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筆記本電腦還是桌面系統,采用的LCD顯示屏都是由不同部分組成的分層結構。位于最后面的一層是由熒光物質組成的可以發射光線的背光層。背光層發出的光線在穿過第一層偏振過濾層之后進入包含成千上萬水晶液滴的液晶層。液晶層中的水晶液滴都被包含在細小的單元格結構中,一個或多個單元格構成屏幕上的一個像素。當LCD中的電極產生電場時,液晶分子就會產生扭曲,從而將穿越其中的光線進行有規則的折射,然后經過第二層過濾層的過濾在屏幕上顯示出來。
對于簡單的單色LCD顯示器,如掌上電腦所使用的顯示屏,上述結構已經足夠了。但是對于筆記本電腦所采用的更加復雜的彩色顯示器來說,還需要有專門處理彩色顯示的色彩過濾層。通常,在彩色LCD面板中,每一個像素都是由三個液晶單元格構成,其中每一個單元格前面都分別有紅色,綠色,或藍色的過濾器。這樣,通過不同單元格的光線就可以在屏幕上顯示出不同的顏色。幾乎所有的應用于筆記本或桌面系統的LCD都使用薄膜晶體管(TFT)激活液晶層中的單元格。TFT LCD技術能夠顯示更加清晰,明亮的圖象。二十世紀六十、七十年代的LCD由于是非主動發光器件,速度低,效率差,對比度小,雖然能夠顯示清晰的文字,但是在快速顯示圖象時往往會產生陰影,影響視頻的顯示效果,只被應用于需要黑白顯示的掌上電腦,呼機或手機中。
受LCD液晶層中實際單元格數量的影響,LCD顯示器一般只能提供固定的顯示分辨率。如果用戶需要將800X600的分辨率提升到1024X768的話,只能借助于特定軟件的幫助實現模擬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