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了移動互聯設備市場的英特爾,想在5G和物聯網上搶得先機。
在英特爾5G行業發展沙龍上,英特爾院士、通信與設備事業部無線標準首席技術專家吳耕表示,全球對5G產業有相當高的期待,下一代網的研發重心就是從以人為本的網向以物為本的網轉變,英特爾的5G之路就是把今天的終端變成下一代移動網絡節點。
吳耕指出,物聯網要經過三個階段,首先要把物連接起來,而連接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讓它智能化,所以第二階段就是智能化。如果人們的設備、終端是無線的,可以自由移動,同時又是智能化的,下一步就應該變的自主。這時候就牽扯到對整個物聯網下一步的開發。實際上從連接到智能化到自主,對計算的要求、對運算的要求是在不斷逐漸升級,就需要下一步的通信和計算的融合,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加入。
吳耕介紹,英特爾5G的發展是基于一系列基礎技術的開發和研究,比如空中接口的開發,包括5G新的空中接口、LTE、WiFi的進一步演進等。整體來看,英特爾將從終端連接、無線技術、核心網、云等層面布局5G,形成端到端的5G解決方案。
在5G終端層面,英特爾目前主要布局在基帶芯片領域;網絡層面,英特爾在關鍵的FPGA領域已經布局;云層面,英特爾的智能計算、分布式云資源等具備優勢。目前,英特爾的合作伙伴包括移動、電信、AT&T等通信運營商,華為、中興、愛立信等通信設備制造商,接下來將聯手業界機構推進全球標準進程。除此之外英特爾還將于寶馬合作在2021年推出無人駕駛汽車,和GE合作將火車變為移動數據中心。
之前有數據顯示,截至2035年,全球5G產業能為整個經濟發展帶來多達12.3萬億美元的貢獻,而5G產業僅在中國就能創造950萬個就業機會。
面對中國4G的逐漸普及,涉及運營商、芯片商、通信設備商、基礎設施商的5G競爭將更為激烈。就在本周,高通剛剛與日本軟銀,斯普林特公司合作,確定將于2019年年末前實現5G普及,三家公司將于本月20月決定合作開發2.5GHz 5G技術并提出全面普及這一目標。
總的來說,英特爾布局5G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在移動終端時代取得市場領先地位的高通積極布局5G,參與標準制定,同樣也在打造生態圈。基于高通原有的運營商、通信設備商資源,高通已與移動、AT&T、中興等廠商達成5G領域相關合作。此外,聯發科、英偉達都在發力5G和物聯網業務。
4月底,英特爾發布了2017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英特爾第一季度營收148億美元,同比增長8%,凈利潤為30億美元,同比增長45%。其中物聯網集團營收為7.21億美元,同比增長11%。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