來判斷是否可讀可寫,這個動作和select無關;

步驟3的解法:內核在檢測到文件句柄可讀/可寫時就產生中斷通知監控者select,select被內核觸發之后,就返回可讀可寫的文件句柄的總數;

步驟4的解法:select會將之前傳遞給內核的文件句柄再次從內核傳到用戶態(第2次拷貝),select返回給用戶態的只是可讀可寫的文件句柄總數,再使用FD_ISSET宏函數來檢測哪些文件I/O可讀可寫(遍歷);

步驟5的解法:select對于事件的監控是建立在內核的修改之上的,也就是說經過一次監控之后,內核會修改位,因此再次監控時需要再次從用戶態向內核態進行拷貝(第N次拷貝)

epoll的做法:

步驟1的解法:首先執行epoll_create在內核專屬于epoll的高速cache區,并在該緩沖區建立紅黑樹和就緒鏈表,用戶態傳入的文件句柄將被放到紅黑樹中(第一次拷貝)。

步驟2的解法:內核針對讀緩沖區和寫緩沖區來判斷是否可讀可寫,這個動作與epoll無關;

步驟3的解法:epoll_ctl執行add動作時除了將文件句柄放到紅黑樹上之外,還向內核注冊了該文件句柄的回調函數,內核在檢測到某句柄可讀可寫時則調用該回調函數,回調函數將文件句柄放到就緒鏈表。

步驟4的解法:epoll_wait只監控就緒鏈表就可以,如果就緒鏈表有文件句柄,則表示該文件句柄可讀可寫,并返回到用戶態(少量的拷貝);

步驟5的解法:由于內核不修改文件句柄的位,因此只需要在第一次傳入就可以重復監控,直到使用epoll_ctl刪除,否則不需要重新傳入,因此無多次拷貝。

簡單說:epoll是繼承了select/poll的I/O復用的思想,并在二者的基礎上從監控IO流、查找I/O事件等角度來提高效率,具體地說就是內核句柄列表、紅黑樹、就緒list鏈表來實現的。

第二部分:epoll詳解

先簡單回顧下如何使用C庫封裝的3個epoll系統調用吧。

  1. int?epoll_create(int?size);
  2. int?epoll_ctl(int?epfd,?int?op,?int?fd,?struct?epoll_event *event);
  3. int?epoll_wait(int?epfd,?struct?epoll_event *events,int?maxevents,?int?timeout);

使用起來很清晰:

A.epoll_create建立一個epoll對象。參數size是內核保證能夠正確處理的最大句柄數,多于這個最大數時內核可不保證效果。

B.epoll_ctl可以操作上面建立的epoll,例如,將剛建立的socket加入到epoll中讓其監控,或者把 epoll正在監控的某個socket句柄移出epoll,不再監控它等等(也就是將I/O流放到內核)。

C.epoll_wait在調用時,在給定的timeout時間內,當在監控的所有句柄中有事件發生時,就返回用戶態的進程(也就是在內核層面捕獲可讀寫的I/O事件)。

從上面的調用方式就可以看到epoll比select/poll的優越之處:

因為后者每次調用時都要傳遞你所要監控的所有socket給select/poll系統調用,這意味著需要將用戶態的socket列表copy到內核態,如果以萬計的句柄會導致每次都要copy幾十幾百KB的內存到內核態,非常低效。而我們調用epoll_wait時就相當于以往調用select/poll,但是這時卻不用傳遞socket句柄給內核,因為內核已經在epoll_ctl中拿到了要監控的句柄列表。

====>select監控的句柄列表在用戶態,每次調用都需要從用戶態將句柄列表拷貝到內核態,但是epoll中句柄就是建立在內核中的,這樣就減少了內核和用戶態的拷貝,高效的原因之一。

所以,實際上在你調用epoll_create后,內核就已經在內核態開始準備幫你存儲要監控的句柄了,每次調用epoll_ctl只是在往內核的數據結構里塞入新的socket句柄。

在內核里,一切皆文件。所以,epoll向內核注冊了一個文件系統,用于存儲上述的被監控socket。當你調用epoll_create時,就會在這個虛擬的epoll文件系統里創建一個file結點。當然這個file不是普通文件,它只服務于epoll。

epoll在被內核初始化時(操作系統啟動),同時會開辟出epoll自己的內核高速cache區,用于安置每一個我們想監控的socket,這些socket會以紅黑樹的形式保存在內核cache里,以支持快速的查找、插入、刪除。這個內核高速cache區,就是建立連續的物理內存頁,然后在之上建立slab層,簡單的說,就是物理上分配好你想要的size的內存對象,每次使用時都是使用空閑的已分配好的對象。

epoll高效的原因:

這是由于我們在調用epoll_create時,內核除了幫我們在epoll文件系統里建了個file結點,在內核cache里建了個紅黑樹用于存儲以后epoll_ctl傳來的socket外,還會再建立一個list鏈表,用于存儲準備就緒的事件.

epoll_wait調用時,僅僅觀察這個list鏈表里有沒有數據即可。有數據就返回,沒有數據就sleep,等到timeout時間到后即使鏈表沒數據也返回。所以,epoll_wait非常高效。而且,通常情況下即使我們要監控百萬計的句柄,大多一次也只返回很少量的準備就緒句柄而已,所以,epoll_wait僅需要從內核態copy少量的句柄到用戶態而已.

那么,這個準備就緒list鏈表是怎么維護的呢?

當我們執行epoll_ctl時,除了把socket放到epoll文件系統里file對象對應的紅黑樹上之外,還會給內核中斷處理程序注冊一個回調函數,告訴內核,如果這個句柄的中斷到了,就把它放到準備就緒list鏈表里。所以,當一個socket上有數據到了,內核在把網卡上的數據copy到內核中后就來把socket插入到準備就緒鏈表里了。

epoll綜合的執行過程:

如此,一棵紅黑樹,一張準備就緒句柄鏈表,少量的內核cache,就幫我們解決了大并發下的socket處理問題。執行epoll_create時,創建了紅黑樹和就緒鏈表,執行epoll_ctl時,如果增加socket句柄,則檢查在紅黑樹中是否存在,存在立即返回,不存在則添加到樹干上,然后向內核注冊回調函數,用于當中斷事件來臨時向準備就緒鏈表中插入數據。執行epoll_wait時立刻返回準備就緒鏈表里的數據即可。

epoll水平觸發和邊緣觸發的實現:

當一個socket句柄上有事件時,內核會把該句柄插入上面所說的準備就緒list鏈表,這時我們調用epoll_wait,會把準備就緒的socket拷貝到用戶態內存,然后清空準備就緒list鏈表, 最后,epoll_wait干了件事,就是檢查這些socket,如果不是ET模式(就是LT模式的句柄了),并且這些socket上確實有未處理的事件時,又把該句柄放回到剛剛清空的準備就緒鏈表了,所以,非ET的句柄,只要它上面還有事件,epoll_wait每次都會返回。而ET模式的句柄,除非有新中斷到,即使socket上的事件沒有處理完,也是不會次次從epoll_wait返回的。

====>區別就在于epoll_wait將socket返回到用戶態時是否情況就緒鏈表。

第三部分:epoll高效的本質

1.減少用戶態和內核態之間的文件句柄拷貝;

2.減少對可讀可寫文件句柄的遍歷;


首先我們來定義流的概念,一個流可以是文件,socket,pipe等等可以進行I/O操作的內核對象。
不管是文件,還是套接字,還是管道,我們都可以把他們看作流。
之后我們來討論I/O的操作,通過read,我們可以從流中讀入數據;通過write,我們可以往流寫入數據。現在假定一個情形,我們需要從流中讀數據,但是流中還沒有數據,(典型的例子為,客戶端要從socket讀如數據,但是服務器還沒有把數據傳回來),這時候該怎么辦?

  • 阻塞。阻塞是個什么概念呢?比如某個時候你在等快遞,但是你不知道快遞什么時候過來,而且你沒有別的事可以干(或者說接下來的事要等快遞來了才能做);那么你可以去睡覺了,因為你知道快遞把貨送來時一定會給你打個電話(假定一定能叫醒你)。
  • 非阻塞輪詢。接著上面等快遞的例子,如果用忙輪詢的方法,那么你需要知道快遞員的手機號,然后每分鐘給他掛個電話:“你到了沒?”

很明顯一般人不會用第二種做法,不僅顯很無腦,浪費話費不說,還占用了快遞員大量的時間。
大部分程序也不會用第二種做法,因為第一種方法經濟而簡單,經濟是指消耗很少的CPU時間,如果線程睡眠了,就掉出了系統的調度隊列,暫時不會去瓜分CPU寶貴的時間片了。

為了了解阻塞是如何進行的,我們來討論緩沖區,以及內核緩沖區,最終把I/O事件解釋清楚。緩沖區的引入是為了減少頻繁I/O操作而引起頻繁的系統調用(你知道它很慢的),當你操作一個流時,更多的是以緩沖區為單位進行操作,這是相對于用戶空間而言。對于內核來說,也需要緩沖區。
假設有一個管道,進程A為管道的寫入方,B為管道的讀出方。
  1. 假設一開始內核緩沖區是空的,B作為讀出方,被阻塞著。然后首先A往管道寫入,這時候內核緩沖區由空的狀態變到非空狀態,內核就會產生一個事件告訴B該醒來了,這個事件姑且稱之為“緩沖區非空”。
  2. 但是“緩沖區非空”事件通知B后,B卻還沒有讀出數據;且內核許諾了不能把寫入管道中的數據丟掉這個時候,A寫入的數據會滯留在內核緩沖區中,如果內核也緩沖區滿了,B仍未開始讀數據,最終內核緩沖區會被填滿,這個時候會產生一個I/O事件,告訴進程A,你該等等(阻塞)了,我們把這個事件定義為“緩沖區滿”。
  3. 假設后來B終于開始讀數據了,于是內核的緩沖區空了出來,這時候內核會告訴A,內核緩沖區有空位了,你可以從長眠中醒來了,繼續寫數據了,我們把這個事件叫做“緩沖區非滿”
  4. 也許事件Y1已經通知了A,但是A也沒有數據寫入了,而B繼續讀出數據,知道內核緩沖區空了。這個時候內核就告訴B,你需要阻塞了!,我們把這個時間定為“緩沖區空”。

這四個情形涵蓋了四個I/O事件,緩沖區滿,緩沖區空,緩沖區非空,緩沖區非滿(注都是說的內核緩沖區,且這四個術語都是我生造的,僅為解釋其原理而造)。這四個I/O事件是進行阻塞同步的根本。(如果不能理解“同步”是什么概念,請學習操作系統的鎖,信號量,條件變量等任務同步方面的相關知識)。

然后我們來說說阻塞I/O的缺點。但是阻塞I/O模式下,一個線程只能處理一個流的I/O事件。如果想要同時處理多個流,要么多進程(fork),要么多線程(pthread_create),很不幸這兩種方法效率都不高。
于是再來考慮非阻塞忙輪詢的I/O方式,我們發現我們可以同時處理多個流了(把一個流從阻塞模式切換到非阻塞模式再此不予討論):
while true {
for i in stream[]; {
if i has data
read until unavailable
}
}
我們只要不停的把所有流從頭到尾問一遍,又從頭開始。這樣就可以處理多個流了,但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好,因為如果所有的流都沒有數據,那么只會白白浪費CPU。這里要補充一點,阻塞模式下,內核對于I/O事件的處理是阻塞或者喚醒,而非阻塞模式下則把I/O事件交給其他對象(后文介紹的select以及epoll)處理甚至直接忽略。

為了避免CPU空轉,可以引進了一個代理(一開始有一位叫做select的代理,后來又有一位叫做poll的代理,不過兩者的本質是一樣的)。這個代理比較厲害,可以同時觀察許多流的I/O事件,在空閑的時候,會把當前線程阻塞掉,當有一個或多個流有I/O事件時,就從阻塞態中醒來,于是我們的程序就會輪詢一遍所有的流(于是我們可以把“忙”字去掉了)。代碼長這樣:
while true {
select(streams[])
for i in streams[] {
if i has data
read until unavailable
}
}
于是,如果沒有I/O事件產生,我們的程序就會阻塞在select處。但是依然有個問題,我們從select那里僅僅知道了,有I/O事件發生了,但卻并不知道是那幾個流(可能有一個,多個,甚至全部),我們只能無差別輪詢所有流,找出能讀出數據,或者寫入數據的流,對他們進行操作。
但是使用select,我們有O(n)的無差別輪詢復雜度,同時處理的流越多,每一次無差別輪詢時間就越長。再次
說了這么多,終于能好好解釋epoll了
epoll可以理解為event poll,不同于忙輪詢和無差別輪詢,epoll之會把哪個流發生了怎樣的I/O事件通知我們。此時我們對這些流的操作都是有意義的。(復雜度降低到了O(k),k為產生I/O事件的流的個數,也有認為O(1)的[更新 1])
在討論epoll的實現細節之前,先把epoll的相關操作列出[更新 2]:
  • epoll_create 創建一個epoll對象,一般epollfd = epoll_create()
  • epoll_ctl (epoll_add/epoll_del的合體),往epoll對象中增加/刪除某一個流的某一個事件
    比如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ADD, socket, EPOLLIN);//有緩沖區內有數據時epoll_wait返回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DEL, socket, EPOLLOUT);//緩沖區可寫入時epoll_wait返回
  • epoll_wait(epollfd,...)等待直到注冊的事件發生
(注:當對一個非阻塞流的讀寫發生緩沖區滿或緩沖區空,write/read會返回-1,并設置errno=EAGAIN。而epoll只關心緩沖區非滿和緩沖區非空事件)。
一個epoll模式的代碼大概的樣子是:
while true {
active_stream[] = epoll_wait(epollfd)
for i in active_stream[] {
read or write till unavailable
}
}
限于篇幅,我只說這么多,以揭示原理性的東西,至于epoll的使用細節,請參考man和google,實現細節,請參閱linux kernel source。
======================================

Linux網絡編程--epoll?模型原理詳解以及實例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news/383720.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news/383720.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news/383720.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Linux命令【五】系統函數

系統文件函數 stat函數 指針如果沒有const一般表示傳出參數,如果加const表示傳入參數 struct stat dev_t st_dev文件設備編號ino_t st_ino節點 inode號是唯一的,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一般是128字節活著256字節,一般文件每2KB就設置一個ino…

生產者-消費者模型的兩種實現方式

https://www.cnblogs.com/caolicangzhu/p/7086176.html本文主要來總結生產者-消費者模型的代碼實現,至于其原理,請大家自行百度. 一、基于鏈表的生產-消費模型(條件變量)我們以鏈表為例,生產者進行頭部插入,消費者進行頭部刪除,因此,先將鏈表相關操作封裝為LinkList.h,具體代碼…

Linux系統【一】CPU+MMU+fork函數創建進程

切板中的內容輸出到文件### 進程相關概念 程序:編譯好的二進制文件,在磁盤上,不占用系統資源(不包括磁盤)。(劇本) 進程:占用系統資源,是程序的一次運行。(戲…

Ubuntu卸載軟件

用過使用dpkg軟件管理工具得到所有已經安裝的軟件,如果不清楚軟件的全名可以使用grep命令進行查找 然后再使用sudo apt-get remove --purge 軟件名卸載軟件(--purge參數會刪除配置文件,刪的干凈一些) 例如:

一個重要且實用的signal---SIGCHLD

https://blog.csdn.net/lyztyycode/article/details/78150805SIGCHLD(修改)因為筆者之前的文章里面有錯誤,今天發現,立馬做個修改。在下面我的一段關于sigchld信號相對于直接調用wait函數的好處時,我說調用wait函數要一直檢測子進程是否執行完…

數據結構實驗之鏈表七:單鏈表中重復元素的刪除

https://blog.csdn.net/blessingxry/article/details/794455111.知識點:逆序建立鏈表+節點刪除 2.題意:按照數據輸入的相反順序(逆位序)建立一個單鏈表,并將單鏈表中重復的元素刪除(值相同的元素…

Python3函數和代碼復用

函數的定義 def 函數名([參數列表]):注釋函數體注意事項 函數形參不需要聲明類型,可以使用return語句在結束函數執行的同時返回任意類型的值,函數返回值類型與return語句返回表達式i的類型一致 即使該函數不需要接受任何參數,也必須保留一堆…

一文說盡C++賦值運算符重載函數(operator=)

http://www.cnblogs.com/zpcdbky/p/5027481.html在前面:關于C的賦值運算符重載函數(operator),網絡以及各種教材上都有很多介紹,但可惜的是,內容大多雷同且不全面。面對這一局面,在下在整合各種資源及融入個人理解的基…

Python a和a[:]的區別

簡單來講a[:]是深復制,a是淺復制,相當于賦值a的話是賦值了指針,賦值a[:]相當于復制了a對應的那段空間 例如: a [1,1,1,1,1,1]for x in a:if x1:a.remove(x)print(a)運行結果: remove操作是移除序列中第一個x元素。…

約瑟夫環(c語言程序完整版)

https://blog.csdn.net/m_hahahaha1994/article/details/51742453約瑟夫環(約瑟夫問題)是一個數學的應用問題:已知n個人(以編號1,2,3…n分別表示)圍坐在一張圓桌周圍。從編號為k的人開始報數&am…

Linux系統【二】exec族函數及應用

文件描述符 文件描述符表是一個指針數組,文件描述符是一個整數。 文件描述符表對應的指針是一個結構體,名字為file_struct,里面保存的是已經打開文件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父子進程之間讀時共享,寫時復制的原則是針對物理地址而言…

白話C++系列(27) -- RTTI:運行時類型識別

http://www.cnblogs.com/kkdd-2013/p/5601783.htmlRTTI—運行時類型識別 RTTI:Run-Time Type Identification。 那么RTTI如何來體現呢?這就要涉及到typeid和dynamic_cast這兩個知識點了。為了更好的去理解,那么我們就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

使用頭文件的原因和規范

原因 通過頭文件來調用庫功能。在很多場合,源代碼不便(或不準)向用戶公布,只 要向用戶提供頭文件和二進制的庫即可。用戶只需要按照頭文件中的接口聲明來調用庫 功能,而不必關心接口怎么實現的。編譯器會從庫中提取相應…

轉圈踢人問題

https://www.cnblogs.com/lanxuezaipiao/p/3339603.html 有N個人圍一圈依次報數,數到3的倍數的人出列,問當只剩一個人時他原來的位子在哪里? 解答:經典的轉圈踢人問題,好吧專業一點,約瑟夫環問題&#xff0…

Linux系統【三】回收子進程

孤兒進程 父進程先于子進程結束,則子進程成為孤兒進程,子進程的父進程成為init進程,則稱init進程領養孤兒進程。現在好像是用戶進程中的system進程。 僵尸進程 進程終止,父進程不進行回收,自己成殘留資源(PCB)存放在…

string類的基本實現

https://blog.csdn.net/qq_29503203/article/details/52265829在面試中面試官常常會讓你寫出string類的基本操作,比如:構造函數,析構函數,拷貝構造等等.下面是除此之外的一些操作,希望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string以便以…

Python3常用數據結構

Python3中有三種組合數據類型,分別為: 序列類型:字符串(str)、元組(tuple)、列表(list)集合類型:集合(set)映射類型:字典…

Linux C++ 回射服務器

http://blog.csdn.net/qq_25425023/article/details/53914820回射服務器就是服務端將客戶端的數據發送回去。我實現的回射服務器返回增加了時間。服務端代碼&#xff0c;可以很容易看懂&#xff1a;[cpp] view plaincopy#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tdio.h&g…

TCP第四次揮手為什么要等待2MSL

當客戶端進入TIME-WAIT狀態的時候(也就是第四次揮手的時候)&#xff0c;必須經過時間計數器設置的時間2MSL(最長報文段壽命)后&#xff0c;才能進入關閉狀態&#xff0c;這時為什么呢&#xff1f;&#xff1f;&#xff1f; 這最主要是因為兩個理由&#xff1a; 1、為了保證客戶…

計算機網絡【一】概述+OSI參考模型

網絡概述 局域網:覆蓋范圍小(100m以內)&#xff0c;自己花錢買設備&#xff0c;帶寬固定(10M,100M,1000M)&#xff0c;自己維護&#xff08;接入層交換機直接連接電腦、匯聚層交換機直接連接接入層交換機&#xff09; 廣域網:距離遠&#xff0c;花錢買服務&#xff0c;租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