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系統對于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從實際運行的效果來看,有些信息系統運行得很成功,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也有些信息系統效果并不顯著,甚至還有個別信息系統開始時還能正常運行,可時間一長,系統就故障不斷,最后走上報廢之路。是什么導致這樣截然不同的結果呢?當然,這里的原因可能很復雜,但有一個原因是十分重要和關鍵的,那就是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問題。
信息系統是一個極為復雜的人-機系統,它不僅包含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其他的工程技術,而且,它還是一個復雜的管理系統,還需要管理理論和方法的支持。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最常用的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1.結構化方法
結構化方法是由結構化系統分析和設計組成的一種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結構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信息系統開發方法之一。它假定被開發的系統是一個結構化的系統,因而,其基本思想是將系統的生命周期劃分為系統調查、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維護等階段。這種方法遵循系統工程原理,按照事先設計好的程序和步驟,使用一定的開發工具,完成規定的文檔,在結構化和模塊化的基礎上進行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結構化方法的開發過程一般是先把系統功能視為一個大的模塊,再根據系統分析設計的要求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模塊分解或組合。
結構化生命周期法主要特點如下:
(1)開發目標清晰化。結構化方法的系統開發遵循“用戶第一”的原則,開發中要保持與用戶的溝通,取得與用戶的共識,這使得信息系統的開發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之上。
(2)工作階段程式化。結構化方法的每個階段的工作內容明確,注重開發過程的控制。每一階段工作完成后,要根據階段工作目標和要求進行審查,這使得各階段工作有條不紊,也避免為以后的工作留下隱患。
(3)開發文檔規范化。結構化方法的每一階段工作完成后,要按照要求完成相應的文檔,以保證各個工作階段的銜接與系統維護工作的便利。
(4)設計方法結構化。結構化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結構化、模塊化分析與設計方法,使各個子系統間相對獨立,便于系統的分析、設計、實現與維護。結構化方法被廣泛地應用于不同行業信息系統的開發中,特別適合于那些業務工作比較成熟、定型的系統,如銀行、電信、商品零售等行業。
2.原型法
原型法是一種根據用戶需求,利用系統開發工具,快速地建立一個系統模型展示給用戶,在此基礎上與用戶交流,最終實現用戶需求的信息系統快速開發的方法。在現實生活中,一個大型工程項目建設之前制作的沙盤,以及大型建筑的模型等都與快速原型法有同樣的功效。應用快速原型法開發過程包括系統需求分析、系統初步設計、系統調試、系統檢測等階段。用戶僅需在系統分析與系統初步設計階段完成對應用系統的簡單描述,開發者在獲取一組基本需求定義后,利用開發工具生成應用系統原型,快速建立一個目標應用系統的最初版本,并把它提交給用戶試用、評價,根據用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和補充,從而形成新的版本,再返回給用戶。通過這樣多次反復,使得系統不斷地細化和擴充,直到生成一個用戶滿意的方案為止。
原型法具有開發周期短、見效快、與業務人員交流方便的優點,特別適用于那些用戶需求模糊,結構性比較差的信息系統的開發。
3.面向對象方法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看法,它是把客觀世界從概念上看成一個由相互配合而協作的對象所組成的系統。信息系統開發的面向對象方法的興起是信息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數據處理包括數據與處理兩部分。但在信息系統的發展過程的初期卻是有時偏重這一面,有時偏重那一面。在 20 世紀 70—80 年代,偏重數據處理者認識到初期的數據處理工作是計算機相對復雜而數據相對簡單。因此,先有結構化程序設計的發展,隨后產生面向功能分解的結構化設計與結構化分析。偏重于數據方面人員同時提出了面向數據結構的分析與設計。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興起了信息工程方法,使信息系統開發發展到了新的階段。
信息工程在實際應用中既表現出其優越性的一面,同時,也暴露了一些缺點,例如,過于偏重數據,致使應用開發受到影響。而面向對象方法則集成了以前各種方法的優點,避免了各自的一些缺點。
面向對象的分析方法是利用面向對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實體、關系、屬性等,同時運用封裝、繼承、多態等機制來構造模擬現實系統的方法。傳統的結構化設計方法的基本點是面向過程,系統被分解成若干個過程。而面向對象的方法是采用構造模型的觀點,在系統的開發過程中,各個步驟的共同的目標是建造一個問題域的模型。在面向對象的設計中,初始元素是對象,然后將具有共同特征的對象歸納成類,組織類之間的等級關系,構造類庫。在應用時,在類庫中選擇相應的類。
4. 面向服務的方法
OO 的應用構建在類和對象之上,隨后發展起來的建模技術將相關對象按照業務功能進行分組,就形成了構件(Component)的概念。對于跨構件的功能調用,則采用接口的形式暴露出來。進一步將接口的定義與實現進行解耦,則催生了服務和面向服務(Service-Oriented,SO)的開發方法。
從應用的角度來看,組織內部、組織之間各種應用系統的互相通信和互操作性直接影響著組織對信息的掌握程度和處理速度。如何使信息系統快速響應需求與環境變化,提高系統可復用性、信息資源共享和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成為影響信息化建設效率的關鍵問題,而 SO 的思維方式恰好滿足了這種需求。
目前,SO 方法是一個較新的領域,許多研究和實踐還有待進一步深入。但是,它代表著不拘泥于具體技術實現方式的一種新的系統開發思想,已經成為信息系統建設的大趨勢,越來越多的組織開始實施 SO 的信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