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博古齋·六月春拍】人文事者必有武備
上海博古齋 · 2017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6月24日 中國書畫· 文房雅玩
6月25日 古籍善本·文獻資料
上海大劇院八樓宴會廳
(上海市黃陂北路200號A1門入口)
圖錄已寄出,請各位藏友注意查收
人文事者必有武備
LOT 1649 武備志二百四十卷
清·防風茅元儀輯
明天啟間刻本
竹紙 線裝 七十八冊五函
尺寸:25*16cm
鈐印:岸藩文庫
此為明代大型軍事類書,明末重文輕武,武將多不知兵法韜略,國家武備廢弛。茅元儀以為:“人文事者必有武備,此三代之所以為有道之長也。自武備弛,而文事遂不可保。”。故作此編,其《自序》有云:“惟富國者能強兵”。
《武備志》分兵訣評、戰略考、陣練制、軍資乘、占度載五部。兵訣評十八卷,錄《孫子》、《吳子》、《司馬法》、《三略》、《六韜》、《尉繚子》、《李衛公問對》等歷代兵書,并參以點評。茅元儀對《孫子》最為推重,其中有云:“先秦之言兵家者六家,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后孫子者,不能遺孫子,謂五家為孫子注疏可也。”。
戰略考三十三卷,取歷代經典戰例六百余則,取其奇謀偉略要緊關鍵之處點評,以為后之運籌博弈范例。陣練制四十一卷,輯先秦至明代陣法,分陣、練二部,“陣”附圖三百余,皆為歷代如諸葛亮八卦陣、李靖六花陣、戚繼光鴛鴦陣等戰陣,可為取勝之道。“練”則詳述士卒操練之法。軍資乘五十五卷,茅元儀于序文有云:“三軍既聚必先安其身,身安而后氣可養,身安而后患可防。故首以營,營具而可以戰矣,故次之戰”。分營、戰、攻、守、水、火、餉、馬八類,下設六十五細目,有行軍設營、作戰布陣、旌旗號令、審時料敵、攻守城池、配制火藥、造用火器、河海運輸、戰船軍馬、屯田開礦、糧餉供應、人馬醫護諸多事項,頗為詳備。
又繪刻大小軍器六百余圖,其中火器一百八十種,有如佛朗機、火箭、火柜,皆是當時先進武器。占度載九十三卷,分“占”和“度”兩部,分述天文氣象,兵要地志。其中“度”部又分方輿、鎮戍、海防、江防、四夷、航海六類,圖文并舉,記地理形勢、關塞險要、海陸敵情、衛所部署、督撫監司、將領兵額、兵源財賦等。
茅元儀以為兵家談地理或無方輿之概、戶口兵馬之數,或缺關塞險要,“非所以言武備也,故我志武備,經之以度”。故詳錄明代山川形勢、關隘要塞、道里遠近,州府及衛所設置,兵馬駐防督撫監司、鎮守將領、錢糧兵額等。可謂精細無疇。
特別是“海防”部之(總卷二百十第二十一葉)“福建沿海沙山圖”第七圖,明確標明釣魚島為福建管轄,據該地圖顯示,釣魚島稱“釣魚山”,下端偏左側為“彭加山”,即今臺灣基隆東北方向彭佳嶼。上側有“花瓶山”,即今花瓶嶼。彭佳嶼、花瓶嶼包括釣魚島下轄黃尾嶼、赤尾嶼等都是臺灣北部觀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脈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為臺灣島的附屬島嶼。
茅元儀(1594-1644)字止生,號石民,浙江歸安人,曾任總兵,治舟師戍守覺華島,多次上言富強大計,匯集兵家術數之書兩千余種,歷時十五年輯成此《武備志》。書中多詆女真,乾隆年間被列為禁毀。半葉九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單邊,卷一版心下有“秣陵章弼寫,高梁刻”。《中國古籍善本總目》P822著錄,僅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一家有藏。缺卷62-65、112-113、117-121。
更多拍賣資訊請關注
上海博古齋官方公眾號
點
閱讀原文查看電子圖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