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錢嶺:別擔心“35歲危機”,要成為“老專家”

從清華大學到貝爾實驗室,再到中國移動,作為“IT老人”,錢嶺的技術人生幾乎覆蓋了20世紀90年代至今的信息產業革命。2007年開始,錢嶺在中國移動經歷了基礎科研到產品落地,再到團隊孵化;也經歷了云計算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同時還經歷了技術到政策,政策到產業的全生態鏈。《新程序員》特邀錢嶺講述他編程人生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作者 | 楊陽 ? ?

出品 |? 《新程序員》編輯部

錢嶺生于1972年,2022年是他的半百之年。按照中國傳統,50歲本應“知天命,”但他并不相信宿命論,而是時常和自己說:“這個世界上本沒有正確的選擇,只有通過不懈努力,讓當初的選擇變得正確。”

錢嶺,中國移動集團級首席專家,中國移動云能力中心技術部/創新中心總經理,軟件工程領域知名專家,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畢業于清華大學,獲得工學博士學位,主修軟件工程方向。畢業后加入貝爾實驗室基礎科學研究院,2007年加入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負責中國移動“大云”項目。目前專注于移動云規劃、架構和創新研究。

在他的認知中,“正確”并非初始注定、一成不變,而是在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中,伴隨著主觀能動性的層層推動,從而不斷達到新的平衡狀態。相較于從理念出發的固定價值衡量,他更相信從實踐中萌生的動態理性力量。

當然,思維的塑造非一日之功,需要長久磨煉。對于錢嶺來說,他的思維塑型期在清華大學,成長期在貝爾實驗室,成熟期則在中國移動。

2001年,他從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畢業,主修軟件工程方向,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同年,加入貝爾實驗室基礎科學研究院,開始從事通信軟件的基礎科學研究。

說起貝爾實驗室。不僅誕生了15位諾貝爾獎得主,還孵化出了UNIX、C和C++等系統與編程語言。作為世界最大、最成功的私有實驗室,它有太多世界之最。但因其母公司是AT&T,根基主要還是扎在信息通訊,不僅有天才科學家香農提出信息論,成為現代通信和信息科技的基礎之一,而且第一顆商用通信衛星、第一條商用光纜都出自貝爾實驗室。

1997年,實驗室正式進入中國,并于三年后在北京成立“基礎科學研究院”。“那時候畢業的主流選擇是去外企,我是因為早兩年畢業的師弟去了貝爾實驗室,他介紹我,就選擇了這里。”

在殿堂級的實驗室進行通信基礎科學研究,對錢嶺來說是極大的鍛煉。與此同時,每月八千元的高薪比北京當時的平均房價都要高。

在貝爾實驗室的六年,錢嶺可謂得心應手。他表示:“每年績效考核都是A”。在寬松的科研環境下,他在包括網絡傳輸、即時通信、手機通訊等不同領域中展開研究,花了幾年時間把從IT到終端的網絡技術幾乎“扒”了一遍,就這樣一直到2006年。

這一時期,通信業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貝爾實驗室在母公司經營不善的情況下開始走下坡路,最后隨著朗訊和阿爾卡特的合并逐漸式微。經營問題很快影響到研究,此時的錢嶺感覺到了危機:“已經沒有新項目可做,非常閑,一個月的工作幾天就能做完。”

不想浪費青春就要另尋出路,他在一年后去了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并于2008年6月正式加入中國移動“大云(Big Cloud)”研發項目,從項目經理做到首席架構師,再到蘇州研發中心首席科學家和現在的集團級首席專家。他前期聚焦科研攻關,中期做產品成果轉化,后期負責技術和團隊搭建,從第一批大數據和云計算科研工作者,成長為“云端之旅”的技術創業者。

投身大數據和云的十四年,他先用三年時間實現“大云”云計算產品規模化商用部署(單集群1000臺服務器),再用兩年時間實現“大云”大數據產品商用規模化部署(單集群1000臺服務器),實現了兩大產品線從“0”到“1”的突破。在技術和研發管理方面,他創造性地提出了敏捷方法和瀑布模型的融合理論。與此同時,他也帶領團隊通過了CMMI五級和DevOps三級評定,讓中國移動在“云數”領域實現領先。

一直以來,錢嶺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他“努力奮斗,讓選擇變得正確”的座右銘。

1、當首席架構師轉型管理者

去年年中,貝索斯卸任亞馬遜CEO,接替他的是創辦了亞馬遜云業務的安迪 · 雅西。之所以能夠接任,與安迪·雅西負責的AWS業務的高速增長和高額利潤密不可分。

如今,云服務正在成為很多科技廠商的賺錢利器,但在發展的最早期并不如此。亞馬遜云科技團隊初創時只有8個人,2006年公司發布了各類服務,都沒有太大反響。三年后,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也被產業界唱衰,公司團隊內部也都異常辛酸。

事實上,中國移動在2007年就開啟了云計算的關鍵技術研究,也是先行者。對于錢嶺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一方面,他對這一研究領域相對陌生;另一方面,要從基礎研究的純科學轉型到應用技術,“產業落地”成為替代“研究成果”的衡量標準,不僅需要心態上的很大轉變,也要在實踐中身體力行。

在最初五年的產業孵化期,錢嶺經歷了基礎研究的沉淀,進行了云計算的科研攻關,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和撰寫論文,包括架構和標準化的研究,以及開源軟件產品化改造等方面。從2010年開始,云計算概念開始流行。這一年“大云”發布了1.0版本,并在天津政府首先實現商用。

到了2013年,國內外云產業開始逐漸落地。隨著AWS推出“ECS容器產品”和“智能網卡卸載技術”,CPU的利用率大幅提升,成為云計算超越傳統IT的開始。與此同時,技術的利好也帶來了利潤突破。在國內,阿里開始嘗試云化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將自家余額寶核心系統遷移到了阿里云上。

相較而言,通信業的云化業務沒有互聯網行業緊迫,但這場提升基礎設施服務的“新風”吹來,錢嶺選擇加快腳步跟上去。當“擬成立專門從事云計算研發的蘇州研發中心”消息傳來,他積極響應,帶領技術團隊作為第一批籌建者,離開北京到蘇州創業。

錢嶺的第一項重要任務是組建并擔任產品部總經理,他帶領團隊展開產品化業務。“2014年以北京研究院的云計算系統為班底成立了蘇州研發中心,開展公司化運作,之后的目標是如何把技術真正落地。業務落地需要人才,就發出不少招聘,但那時還沒有多少云計算的專業人才,我們只能在相關領域開展招聘。開始的時候都不能馬上勝任,所以從2014年到2016年基本是團隊孵化期,從基礎能力開始構建、磨合和提升。”

對于此時的他而言,從架構師轉型管理者,面臨一個不得不解決的難題。

2、帶領團隊從“0”到“1”

“是先做技術研究,還是先產品化?”事實上,這個問題在科技圈普遍存在,也是科技行業里“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哲學。

通常我們會認為應該先研究,等技術成熟后再落地。但這種想法只在外界沒有任何干擾的理想化狀態下才可能實現。現實中,除了基礎科學或早期的應用技術,研發幾乎沒有脫離市場獨立存在的可能。

處于產業化階段,錢嶺自然知道產品落地和技術研究上的矛盾點。“公司發展需要生存,就會聚焦在工程化上,通過開發界面和管理平臺滿足客戶的需求。但工程開發會消耗大量人力,在人員有限的情況下,創新、創造就會投入不足,而且研發人員投入在創造性工作上的時間總被日常生產打斷,長期來看是很大的問題。”

這個矛盾帶來的不良影響很快顯現。早期的強工程能力在平臺架構搭建好后,便因為創新能力不足而進入上升瓶頸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錢嶺受命在2019年組建創新中心。和產品部門不同,創新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攻堅克難,做原創技術,需要團隊拆解項目底層需求,并從基礎技術的實現邏輯開始逐步深入。“該研究的時候就研究,學習和發表論文,打好理論基礎;該去調研產業也不能偷懶,真正深入企業生產當中。”

直至目前,創新中心已經在多個領域展開相關研究布局,如從論文開始做第一代的云原生數據庫 — “凌霄”的孵化。國內很多互聯網企業都在做云原生數據庫,錢嶺的團隊基于工程化的架構能力做技術孵化,據他透露,目前已完成第一版本的研發,具備多項關鍵能力,性能達到預期水平。

量子計算和機器人云是創新中心另外兩個專注研究的項目。其中,量子計算聚焦通用模擬器技術,已經完成單項算法研發,正在開展平臺化工作。在錢嶺看來,機器人未來的數量將大幅超過人類的數量,成為重要的云化應用終端,目前團隊在機器人的云化應用上也在大力投入。

通過創新中心解決了產品落地和技術研究的矛盾,錢嶺面前還有一個技術難題——“研發管理一體化”的體系構建。

“我們在2017年架構了針對軟件研發的IPD-S體系,當時穩定使用了一段時間,也通過了CMMI五級評定,但到2019年云改之后就不適用了,必須‘研發一體化’。這涉及從管理體系、工具、架構、團隊和文化的全面轉向,特別是架構。經過兩年改造,移動云架構實現了‘研發運營一體化’的目標。但因為沒有時間停下研發做架構改造,只能邊研發邊改造,整個團隊都非常辛苦。與此同時,我們也完成了管理體系和工具鏈等方面的建設。目前已經正式并網,開展藍綠和灰度發布,但并不完美,還在優化中。”

除了錢嶺自己帶隊進行內部的優化變革,公司也在分配和激勵層面進行創新推動,分別在2019年和2021年開啟了“云改”和“科改”。在他看來,“云改”最大的作用在于指明了公司短期和中長期的發展方向和目標,移動云成為公司基礎性、關鍵性業務,技術和研發能力的重要性被充分提升。“科改”進一步落實了市場化、差異化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大向價值大、能力強、貢獻高的人才傾斜力度,這對于高端技術人才、核心研發崗位來說是很大的利好。

通過優化研發管理體系、建立創新中心,以及激勵制度改革,錢嶺發現團隊的創新和工程能力確實出現快速提升。體現在云化業務的落地方面,速度明顯加快。以單集群1000臺服務器作為規模化應用量:“早期做項目階段,云計算和大數據分別用時三年和五年,而移動云在短短幾年的部署量便超過了十萬臺服務器。同時因為在工程化和研發運營一體化上的積淀,我們的‘研發管理體系’進入了國內第一陣營,2021年第三季度移動云的收入在IDC上排名第七。”

最讓錢嶺欣慰的,是團隊的穩定給他帶來的信心:“我們的人員流失率不高,目前只有個位數,相較整個業界的30%是很低的。”錢嶺帶領大數據部拿到公司績效考核第一,同事給錢嶺畫了素描(見圖1)。

錢嶺和素描的合影

3、應對“跑馬圈地”后的常態問題

2008年開始做云計算,至今(2022年)已十四年,錢嶺經歷了中國這一產業的整個發展歷程。從早期被懷疑,到2011年后逐漸被重視,再到2013年產業化的落地,直到2015年政策開始紛紛出臺。

從技術應用來說,在公有云之后,私有云也開始發展:“經歷了一段時間‘跑馬圈地’的亂象到真正沉淀,從2017年起產業界開始真正認識到云的價值,有所共識,需求點開始鎖定。”

但近年來,新的產業問題依然比較突出,錢嶺認為表現在技術和生態兩個方面。

首先是技術層。在他看來,無論是互聯網還是通信行業在云計算的聚焦點都是算力網絡。和之前云只提供算力不同,現在需要算力加網絡。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算力是強項,網絡則是弱項,所以無論是阿里的企業網,還是亞馬遜的直聯業務,都存在不能一次性滿足用戶完整需求的問題。

然后是生態層,因為還在發展早期,整體來看問題比較多,核心在于以下幾點:

  • 行業發展不均,互聯網“一馬當先”,但更多傳統行業改造明顯不足。對云化技術使用不充分,用戶體驗、安全性都有很大提升空間;

  • ?“國家隊”力量需要進一步提升,保障國計民生的產業技術不能拿來即用,云是基礎設施,還是由央企或國有化企業來主導建設更好,但目前這方面力量明顯不足;

  • 存在資源浪費的現象。傳統行業缺乏相應云上研發能力的企業會把公有云當成私有云來用,對優質資源沒有充分利用;

  • 硬件問題還沒有很好地解決。軟件可以做得很好,但核心硬件還需要國產替代,軟硬件需要兩手都抓。

在錢嶺看來,他們推進的云網融合正在解決算力浪費、資源調度難、用戶體驗差等問題,移動云具備一次性開通云和網的雙重能力,可以在全國范圍內調度。事實上,不僅是中國移動,云網融合也是各家運營商主推的數字化轉型戰略。

對于云技術體系的構建,“大云架構”從2009年的內測0.5版直至2017年發布5.0版,再到2020年移動云新內核。移動云已經由原先結構不統一的多項產品,形成以云原生作為主體基礎、軟硬一體、靈活組網、大規模高可用、云網邊和云數智融合的新型統一架構,同時還有三個通用底座,包括業務支撐系統、運營支撐系統、運維支撐系統。

“我們近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是通過云改把架構統一,目前實現了很多創新。在云計算各項關鍵技術領域,包括數據庫、大數據、云智融合、虛擬化、存儲等,都獲得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此外,要想真正解決以上問題,還需從技術管理和經營管理的層面不斷提升。自從2018年調任戰略技術部,錢嶺在戰略架構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產品、研發和技術的三大管理體系構建。

“只有公司架構起最強的力量,才能真正推動產業界的發展。目前我們在做的事情不是學術上的方法論,而是真正與生產強相關的各種體系的建設,除了產品、研發和技術三大體系緊密關聯,也包括財務和市場的拉通管理,同時包括人才體系的建設。人才和體系融合,才能真正高效運轉起來。”

4、年輕人不要擔心變老

從初為技術人到資深管理者,近三十載的技術人生讓錢嶺感悟頗多。濃縮成精華,他想給開發者傳授的主要有兩方面。

一方面是持續學習,從“單點技術”到“融合實踐”。“只要選擇了IT行業就要持續學習,這點是IT人,尤其是做云計算的人需要做好的思想準備。這一領域經常出現新概念,如果離開兩年后再回來,也許就完全聽不懂這些新概念了。”

在持續學習的基礎上,要從單個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擴展到“云網融合、軟硬一體、云邊協同、數智化”的組合能力。且不能只鉆到書本里,需要在熱愛的基礎上動手生產實踐。錢嶺認為自己之所以動手能力強,主要因為熱愛,需要把靈魂灌注其中。

另一方面是系統性思考,要多問五個“Why”。“現在很多開發者可能不愛看‘老頭’總結的東西,但理性思維的東西是相通的,系統性思考是做好技術和技術管理的重要基礎。”

五個“Why”由豐田公司最早提出,目的在于“打破砂鍋問到底”。

例如,為什么產生了質量問題?——從制造環節找答案;為什么質量問題沒有被發現?——是檢驗沒有做好;為什么質量問題反復發生?——工藝流程,或者是制度體系沒有架構得當……

錢嶺認為,就和蘇格拉底的“詰問法”一樣,一層層問下去就會發現問題根源所在。至于該如何形成更系統化的思維方式,他給開發者推薦一本書: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Systems Thinking?,由著名軟件專家杰拉爾德 · 溫伯格撰寫。

除此之外,他也希望做技術管理的“老人”,可以多給年輕人分享和指引:“在如何達成組織目標上,‘老人’還是需要給年輕人更多方向。如果沒有足夠的目標感和方法論,缺乏能力的新人往往不能按質保量的完成任務,他們或許會在黑暗中摸索很久,甚至出現負能量,如果做得不開心,可能就直接放棄了。”

對于時下科技圈流傳的“45歲退休,35歲換人”,他認為這種現象不會存在太久,一是技術沉淀是循序漸進的,只要堅持做好,就能成為專家;二是從技術發展長河來看,DevOps、OpenFlow等優秀技術往往都是行業老司機提出來的。

“所以,年輕人不要擔心自己變老,而是要變成‘老專家’。”

本文節選自《新程序員004》,從MySQL之父、MariaDB創始人 Michael "Monty" Widenius,到PostgreSQL全球開發組聯合創始人Bruce Momjian、阿里巴巴副總裁賈揚清、指令集創始人兼 CEO潘愛民、著名科技作者吳軍,再到 Vue.js 作者尤雨溪……《新程序員004》以「我們的技術時代,我的程序人生」為主題,與多位國內外知名的技術先鋒和新生代程序員代表進行了深度對話,希望行業優秀人物的技術之路與人生感悟給大家帶來啟發。


---------------------
作者:《新程序員》編輯部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programmer_editor/article/details/124876727
版權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鏈接!
內容解析By:CSDN,CNBLOG博客文章一鍵轉載插件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news/284133.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news/284133.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news/284133.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GIS前沿】周成虎院士:GIS的大數據時代展望(PPT分享)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宋關福GIS筆記。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更多GIS前言技術,請關注《GIS前言》專欄。 GIS的大數據時代展望

DataV:可視化大屏展示神器實戰分享

由于公司年即將發布新的產品,傳統意義上的PPT顯得不太生動化,所以想采用具體化,可視化的數據大屏進行業務數據的事實展示,第一時間想到了來自于阿里云旗下的DataV,廢話不多說,老司機開始發牌照!…

數據庫性能系列之索引(中)

GOOD NIGHT前言上一篇中,我們已經了解到了索引的基本概念和一些用法。那索引為什么會提升查詢的速度,以及索引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呢?也許大家心里還是有一些迷茫,這一切,還要從索引背后的算法說起。GOOD NIGHT概述大家知…

微服務架構的設計原則和核心話題

目錄 一、前言 二、微服務架構的設計原則 1.拆分足夠微 2.輕量級通信 3.單一職責原則 4.領域驅動原則 三、微服務架構的核心話題 1.服務拆分 2.服務注冊與發現 3.負載均衡 4.API網關 5.服務部署與發布 四、總結 一、前言 毫無疑問,微服務架構的設計原…

4.3.2 基于集合的操作

在SQL Server處理select命令時,會在內存中建立一個結構,以返回結果集。這個結構實質上是一個有行和列的二維數組,稱為“游標(cursor)”。“游標”這個詞是“CURrent set of Records(當前記錄集)”的縮寫。它表示從表或…

Golang GOPATH 包

2019獨角獸企業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師標準>>> Golang GOPATH & 包的定義 & 包的導入 GOPATH 設置 go 命令依賴一個重要的環境變量:$GOPATH 可以在 .zshrc 配置文件中加上一行這樣的配置, export GOPATH/Users/flyme/mygo Go從1.1版本到…

PPK大疆無人機應用教程

文章目錄 一、新建項目二、導入數據三、解算過程四、結果導出一、新建項目 新建工程,設置項目名稱,保存位置,控制等級,坐標系統(坐標系統選擇高斯克呂格,中央子午線根據實際數據所在位置進行選擇) 二、導入數據 選擇大疆數據,找到對應的文件夾 數據有:圖片,EVENT.b…

Eclipse Add generated serial version ID報錯解決方案

為什么80%的碼農都做不了架構師?>>> 問題: The following problem occurred:Could not find class file.Make sure the file is compilable 解決方案: 1、右鍵項目 -> Java Build Path -> Source 在Sourcd folders on bui…

開啟線程的方式

1、實現Runnable接口 1 package test;2 3 4 5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implements Runnable{6 public void tt(){7 Thread t new Thread(this);8 t.start();9 } 10 11 Override 12 public void run() { 13 while(true){ 14 …

C# WPF設備監控軟件(經典)-上篇

01—前言應老東家也是老同學的需求,開發了此設備監控軟件。主要是為了應對測試設備長時間不上傳測試數據未能及時發現的問題,測試數據一般在每臺設備都有個固定的臨時存放目錄,測試數據不更新時,此文件夾便不再更新。需求相對比較…

[轉]微服務的4個設計原則和19個解決方案

目錄 一、微服務架構演進過程 二、微服務架構的好處 三、微服務應用4個設計原則 1.AKF拆分原則 2.前后端分離 3.無狀態服務 4.Restful通信風格 四、微服務架構帶來的問題 五、微服務平臺的19個落地實踐 1.企業IT建設的三大基礎環境 2.微服務應用平臺總體架構 3.微服…

時間處理總結(二)oracle

不斷總結中................. 1.等于land.djsjto_date(2016/7/26,yyyy-MM-dd)2.大于等于land.djsj>to_date(2016/7/26,yyyy-MM-dd)3.小于等于land.djsj<to_date(2016/7/26,yyyy-MM-dd)4.區間land.djsj>to_date(2016/7/26,yyyy-MM-dd) and land.djsj<to_date(2016/7…

【GlobalMapper精品教程】033:影像地圖羽化方式詳解

在Globalmapper中,可以很方便的對影響進行多種羽化值設置。 文章目錄 1. 不要羽化此圖層2. 沿一個或多個邊緣羽化3. 羽化到有效數據的多邊形覆蓋4. 在當前選定的多邊形內羽化5. 裁剪到選定的邊界,而不是羽化6. 在多邊形外部羽化,而不是內部加載配套案例數據包中的data033.ra…

基于WPF重復造輪子,寫一款數據庫文檔管理工具(一)

項目背景公司業務歷史悠久且復雜&#xff0c;數據庫的表更是多而繁雜&#xff0c;每次基于老業務做功能開發都需要去翻以前的表和業務代碼。需要理解舊的表的用途以及包含的字段的含義&#xff0c;表少還好說&#xff0c;但是表一多這就很浪費時間&#xff0c;而且留下來的文檔…

[轉]GitBook使用教程收藏

GitBook使用教程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使用GitBook編輯器&#xff0c;沒有什么難度&#xff0c;后面的教程主要針對命令行的方式 PS&#xff1a;GitBook的book頁面默認沒有download按鈕的 需要到設置中打開&#xff0c;打開后再次publish生效 同步GitHub 更新失敗&#xff0c;無法…

二 面向對象三大特性

一 繼承與派生 一、繼承定義 二、繼承與抽象的關系 三、繼承與重用性 四、派生 五、組合與重用性 六、接口與歸一化設計 七、抽象類 八、繼承實現的原理 九、子類中調用父類的方法 二 多態與多態性 一、多態 二、多態性 三 封裝 一、封裝定義 二、特性(property) 三、封裝與擴展…

CSS3新屬性

邊框&#xff1a; border-radius 用于創建圓角 div { border:2px solid; border-radius:25px; -moz-border-radius:25px; /* Old Firefox */ } box-shadow 用于向方框添加陰影 div { box-shadow: 10px 10px 5px #888888; } border-image 使用圖片來創建邊框 div { border-image…

Android實用筆記——使用Spinner實現下拉列表

2019獨角獸企業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師標準>>> 1、編輯activity_main.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LinearLayou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android:layout_width"mat…

基于.NET 6 的開源訪客管理系統

簡單介紹一下系統功能系統用于簡化訪客登記、查詢、保存。傳統的登記方式&#xff0c;不僅浪費紙張&#xff0c;而且還面臨保存的問題&#xff0c;查閱不方便。該系統為了在疫情期間能很好管理訪客登記做好風險管控,同時可以整合智能設備做到自動確認并跟蹤訪客的行動軌跡,該項…

完整的產品管理工作流程

產品經理的工作具體會落實到工作流程中&#xff0c;所以工作流程很大程度上會體現工作層次。很多白領產品經理&#xff0c;多年來在一個低層次的流程中轉圈——理需求、畫原型、寫文檔、管項目、驗收上線&#xff0c;一個版本上線之后立刻對下一個版本理需求、畫原型、寫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