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自編碼器(Autoencoder)是一種神經網絡架構,用于無監督學習和數據的降維表示。它由兩部分組成:編碼器(Encoder)和解碼器(Decoder)。
結構:
- 編碼器(Encoder): 接收輸入數據并將其壓縮為潛在表示(latent representation),通常比輸入數據的維度要低。編碼器的任務是學習提取輸入數據的有效特征。
- 解碼器(Decoder): 接收編碼器生成的潛在表示,并嘗試將其解碼為原始的輸入數據。解碼器的目標是重構盡可能接近輸入數據的輸出。
工作原理:
- 訓練階段: 自編碼器通過最小化輸入數據與重構數據之間的差異來學習。它嘗試最小化重建誤差(reconstruction error)。
- 特征提取: 編碼器學習了數據的緊湊表示形式,可以用作特征提取器,有助于數據的降維、去噪或其他任務。
類型:
- 標準自編碼器(Vanilla Autoencoder): 最簡單的形式,編碼器和解碼器通常是對稱的全連接層。