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2023年度CCF中國軟件大會“軟件工程教育”論壇成功召開。
???+
自去年來大模型技術的出現以及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對相關的學科和行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軟件工程首當其沖,以ChatGpt和CopilotX等為代表的智能化開發工具可以幫助軟件工程師完成從需求獲取、軟件設計、代碼和注釋自動生成等一系列的任務,極大減負了軟件工程師的軟件開發工作,提升了軟件開發效率和軟件系統的質量。在此背景下,軟件工程教育和軟件人才培養面臨著沖擊和挑戰,目前培養的軟件人才能否適應智能化時代的要求?傳統意義上的軟件工程教育是否還仍然有必要?在智能化時代軟件工程教育應如何適應時代的要求進行相關的改革?軟件人才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等等。本次論壇以“智能時代的軟件工程教育”為主題,邀請來自學術界、教育界和產業界的專家圍繞上述話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本次論壇共分為二個部分,上午圍繞著“大模型時代的軟件工程教育”開展交流和討論,下午分享和交流“軟件工程研究生課程建設”主題的內容。論壇邀請了來自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浙江大學、華為公司等高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等參加了交流,國防科技大學的毛新軍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張莉主持了論壇。
CCF軟件工程專委主任李宣東教授首先致辭,闡述了開展本次論壇的背景及動機。隨后,李宣東教授分享了“軟件工程專業能力培養:大語言模型打開的空間和帶來的挑戰”的報告,他重點談到了大模型給軟件工程人才培養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強調了在大模型時代需要培養能夠駕馭大模型的理解人才,需要加強他們分析和鑒別大模型推薦內容的能力。復旦大學彭鑫教授分享了“關于大模型時代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一點思考”報告,他重點突出了大模型給軟件人才帶來的挑戰,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技術可以協助軟件工程師完成諸多的工作,我們需要高度重視大模型的作用,強化在大模型時代的軟件人才培養。華為公司的王千祥老師分享了“大模型給教育帶來的挑戰”,他談到了大模型技術在中小學和高等教育中的應用,指出大模型給軟件工程教育帶來的沖擊仍有待觀察,未來的軟件人才需要充分利用好大模型技術及工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吳文俊教授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引發軟件工程教育的新變革”,在報告中他談到了通用式人工智能給軟件工程教育帶來的沖擊,包括軟件形態的變化、軟件開發方法的變革等,通用人才智能將重塑軟件工程教育,包括對編程的影響、提升開發質量、開展群體化學習等等。四個報告結束后舉行了一個Panel,開放地討論大模型時代的軟件工程教育問題、機遇和挑戰。
下午的會議重點交流和分享軟件工程專業研究生課程的建設及其成果。首先,CCF系統軟件專委金芝老師組織了“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指南與教材”發布儀式,介紹了軟件工程學科評議組圍繞“軟件工程專業研究生課程”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并發布了首部“軟件工程專業課程指南”書籍。隨后構成軟件工程研究生專業的十門課程負責人分別介紹了每門課程的建設情況,討論了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分享了課程教學的經驗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