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1月13日舉辦的【云棲計算之旅】線下沙龍第4期研發管理專場,阿里巴巴B2B事業群產品專家代平為大家帶來了題為業務技術協同線上化的研發管理實戰的演講。本文主要從管理產品研發的理念開始談起,著重說明了云效指揮部的六大步驟,最后對使用產品的效果進行了簡要分析。一起來欣賞吧。
以下是精彩內容整理:
我叫代平,是阿里巴巴的一位產品經理,負責云效平臺研發綜合效能管理產品的設計,這款產品目前已經支撐了阿里巴巴1688、國際站、村淘、速賣通、合一集團土豆以及外部的金融、保險等行業的公司。這些公司的研發團隊多則1000多人,少則大幾十號人,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在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這些公司是如何利用平臺產品做線上的研發管理的。
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享:我們的理念;結合產品,我們的實踐;實踐的效果。
理念
確定方向、老板踩剎車
我們都知道在公司,要做的事情永遠比可用的資源多,尤其是業務快速發展的公司。要做的事情是不是公司業務發展最需要的。方向錯了,跑得再快效率也高不了。這里,我們的理念是讓老板成為踩剎車的人,通過資源調整制止過激的做法。
這個是一個公司通常組織結構圖,CEO下有幾個業務部門,統一向研發大部門,即CTO下的團隊提需求,研發部門下面有各技術團隊來完成這些需求。
沉淀數據、衡量ROI
結合產品的實踐
第1步:戰略規劃
第2步:兵力部署
第3步:作戰內容
第4步:作戰協同
第5步:作戰復盤
一路走來,我們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也遇到了一些挑戰。最大的挑戰是工作習慣的引導,在沒有這個平臺時,大家都是線下溝通,突然轉到線上大家還是不適應的。對此,我們從三個方面入手客服困難:
第一,宣導。我們不僅讓一線工程師執行任務,我們會告訴他們做這個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由易到難。研發管理我們都只能從最簡單的開始做起,從立項到立需求,再做規劃、兵力部署,從易到難去推,并且推廣的人員也不同,首先從研發團隊開始做起,慢慢的推廣到業務團隊,所以,推廣的步驟也很重要;
第三,專人負責。客戶中有很多都有PMO組織,PMO專門負責從平臺上撈數據,看需求完成了多少,我們規劃到哪一步了,項目中存在什么問題,都可以及時的反饋出來。
效果
代平:阿里巴巴B2B事業群產品專家,從事多年互聯網系統的研發測試和項目管理。現在專注于研發協同管理產品設計。
以下是精彩內容整理:
我叫代平,是阿里巴巴的一位產品經理,負責云效平臺研發綜合效能管理產品的設計,這款產品目前已經支撐了阿里巴巴1688、國際站、村淘、速賣通、合一集團土豆以及外部的金融、保險等行業的公司。這些公司的研發團隊多則1000多人,少則大幾十號人,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在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這些公司是如何利用平臺產品做線上的研發管理的。
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享:我們的理念;結合產品,我們的實踐;實踐的效果。
理念
確定方向、老板踩剎車
我們都知道在公司,要做的事情永遠比可用的資源多,尤其是業務快速發展的公司。要做的事情是不是公司業務發展最需要的。方向錯了,跑得再快效率也高不了。這里,我們的理念是讓老板成為踩剎車的人,通過資源調整制止過激的做法。
這個是一個公司通常組織結構圖,CEO下有幾個業務部門,統一向研發大部門,即CTO下的團隊提需求,研發部門下面有各技術團隊來完成這些需求。
簡單理解就是劃重點。當出現資源沖突時,重點保證藍色的戰役業務,其次是綠色的核心業務,最后是紫色的其他業務。從公司整體分清業務,當資源不足時,對于一些需要投入資源而產出不足的業務就需要踩剎車。
賦能團隊、員工踩油門
確定方向后,按業務模塊分組,相關的業務、技術人員組成小分隊,靈活共創,自我驅動,確定目標和具體的實施內容,以激發主動性,讓員工成為踩油門的人。
沉淀數據、衡量ROI
結合產品的實踐
第1步:戰略規劃
第2步:兵力部署
第3步:作戰內容
第4步:作戰協同
第5步:作戰復盤
項目完成后,實際投入已經出來,可以從兩個角度看當時的投入,一是業務域視角,可以看到每個業務方當時規劃的數據以及實際使用的兵力,也可以看到當時投入多少戰役級的業務、多少核心業務和多少其他業務;一是技術部門視角,可以看到技術部門當時計劃了多少事情和實際做了多少事情,并且這個部門有多少是為業務做事情和技術做事情的。
第6步:指揮官視圖
一路走來,我們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也遇到了一些挑戰。最大的挑戰是工作習慣的引導,在沒有這個平臺時,大家都是線下溝通,突然轉到線上大家還是不適應的。對此,我們從三個方面入手客服困難:
第一,宣導。我們不僅讓一線工程師執行任務,我們會告訴他們做這個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由易到難。研發管理我們都只能從最簡單的開始做起,從立項到立需求,再做規劃、兵力部署,從易到難去推,并且推廣的人員也不同,首先從研發團隊開始做起,慢慢的推廣到業務團隊,所以,推廣的步驟也很重要;
第三,專人負責。客戶中有很多都有PMO組織,PMO專門負責從平臺上撈數據,看需求完成了多少,我們規劃到哪一步了,項目中存在什么問題,都可以及時的反饋出來。
效果
- 對業務方來說,他們的收益是量化資源需求,將資源安排在從公司全局看最有價值的事情;
- 對技術方來說,他們的收益是聚焦重點業務,長遠規劃思維保障了產品和技術架構清晰,擴展性好,避免技術工作浪費,全面提升技術投入ROI;
- 而業務和研發協同來看,就會實現目標共創,數據線上化透明化,避免協同風險。
代平:阿里巴巴B2B事業群產品專家,從事多年互聯網系統的研發測試和項目管理。現在專注于研發協同管理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